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早逝政推道,續伐六國功不高?
上黨韓都交密亂,馮亭憐孤軍歸趙。
秦勢逼趙王問括,括言四十方戰消。
王將未名尚無才,豈料白起在后巢。
紙上淡兵何后事,武安坑卒四十萬。
不負殺神褒貶名,牢騷引禍功不還。
幸得廉頗保趙室,只余城代氣未完。
於期畔秦亡于外,藏匿其身太子丹。
樊於期夜思秦仇,燕太子招賢納士。
舞陽殺人事太子,荊軻不名承燕志。
易水河邊蕭蕭寒,壯士心頭不歸立。
毒匕可惜只斷袖,劍本鋒芒作悲凄。
政大怒兮舉滅燕,大肆報兮韓趙完。
魏楚聞訊方瑟瑟,留得東齊始作禪。
魏亡王俘國不在,燕敗自盡楚跡干。
五友皆亡齊何立,秦至城都已無援。
遠近攻計成,嬴氏得天下。
功也勝三皇,績亦越五帝。
遂自稱皇帝,政乃秦始皇。
始皇見一統,銳氣化變革。
書車同文軌,錢幣同半兩。
天下三十六,守監代令相。
二世用趙高,暴政反得害。
子嬰殺趙高,四十六日王。
翻譯:范雎死后,秦王嬴政繼續推進計策,難道他滅了六國,功績不高嗎?
秦軍圍攻韓城上黨,此時上黨與韓國都城為通迅被阻,守將馮亭困于孤城的局勢,將上黨并給趙國。秦軍繼伐趙,形勢逼人,廉頗固守不出戰引得人心理惶,赴王問趙括需要怎么辦,趙括自恃兵法貫通,遂請出戰,趙王給他四十萬兵馬。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王屹何需畏懼,又有誰料得到能征善戰的白起正在后方布置這一切。
趙括紙上談兵的結局如何呢?武安君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殺神”這一名號不知是貶是褒,可他卻因未能滅趙而發牢騷被殺害,功績一世。
幸好長平一戰后,老將廉顏穩住了趙國,開始休養生息,過了一些年,經過大小戰爭,最后只就下一個代城,但氣息尚未終結。
樊於期反叛出秦逃之于外,在燕太子丹處藏身,這是怎么四事呢?原來樊於期日夜想著對秦的恨,恰巧燕丹從秦逃出,正在招賢納士。秦舞陽殺了人,燕丹給他車馬,從此他成為燕丹的手下。荊軻也是一個勇士,卻未有名氣,燕丹很賞識他,并與他共乘車馬,他成為了
燕丹的心腹。等到決定已成,燕丹與高漸離在易水河邊給荊軻與秦舞陽餞行,易水河邊絲絲寒氣,絲毫沒有撼動壯士們的不歸之心。可惜最后荊軻手持抹了毒的匕首竟只斬斷秦王政的一只袖子反遭殺害,這鋒芒的利器譜寫了一曲悲歌。
嬴政大怒,下令大舉攻燕,燕園搬到遼東,幾年后滅亡,又大肆出戰,韓、趙相繼滅亡。魏楚二國聽聞此迅早已瑟瑟戰栗,不敢輕舉妄動,只有東邊的齊國仗著與秦國的關系,不管不問。秦攻魏,魏王被俘,魏國滅亡。楚將項燕兵敗自盡,楚國滅亡。其余五國皆已滅亡,齊國怎能站得住腳,等到秦軍攻入都城臨淄已無人來救援。
遠交近攻計顯然已經成功,秦國嬴氏得到了天下。贏政認為自己的功績遠遠超過了三皇五帝。于是他自稱“皇帝”,贏政就是“秦始皇”。秦始皇見這大一統的局面,將自己的銳氣化作改革之心:書同文、車同軌,全國統一秦半兩。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守、郡監代代相立,萬世不斷。秦二世重用奸臣趙高,大行暴政反而被其所害。秦王子嬰殺了趙高,僅坐了四十六天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