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紹最為得力的副將尹勝勸阻炎紹繼續往南,他說:“王爺,公孫家您終究是要給個交待的,您必須得回府處理王妃的身后事。”
世人都道明王炎紹行事勇敢果斷,他素來也是如此自詡,可是這一次,讓他有了想要逃避的沖動。
他只要一閉上眼睛,公孫華毓死不瞑目的樣子就像一把利刃穿過他的腦海,他無法面對這樣美好的生命以這樣的姿態殞落,而他,其實就是間接殺死她的兇手。
他去奏請炎獻,他要再次南伐,朝中有人提出異議,覺得明王不能因為私仇二次伐韓,這樣有違兩國之前簽下的條約。
炎獻卻覺得這是南韓王室策劃的一場謀殺,是針對之前炎紹擄了他逼他交出三州兩港的報復之舉,這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炎紹料準炎獻會同意他的決定,只要師出有名,攻打已是千瘡百孔的南韓對大金百利而無一害。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蕓月之死便是由時鷹一手造成,這個仇,炎獻自然是想要炎紹去替他報的。
半年前,伐韓前公孫華毓來送行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只是春去秋來,東風猶存,草木零落,芳華不在。
臨行前夕,義妹簡靈在為他收拾行裝細軟,炎獻卻在深夜突然造訪明王府。
一眉新月,一宵燈下。
叔侄二人在晚秋冷香的夜里相坐無語,只是一杯接著一杯地喝著手中的酒,最后,炎獻放下酒杯,淡淡地說了一句:“王叔,朕要簡靈。”
在炎紹大婚之前,炎獻的登基大典上,太后下旨直接冊封其外甥女梅氏為后,連帶著替炎獻物色了幾位美人,炎獻的后宮還算充盈。
炎紹因為公孫華毓一事擾亂了心緒,一直未曾想起簡靈和蕓月頗為相似一事,自然也忽略了炎獻在明王府有可能會碰見簡靈,并會對她產生異樣情愫的可能性。
“皇上是將阿靈當作蕓月了嗎?”
炎紹直言不諱,他與簡靈有兄妹之情,又受簡老將軍所托,他對簡靈是有責任的,他不能讓炎獻將她視為一件替代品而占為己有。
“朕分得清她是簡靈,她不是蕓月,朕也不否認是被她與蕓月長得頗為相似的臉所吸引。但是,朕也是真心于她的,待她與宮里其他的女子是不同的,王叔,希望你能成全,蕓月已死,能讓朕覺得人世尚有一絲溫暖的恐怕也惟有阿靈的笑靨了!”
炎獻最后的這句話像是一粒石頭扔進了炎紹的心湖,想起蕓月死時的情景,又聯系公孫華毓之死,讓他心情澎湃,難以平復。
炎紹一直覺得自己當時的堅持是沒有錯的,可是,他也不能否認,在蕓月的這件事上他多少有愧于炎獻。
炎紹點點頭說:“只要阿靈愿意,皇上又能真心待她,這自然是件好事。”
得了炎紹的應允,炎獻滿心歡喜地回了宮,炎紹則一夜未眠,獨坐到天明。
卯時三刻,早起的簡靈領著婢女們來伺候炎紹用膳,炎紹招呼簡靈一起用膳,其間,炎紹試探性地說:“阿靈,你早已成年,也是時候考慮為你擇婿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