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點點頭道:“也罷,朕也只是好奇,只是在京時多有不便,這才讓夫人辛苦一趟隨夫出征,請夫人勿怪。”
林菁霜趕緊說道:“皇上見召乃是臣妾一家的幸事,臣妾身為女子有幸能睹見圣駕龍顏也全賴皇上圣眷,怎敢言苦。”
朱棣的這次召見之后并沒有下文了:朱棣既沒有第二次召見雙姝也沒有對岳麟禹有什么別的安排,就像這次召見只是他即興之舉一樣。
這長城以北的景色可能對于朱棣來說是最為親切的景色了,可對于岳麟禹他們三人卻是生平第一次,滿眼的黃沙戈壁或者是一望無垠草場,猶如是身處大海中一樣單調和枯燥。
大軍根據斥候的情報一直追趕了一個多月,卻仍然沒有找到韃靼人的蹤影,而根據撒出去的斥候回報,大軍周圍的三百里之內都未曾見到一個韃靼人。
其實朱棣心里隱隱猜到:韃靼人在得知自己北征之后早已收兵遠遁,即使再這么追下去也未必能夠得償所愿。可是大軍一出耗資以千萬計,而戰果還不如上一次北伐,就這一點便不是朱棣所愿意看到的。
這天大軍依舊沿著斥候的報告行進的時候,忽然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風也漸漸大了起來。漠北的天氣變幻不定,起初還是晴空萬里,微風習習,可轉眼之間便會烏云遮日,飛沙走石甚至是大顆的雹子從天上落下來。
朱棣十分清楚這情況,趕緊下令全軍收縮戒備。可傳令兵剛走,這天便狂風大作,四周頓時伸手不見五指,緊接著又開始下起了冰雹,一時間狂風呼嘯聲,士卒呼喊聲,金鐵相擊聲亂作一團。
大軍之中畢竟有不少士兵是第一次出塞北伐的,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情景,不少人已經慌作一團。此情此景看在朱棣眼中也是焦急不已:當年靖難的時候這種情況他可沒少經歷過,軍心浮動,陣型大亂,接下來便是大軍潰散,要是韃靼人還在旁邊窺伺那就是滅頂之災。
于是朱棣趕緊將身邊大部分親軍包括岳麟禹在內都撒了出去,向手下各個領軍的將領傳達命令:務必盡快穩定軍心,整肅陣型,如有必要可以當場斬殺騷亂士卒。
過了好一會兒大軍才穩定下來,不過這對于朱棣來說仍然不夠,他接下來要做的是防止韃靼人的偷襲。很快朱棣的下一道命令便傳到各位將領耳中:各軍收縮陣型進行防守,戒備韃靼人的偷襲。
這場怪風吹了大概快有一個多時辰才算停息下來,萬幸的是整個過程中并沒有遇到韃靼人的偷襲。風沙過后才發現軍中不少物資丟失或者損壞,除了被斬殺的士卒之外還有不少士卒走失,除此之外朱棣還發現身邊的楊榮,金幼孜和岳麟禹三人不見了蹤影。
朱棣一邊下令全軍退到安全的地方駐扎防守,一邊派出幾支小隊出巡收束走失的軍卒,并尋找岳麟禹等三人的下落。
等全軍安頓下來,朱棣又下了幾道命令。正當全部都安排停當之后,一名內侍前來稟報道:“皇上,岳將軍的兩位夫人求見皇上。”
朱棣點點頭,讓雙姝進來。雙姝進來行完禮之后便說出她們求見的目的:請求朱棣允許她們出去尋找岳麟禹。
朱棣不可思議地看著雙姝,身為女子能夠跟隨大軍一起出征已是不易,可這次居然還想離開大軍,這簡直是聞所未聞。
過了好一會兒朱棣才道:“現在大軍正在整肅,防止韃虜偷襲。而且朕已經派出多支隊伍前去尋找,并沒有多余人手護送你們。”
“皇上,只求皇上讓臣妾二人出去尋找,并不需要勞動其他軍士跟隨。”林菁霜這樣答道。
朱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兩個女人非但要離開大軍去找人,而且還不用隨從。這要是旁人朱棣一定會認為是妄人狂言,可這話卻從林菁霜的口中說出,這女子之前給朱棣的印象是冷靜睿智的,所以這般說他卻要好好思量一番。
卻聽林菁霜續道:“夫君之所以失蹤是因為見到楊,金兩位大學士馬匹受驚脫離大軍,他前去尋找他們而已。想必此時夫君正和兩位大學士在一起,只是茫茫大漠無法找到大軍營地而已。找到了夫君應該也找到了兩位大學士。”
朱棣想了一會兒點點頭道:“既然這樣朕答應你們,此外你們還有什么要求朕可以辦到的?”
