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太傅在臺上聲情并茂的講了大半個時辰,終于道:“好,這節列子嵇問,就先講到這里,大家休息一刻鐘。”
轉眼望向角落發呆的蕭易,搖了搖頭,調高聲量道:“七殿下,七殿下,老夫要為你課結出題了。”
蕭易初時還聽了那么幾句,后面就不知道思緒飛到哪里了,這會還在神游呢。
忽的察覺周圍都沒了聲音,才發現大家都在看著自己。慌忙起身道:
“額,先生的課講完啦,方才聽先生講課,一時有所悟,失禮了。”
秦太傅知道他這是明顯的托辭,卻也不拆穿他,接著道:“殿下能從老朽的課中有所得,也算是老朽的功德。現在老朽就為殿下的課結出題吧。”
“按規,文淵閣結課分為文,經,策論三個部分,三者皆通過考核則課結通過。殿下大病初愈,不宜多費心神,老朽就為殿下分別出題,殿下可帶回去答,明日送來即可,只是切記不可代筆。”
說完,秦子舟提筆在紙上刷刷寫下了三個題目,遞給蕭易。
蕭易拿到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文題:詠物詩一首,經題:朱子十二篇釋義,策論題:治學。
說白了,所謂文題,就是考詩詞歌賦,看你的才華。
經題呢,就是考百家經典,看你的死記硬背。
至于策論,就是考議論文,給你一個主題,自己選取角度論述。
憑良心說秦太傅已經是很給面子了,這三道題都是良心題。文題出的是詩詞歌賦里最簡單的詠物詩。
第二道朱子十二篇是百家里入門的經典,相當于蕭易那個時代的論語,只要好好讀過書的都能答個八九不離十。
至于最后一個策論,也是考的在文淵閣課上經常說的治學之論。
別說皇子了,就是陪讀性質的皇女們,隨便拉一個出來,要通過也沒什么問題。
而且他還讓蕭易帶回去做,其他人可沒這個待遇,都是要當堂答完的。
但是蕭易是誰啊,他是一個穿越來的學渣,穿越到的還是一個連學渣都不如的七皇子身上。
這詠物詩倒還湊合,最后一個議論文自己好好掰扯掰扯,應該也能混過關。
可是這朱子十二篇是個什么鬼啊,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啊。就一晚時間,回去查書也來不及啊,再說查出來也不見得答的出來。毫無基礎嘛,怎么能怪我。
秦太傅見他拿著題目一言不發,不由嘆了一口氣,心道朽木終歸是朽木啊,浪子回頭豈是那么簡單?
自己本存著一絲有教無類的念頭,有心幫他一把,無奈打鐵還得自身硬。
一旁有一個膽大的小女孩湊過去,瞥了一眼蕭易手上的內容,然后回頭就跟其他小伙伴們探頭探腦的討論起來。
傳言果然不假,這個七皇兄就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這么大人了,這么簡單的題目還在發愣。
蕭易可沒工夫管這群小屁孩的白眼,他正絞盡腦汁的想辦法,看怎么能跳過這個朱子十二篇去。
其實經題是三個科目里最簡單的,但是對于蕭易這個外來者卻成了最困難的,只要跳過這個,剩下的應該問題不大。
“哎,有了,就這么辦。”蕭易突然心生一計,對秦太傅行禮道:
“多謝先生厚愛,但學生之前荒廢學業,已是不該,此番決定痛改前非,自然要事事一視同仁,再不會行那特立獨行之事。希望先生體諒,準我當堂作答。”
“咦”,蕭易此話一出,堂下立刻一片驚訝,那些小女孩們都露出疑惑的表情,不明白這個廢柴哥哥要干什么,難道非要當眾出丑?
