第5章 《攀登者》吳京點燃了英雄電影
影片講的是祖國1960年,1975年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從戰狼到流浪地球,再到這次攀登者,無疑這是吳京又一次嘗試不同類型的英雄電影.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人是要有精神和信仰的,更何況國家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其實被步步緊逼的.
邊界劃分的關鍵時期,鄰國已準備搶先從南坡登頂.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老隊長臨終遺言更像有一種使命感召,如天空掠過的蓑羽鶴群.吳京飾演方五洲臨危受命,接任隊長.繼續登頂.
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在危難之際,我們渴望英雄出現.我們渴望英雄創造奇跡.于是有了1960年的首次登頂成功.然而由于沒有留下影片資料,西方國家拒絕承認.這里其實影片提出了發人深思的課題.到底是生命重要還是登頂留下影像資料重要.
于是方五洲和曲松林(張譯飾)兩人在第二次登頂相遇的時候,兩人“矛盾“徹底爆發.這一段張譯的演技實在讓我驚艷,從敬方五洲酒時候的鋪墊與質問,到倒背珠峰的氣象資料,再到如果完不成任務,你自己跟老隊長解釋,摔酒而去.整個一氣呵成,感情飽滿,把壓抑十幾年的情緒表達的精準到位.而吳京也把方五洲演的出彩,我死都會保住攝影機,如果是你,讓我死,才能保住攝影機,你會選擇殺了我嗎?
英雄是什么呢?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吧,果敢,智慧.英雄更要有人的情感.當今人類把智能化機器發揮到極致的年代,人的情感機器永遠取代不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有血有肉,有情義的吧.
第二次登峰,李國梁年輕一輩沖頂的時候,不幸遇難.方五洲和曲松林從開始的意見相左,到氣象條件危險時,兩人保守與激進的指導意見.當曲松林拉著國梁尸體的時候,終于還是繃不住大哭了.那樣的年代,舉國之力,登峰真是萬般堅辛的.也許他們都太渴望成功登頂了,他們應該都沒錯.都是英雄.
而更多人背后的努力配合也是登峰必不可少的.比如氣象主任徐纓,一步步登高接近峰頂,才能提供準確的氣象預測,為這最后一次短暫的窗口期,沖頂提供可能.當方五洲最終帶隊成功登頂時,她也是幕后英雄.
《攀登者》為國人回憶那段共和國歷史,應該記住當年那些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