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李峰散文隨筆

第十一章|長歌頌蒙古馬精神

李峰散文隨筆 菜園主人 1496 2020-04-07 08:52:17

  《長歌頌蒙古馬精神》

  風吹過草原,吹過人心與湖泊。夕陽下,那些奔跑著的蒙古馬,享受著一份壯美與遼闊。嚴酷的生存環境和長期的遺傳變異,造就了蒙古馬耐寒、耐旱、耐力強的特殊屬性。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綠草如茵,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讀書學習的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里不僅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有望不到邊的麥田、茂密的白樺林,在碧波蕩漾的呼倫湖面,天水間的草原只剩下一條綠色的直線。自然而然的讓我們想起內蒙古的“大草原”和“蒙古馬”。

  “蒙古馬”體型矮小,其貌不揚,他們就像足球場的前鋒一樣,不需要高大的形象,也擁有強健的體魄,在奔跑和速度上與眾多的高頭大馬絲毫不差。草原上的馬,是奔馳著的,是快樂的,給人活力與激情,而騎在馬上迎風前進,那種感覺有如空中飛翔的身受,感官上超然外的愉快感。

  草原上的風是自然怡人的,空氣也是純凈無暇的,草原人民與馬之間也是歡樂愉快的。草原人民和蒙古馬已是天然合一緊密不分開的存在,草原人民高興,它也歡欣鼓舞,人悲傷,它也默默無語。它能夠在人寂寞的時候陪伴人,也能夠在人落寞的時候安慰人。正因為如此,草原人民珍惜自己的馬,愛護自己的馬,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對待自己的馬。

  草原的氣候是叫人無從琢磨,時而喜,時而怒,時而風滿天,時而安靜得文風不動,在這樣的環境里,其卻能吃苦耐勞、縱馬疾馳、樂于奉獻、創建功業,在草原的沃土下鑄就了蒙古馬其獨立的文化和精神。領導人百忙之中考察內蒙古時指出,干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

  如辛棄疾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边€有陸游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些詩詞很吻合我當下對蒙古馬的心境。這正是蒙古民族素有對的“馬背上對民族”之稱呀!而歷史上蒙古民族聲名鵲起的就是蒙古馬。蒙古馬獨有對不畏寒冷與毅力,走過沙漠穿過雪原,那縱馬任意奔馳的身影在寬廣的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個又一個雄厚的豐功業績。

  內蒙古民諺說:“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在邊疆少數民族發展史上,蒙古馬常常擔負著轉牧場、踏堅冰、戰疆場等重任,只要接受指令,就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它的足跡可謂踏遍北方大草原的每一寸土地。在古代,成吉思汗統帥的蒙古軍隊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戰績,都跟草原人民的坐騎——蒙古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歷史資料描述,經過調教馴化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任何障礙都阻擋不住它的凌厲步伐??梢哉f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日常勞作中,蒙古馬都鮮明地體現了昂揚銳氣、奔騰不息的突出特征。

  而今,蒙古馬除了英勇之外還擔負的許許多多的任務,忠于職守、任勞任怨、甘于奉獻,蒙古馬是草原上最無怨無悔的勞動者,除了作為交通工具,蒙古馬也在生活的其他領域奉獻著自己勞動,蒙古馬的性格也影響著朝夕相處的草原人民的性格,草原人民人的粗獷豪放、敦厚樸實或許都是來源于草原人民的伙伴蒙古馬。蒙古馬在草原人民的心目中至今都是擁有者至高無上的地位,許許多多的文章或歌曲,草原人民都將自己比喻為草原上的駿馬,這也許就是草原人民對蒙古馬的熱愛之情的表達與感恩。

  有了蒙古馬的草原,多了更多的生機和魅力,有了蒙古馬的草原將更加安寧與祥和,有了蒙古馬的草原更加海納百川,蒙古馬是草原上的守護神,用它厚撲的外表和仁宅的胸懷襯托起草原人民對繁榮昌盛的希望。

  “蒙古馬精神”深深的扎根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是民族文明的象征,也是民族杰出的文化遺產。世間沒有任何東西比擁有一座高大的文化象征而更讓草原人民安居樂業,草原人民感受到智慧和文明帶來的心靈依傍。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作為草原上的“守護神”——引領著草原人民走向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久治县| 保康县| 隆化县| 台山市| 武威市| 漾濞| 昌平区| 南阳市| 象州县| 台州市| 巴里| 西昌市| 临江市| 津南区| 南溪县| 长乐市| 马公市| 大悟县| 满城县| 墨玉县| 蒙城县| 昭通市| 灵川县| 肇东市| 平昌县| 安溪县| 沅江市| 吉林省| 镇巴县| 克山县| 北海市| 柘城县| 志丹县| 蒲江县| 水城县| 金溪县| 揭阳市| 茂名市| 蓬莱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