秦太傅也是一時摸不著頭腦,不知蕭易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但是也沒理由出言阻攔,只能讓蕭易接著表演下去:“殿下能有此志,乃是我大禹之福,那就請殿下當堂作答吧。”
“謝先生,那我便先答文題,作詠物詩一首,請先生評判。”
底下又是一陣騷動,都在看這個廢柴皇兄到底能做出個什么詩來。
蕭易則是把雙手一背,來回踱起步,仿佛真的在苦吟似的。
“駱神童,沒辦法了,這次只能派你出戰了。”蕭易打定主意,停下腳步,45度角仰頭,口中緩緩吟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底下刷的沒了聲音,沒想到蕭易真的作出詩來了。
這些小女孩雖然還沒有多少詩詞鑒賞的能力,但是憑她們的感覺這詩作的應該是不錯的。
只是再看看蕭易那接近一米八的塊頭,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秦太傅也有些驚訝,這首詠鵝雖然用語稍顯稚嫩,但是卻把白鵝的那種生動活潑描繪的栩栩如生。
這要是個十多歲的孩童所做,自己少不了要夸獎一番的。只是這詩從蕭易嘴里念出來,自己卻又夸不出口了。
略微考慮一下,還是出口道:“殿下這首詠鵝雖然稍顯稚嫩,似是孩童口吻。不過作為詠物詩而言已然夠格了,文題殿下通過了。”
蕭易聞言呼了一口氣,這詠物詩自己倒是還會被那么幾首,比如賀知章的詠柳。
但是想來想去還是要低調,自己現在這樣60分就已經是超常發揮了,再高就不好圓謊了。
而且接下來的策論就只能靠現編,前面自然不能太高調。用這首駱神童7歲時的大作,正正好好。
“多謝先生。這首詠鵝本為學生幾年前游戲所作,方才先生出題詠物詩,一下就想到它了,故以此作答。”
蕭易這也是想好的說辭,畢竟自己這么快就作出來了,也讓人有點生疑。
說是以前所作,聽起來更加合理,但話說從前那個紈绔慕元易會閑著沒事作詩么,這不是更不合理。
不過秦太傅并沒有繼續追問,蕭易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頓了頓,蕭易接著道:“先生,余下兩題,學生想放在一起作答。”
“嗯?”秦太傅又蒙了,奇怪蕭易又要搞什么名堂:“殿下有何見解?”
蕭易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的道:“依學生陋見,諸子先賢為我們留下萬世經典,并非為了讓我們對其言行死記硬背,而是讓我們明白其中道理,并將之繼承發揚,傳之后世。”
“先生教我們要熟記經典,也不是為了詞句本身,而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先賢的真諦。而明白了這些,對于我們自身治學,致用,又有著不可估量的借鑒作用。”
“今日恰好先生出的經題是朱子十二篇,策論是治學。學生覺得朱子十二篇,先生在課上已講過多遍,其釋義不過是寶山之一隅,今日剛好可以由淺入深,從朱子十二篇等經典中,窺先賢治學之法,歸納而為我輩所效,方更顯今日先生出此二題之真意。”
聽蕭易說完,秦太傅也快被搞糊涂了,蕭易說的不正是自己平常所教導學生的活學活用精神么。
可這七殿下連自己一堂課都沒上過,居然有此見識,難道是真的摔了一跤,因禍得福了。
蕭易看到秦太傅愣神了,心道這老頭八成被自己唬住了,心里不由樂開了花。
只要是別讓自己死記硬背,憑著自己二本文科畢業的身份,這什么勞什子策論就能給你忽悠過去。
趕緊趁熱打鐵道:“先生,我可以開始作答了么。”
“啊,可以可以,殿下請說。”秦太傅收回了思緒,開始聽蕭易作答。
接下來蕭易全面展開了他的套路,分別從幾個方面論述了先賢經典的作用,對自身治學的作用和影響,以及自己從中發展出來對治學的看法。
其實都是中學歷史課上的那點玩意兒,被蕭易東一塊西一塊的拿來胡謅了一通。
但是到底是另一個世界的思想精華,讓秦太傅這個大儒聽得津津有味。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以上就是學生從諸子先賢中所領悟的對于治學的一點淺見,還請先生指正。”
最后蕭易還來了一段勸學篇中的名言結尾,為了讓自己的發言更顯逼格。
倒不是他不想多用點,實在是中間的不記得了,不過應該也夠用了。
果然,秦太傅臉上露出一副十分滿意的表情,今天他算是相信了世上有奇跡了。
如果說之前那首詠鵝還算情理之中,那這篇策論就真的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雖然當中有很多語義有些沖突,不甚通暢。但是勝在立意新穎,有些觀點讓自己這個大儒也不禁眼前一亮,有種茅塞頓開之感。最后幾句更是點睛之筆,頗有深意。
“看來這七皇子應當也是天資聰穎之輩,只是不知為何墮入歧途。自己前些年因為致仕沒有早些遇見他,有些可惜了。好在是懸崖勒馬,浪子回頭,可喜可賀。”秦太傅充分發揮想象力腦補道。
當下態度也更和善了些,對蕭易道:
“殿下今日表現,足見天資。課結考核殿下已經通過了,老夫課后會將情況秉奏陛下,想必陛下也會圣心大悅的。看來殿下此次是真的因禍得福,老夫期盼不久后,我大禹又能出現一位賢王。”
“先生謬贊了,學生定當努力。”直到此時,蕭易才如釋重負。
終于是糊弄過去了啊,這下總算可以安穩一陣子了。本殿下也可以騰出手來,好好過過自己的小日子了。
至于賢王?呵呵,不好意思,暫時不感興趣,那玩意多累啊,還是當紈绔子弟好。
嗯,吃完飯先出去逛逛,哈哈,花花世界,本殿下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