“臣妾需要軍中一匹當地的母馬。最好這匹母馬有一匹馬駒留在軍中。”林菁霜這樣說道。
朱棣聽到這個要求心念一動,又不免打量了跪在案前的林菁霜。過了一會兒才對剛才那名內侍道:“去馬廄中按照剛才夫人的要求牽一匹馬過來。”隨后又轉過頭囑咐雙姝道,“朕在此地駐扎三日,兩位夫人務必要在三日之內回到營地。”
將雙姝送出去之后,那位內侍不解問朱棣道:“皇上,林氏剛才所提的要求,奴才并不理解。其他搜尋軍士都是帶著地圖,而她們卻要一匹母馬干什么?”
朱棣看了看那內侍一眼并不回答他的問題,反而笑了笑道:“少師果然沒有看錯她這位師妹。的確不能以常人之智來推測……”
岳麟禹此時的確如林菁霜所言正和楊榮,金幼孜在一起。
那場風暴中楊,金二人的馬匹受驚一口氣跑出去十幾里地,一直跑到筋疲力盡才算被岳麟禹追上。雖然二人的坐騎算是安定下來,天也放晴,可是接下來他們卻發現了新的難題:他們已經找不到大軍的位置了。
這大漠可能走個十幾里地景色都沒有什么變化,即使身邊有當時行軍的地圖,也不可能找到他們現在身處的位置;即使能找到現在的位置這大軍的位置又能從何得知呢?朝廷大軍一動哪有那么容易找得到。
三人觀察了一下周圍的情形,再辨認一下方位便朝暴風刮起時大軍所處的那個位置走去。剛走了沒多久金幼孜忽然從馬上摔了下來,岳麟禹兩人趕緊跑上去詢問,金幼孜雖然被摔得渾身疼痛,好在并沒傷筋動骨,休息一會兒后便即恢復。這時三人細查之下才發現剛才不知因何緣故金幼孜坐騎上的馬鞍居然已經裂開。
馬鞍既然已經裂開便已經不能再用了,可是沒有馬鞍要想駕馭這馬卻是不容易,而對于金幼孜這么一個文人就更加不可能了。楊榮見此請見當即說道:“幼孜,我們互換馬匹吧,你坐我這匹。”說著便想要將韁繩遞到金幼孜面前。
而這時岳麟禹也說道:“幼孜兄,勉仁兄,你們兩個都是文人,怎么能夠騎沒有鞍具的馬匹呢?這匹就交給我,金兄你騎我那匹。”
“岳賢弟,若不是我們你也不會同我們流落至此,現在怎么能因為我的緣故再令你受這樣的苦呢?”金幼孜又對著楊榮說道,“勉仁,是我的鞍具壞了,怎么能讓你受苦呢?”
三人為了誰騎這沒有鞍具的馬匹推讓起來。
最后還是岳麟禹當機立斷,將金幼孜抱了起來,放在了自己的那匹坐騎之上道:“兩位仁兄,現在我們還在大漠草原戈壁之處,不是互相推讓的時候,我們要趕緊找到大軍位置才是當務之急。”說著也不容金幼孜再翻身下馬,自己已經一躍騎到了那匹沒有鞍具的馬上。
金幼孜和楊榮見岳麟禹已經騎上了馬,知道自己即使用強也不可能將他拉下馬來,而且岳麟禹剛才所說也都是實情,在外多一時就多一分危險。無奈之下也只能按照岳麟禹的安排繼續前進。
若不是天上懸掛著太陽,這茫茫草原戈壁確實很難辨別方位。好在岳麟禹雖然沒有來過大漠,但是多年領軍打仗于野外行軍辨認方向卻也不是什么難題。
至于楊,金二人雖然都是文臣,卻也是多次跟隨朱棣北伐。在大漠中辨別所處方位的事也經常看朱棣和其他將領干過,所以對他們來說也不算陌生。
當然話是這么說,但大漠畢竟特殊,三人走了一天一夜除了零零散散看到幾具明軍的尸體根本找不到明軍的位置所在。正自彷徨無措之際岳麟禹忽然覺得腳下的坐騎有異。也許是他的坐騎沒有鞍具的原因,駕馭起來始終不能和楊,金二人的相比,即使岳麟禹武功卓絕卻依然要花費不少力氣去控制。
不過這一天以來岳麟禹其實已經慢慢掌握這沒有鞍具的駕馭技巧,可剛才突然之間這坐騎居然還是有些不受控制地固執地朝一個方向走去。
岳麟禹調整了半天韁繩卻并沒有發現有什么效果,正自感覺異樣的時候,忽然心中感覺有些不對,心想莫不是附近有韃靼騎兵疾馳所以坐騎才有如此異動。
他直起身子全神貫注,極目遠眺,忽見極遙遠處有一群飛鳥行動有異,而耳邊居然隱隱傳來幾聲簫聲,若不是仔細傾聽幾乎微不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