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跌跌撞撞。
小時候,因為年紀太小,總是不明白父母為何如此忙碌。
長大些了,開始羨慕別人家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總是認為別人家的父母閃耀著光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叛逆,開始嫌棄父母,固執地認為他們沒能為子女創造優越的條件,不理解父母為何如此拼命還一事無成。
直到長大,經歷了生活的洗禮,歲月的沉淀,才慢慢理解父母的不易。
有這樣一個故事讓我很感動,感動的同時讓我對父母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母女倆睡覺前,女兒依偎在媽媽的懷里,媽媽正在為女兒講著睡前故事,突然停電了,房間里一片黑暗。
媽媽問女兒:“乖寶貝,如果有一天媽媽的眼睛看不見了,就像現在一樣陷入黑暗,你會怎么做呢”?
女兒體貼的回答:“我會帶媽媽去最好的醫院醫治,如果不能治好,我會永遠陪伴您,照顧您”。
媽媽欣慰的點點頭,這時女兒問媽媽:“那如果我的眼睛看不見了,您會怎么做呢”?
媽媽不假思索的回答:“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我的眼睛換給你”。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卻讓米粒感觸頗深,父母對子女的愛永遠都是偉大而無私的。
米粒在讀高中之前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都很少,她曾經也抱怨父母離家千里,不能陪伴她身旁,在學校受了委屈,只能默默地忍受。
米粒曾經也羨慕同學的父母,她羨慕那種團聚的溫暖。她羨慕同學放學回家就有媽媽準備的可口飯菜,用餐過后爸爸就來輔導功課。
這些都是米粒可望而不可即的,直到米粒和父母在假期相遇,她才知道父母在外奔波的無奈。
米爸爸在省城奔波多年,曾經進廠上班,后來擺菜攤賣菜,做水產賣魚,做家禽生意,擺小吃攤賣炸洋芋……
只要能掙錢的活計,米爸爸基本都嘗試過,起早貪黑忙碌著,每天回到家總是精疲力盡??蔀榱松嫼兔琢山忝?,米爸和米媽咬牙堅持著,從不叫苦喊累。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經常壓得爸媽喘不過氣來,米爸米媽硬是用勞動人民的堅韌和倔強熬了過來。
后來米爸爸進入了裝修行業,在摸索中前行。
米粒如愿能在假期和父母短暫團聚,一碗簡單的蛋炒飯,讓米粒終身難忘。
那天,米爸爸上班帶上了米粒,米粒很開心。
米爸爸騎自行車載著米粒,后座上的米粒對路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左瞧瞧,右看看!仿佛永遠都看不夠,去到爸爸上班的地方,爸爸去忙著工作,讓米粒自己玩耍。
米粒開始還饒有興致的站在高樓上眺望,她從沒來過這么高的樓里,也從沒看過窗外有那么多的高樓,一切都很新鮮。
可漸漸地,米粒沒有耐心了,她覺得時間很長,等著爸爸下班的過程太痛苦了,一個人又沒有玩伴,實在無聊極了。
熬了很久,米粒的肚子發出了抗議,肚子餓得咕咕直叫。
總算熬到午飯時間,爸爸才從房間里走出來,一身都被灰塵鋪滿了。爸爸抖抖身上的灰,去洗手間洗了一把臉,準備帶米粒去吃點東西。
到了餐館,爸爸問米粒想吃點什么?米粒不知所措,她可從來沒有點過菜,她眼巴巴的看著爸爸。
米爸爸為米粒叫了一份蛋炒飯,米粒看著眼前這份熱騰騰的蛋炒飯,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爸爸示意她快吃。
米粒拿起飯勺準備開動,面前的這碗蛋炒飯,她吃得那么地小心翼翼,吃得那么地認真。
不知是因為餓了還是因為是在餐館吃飯,米粒覺得這份蛋炒飯格外美味。一勺又一勺,每一口飯送到嘴里,香味就在口中炸開,就連炒飯里的蔥花都讓米粒的味蕾陶醉,最后一口吃完后,米粒用飯勺打掃著盤中的蔥花,她要把每一粒蔥花都吃光。
爸爸看著米粒意猶未盡的樣子,問米粒吃飽了嗎?沒吃飽可以再來一份,米粒滿足的搖搖頭說“不要了,飽了”。
爸爸被米粒吃飯的樣子逗樂了,餐館廚師看著蛋炒飯被一掃而光,自己的廚藝得到了肯定,會心的笑了。
米粒因為這份蛋炒飯記住了父親的模樣,也因為這份蛋炒飯記住了饑餓的滋味。
在以后的生活中,每一次吃蛋炒飯的時候,米粒都格外回味那一份美味的蛋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