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憶江南》中寫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當我們看到姹紫嫣紅的景象,我們自然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她是最引人入勝的,這世間的一切與之相比都會黯然失色。當然,這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標準所導致的判定,甚至可以說是“以偏概全”,自然固然美,美得讓我們無可奈何,她的生命是最干凈純粹的,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亂了心,生命不止如此,或者說,美不僅如此。
美是金文字形,從羊,從大,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它的本義為:味美。在最初,人們覺得好吃的東西便是美的,之后不斷地衍變出了多種含義。美可以指人美,當我們遇到貌美的女子時,可以稱贊她明眸皓齒,紅衣翠袖,可謂“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鴻波。”當我們遇到帥氣的男子時,可以稱贊他風神朗俊,光彩耀人,簡直有潘安被人“擲果盈車”之容,衛(wèi)玠“看殺”之貌。美也可以是詩歌,音樂,美景,真正美的事物可以相互包含,哪怕是雜糅在一起,也不失其境。當我聽到簡廣易先生《牧民新歌》蓬勃激越,旋律以“變宮為角”的手法,使我在腦海中刻畫出了特定的意境:一望無際的草原,碧草如茵,藍天白云,牛羊成群……不禁嘆到:“極目青天日漸高,玉龍盤曲自妖嬈。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這美景中,有詩歌有音樂,讓我感覺到了不同的美,豐富了我的情感,陶冶了我的情操,提升了我對美的感悟。因此美的事物很多,但我們應該始終堅守一個標準,來評判美,而不是用一個字來簡明扼要的。
美可與四海相通,我們看得見聽的清,如果說世界分為陰陽,那么在我看來,美也可以劃為陰和陽,當然,這里的陽指的是外在美,而陰指的是內(nèi)在美。
蒹葭蒼蒼,茅津古渡,依依惜別,一句句誓言直擊靈魂,一次次分離如隔生死,衛(wèi)鞅為展心中宏圖,只身入秦,皚皚白雪,日月相盼,匆匆一見,便要兼程離去,最后衛(wèi)鞅被判車裂死刑,白雪為她絕了后顧之憂,便為其殉情,只為那句“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癡情如此,實乃罕見。魏宰相白圭之女白雪,人如其名,不染纖塵,堪稱絕代風華,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升華了美的靈魂,詮釋了美的真諦,“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外在的美是軀體,而這內(nèi)在的美則是靈魂,飽滿生命的靈魂。
外在美與內(nèi)在美構(gòu)成了這所有的美好,如果再往上升一步,又會是什么呢?美的事物不只是一個體,還可以是一個整體,小到一草一木,一間房屋,大到自然風光,社會國家。同樣的相互依存,并蒂蓮生。
以個體載精神,傳播整體。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時期,有一個美麗又可愛的靈魂點燃了人們因血色而渾濁的雙眼,那是被侵略者殘忍綁上上火刑柱上的圣女貞德,她燃燒的衣裙,連同他堅毅不屈又不施粉黛的臉龐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法國士兵的人眼中,于是他們吶喊,他們戰(zhàn)斗,他們要讓貞德長眠于祖國的土地,而不是屈辱地躺在帝國的敵國的土地上。而最初,她只是一位普通又平凡的農(nóng)村少女,當她在四起的戰(zhàn)火中無家可歸時,對故上的熱愛喚起了她的勇氣與信念。貞德的美由內(nèi)而外,走進了每一個人的心房,傳到了社會,傳到了國家,美得讓人肅然起敬。
什么是美?我不知道,但我有著自己的見解,無論是什么,漂亮也好,丑陋也罷,只有心中有美的靈魂,展現(xiàn)生命的精彩,足矣。

卡爾蘇蘇
愿你能夠成為更好的人,就像是你曾經(jīng)站在世界之巔,站在先賢的肩膀上,俯瞰過這片美麗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