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的年味比2019年的年味要濃了不少,那一年家家戶戶都可以在城市中放著鞭炮,那一年很少有人在過年時前往N市躲避嚴寒,享受沙灘和溫暖,一家人在一起,是團圓,也是幸福。
“兒子,把剪子給我遞一下來”王大鐘跟王方文說到。王方文家中都是除夕吃完早飯后貼春聯和福字的,貼完這些后,王大鐘還要把家譜掛在陽臺的柜門上,搭好桌子,陸晴把貢品擺上,插好香。王大鐘和兒子步行到家附近的一個橋另一側,嘴里面喊著“請老爺爺老奶奶回家過年。”作為請祖先回家過年的習俗,這也是王方文家里過年的第一步。
等父子倆從外面回到家中,陸晴拿出一個鐵盆在貢桌前,燒一些紙錢祭奠一下祖先。家里收拾妥當后,一家人要去王方文姥姥家過大年三十。
王方文的爺爺奶奶去世后,大年三十的晚飯就都是在王方文姥姥家吃的,一大家子人很是熱鬧,吃完晚飯后,女同志們在客廳邊看電視邊包餃子,王方文的姥爺,爸爸,還有大舅二舅圍著桌子打起了麻將,這是一年里一家人切磋排擠的好機會,王方文小時候印象里過年的回憶中打麻將是必不可少的。在桌上沒事還和王大鐘小聲交流一下牌如何出才好,觀察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了,王方文的牌技就是在這過年家里的麻將桌,在長輩們的煙熏霧繞中熏陶出來的。
“這牌打得不對啊!”王方文跟老爹說,
“你小子好好看著學著就行了,別瞎說八道”王大鐘沒好氣的說了一嘴。
王方文自認為活了快小40年了,看牌的本領應該沒錯的。只聽見王大鐘說了一句,“單吊紅中,胡了。我打的牌怎么會有錯啊,你看下面的紅中已經出了一張了,不成對,留下它沒問題的。“細節決定成敗啊,王方文的馬虎毛病又犯了,尤其是像打麻將這種耗時間的活動,一到下半場,困意一起,他就不怎么記牌了。王大鐘算是真正的麻將高手,他們經常出去玩,玩的是帶起手扣牌,最多扣下12張牌,胡了翻三倍,這點兒子倒是沒有遺傳他。
前前后后打了有4個小時麻將,就快到了夜里12點了,這時候開始下餃子,王方文和他大舅一起去下面點上鞭炮,隨著12點的鐘聲響起,王方文開始了挨個拜年,領壓歲錢。過了十幾年,終于又可以領壓歲錢了,也不用給晚輩壓歲錢,過年也不用聽長輩嘮叨催著找對象,王方文心里莫名的暗爽。
大年初一的早上顯得格外的冷一些,因為王方文要隨父母前去親戚朋友家串門拜年。沒到這個時候,王方文都很高興,因為可以見到自己的堂哥了,堂哥比王方文大15歲,在王方文小時候對王方文很好的,堂哥是在王方文29歲那一年去世的,癌癥,王方文在外地工作,沒來得及看堂哥最后一眼,也成為了他的遺憾。沒想到還會有機會跟堂哥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也是一種幸福吧。
大年初二凌晨4點,王方文要早起跟父親還有堂哥一道回H市鄉下老家祭祖上墳,走親戚串門。前些年王方文還太小,就沒讓他跟著回去的。堂哥開車載著王方文和父親一道回的老家,正好趕上了他堂叔家早起吃餃子,餃子是提前說好的,不要加太多的鹽,老家人的口味都很重,農活干的多,吃鹽也多。有一次王方文去一家拜年時吃了口餃子就感覺像是鹽餡的一般。吃完餃子,三人再一道在老家的胡同里面挨家挨戶的串門、拜年,拜年每次都要把膝蓋磕疼了才算完,先拜家譜,再拜長輩這是規矩。有的時候碰到人小輩大的情況,雙方還是要客氣一下的。轉一圈大概要花上半個多小時,村子里這個點沒有路燈,天還很黑,王方文他們三人走在土路上沒有那么快。
早上大概7點半左右,王家上墳祭祖的隊伍集結完畢準備出發了,大年初二上墳祭祖都是男人參加的,老老少少,輩大輩小全村出動了。出發前每戶家里面擋在門口木頭棍子都撤走了,意味著祖先們在家里過完年該回去了。祭祖路上,年輕的小伙們拿出了二踢腳在沿途放了起來,王方文一般不參與放炮的工作,他膽子沒有那么大,印象中有一次一個人二踢腳放反了方向,蹦起的石頭打人打得都那么疼。
祭祖的隊伍沿著土路前進,需要經過好幾處莊稼地的,莊稼地都是王家人的地,祖墳沒有集中在一起,沿途正好都能祭拜到,到了誰家的墳時,他們家的人要把準備好最大份的紙錢拿出來,把鞭炮在墳上擺好,其他的人都象征性的拿出一兩張紙錢來,放在紙錢堆里,一起燒掉,隨著鞭炮響起,家人們還要在墳前挨個跪拜,仿佛告知祖先在家里過完年了可以安心地離去了。
王方文家祖墳和王家最老的墳在一塊,當年他的老老爺爺去世的早,墳沒有來得及遷到外面來,王方文家老老爺爺,老爺爺,爺爺的墳由北向南依次排開,點完鞭炮,燒上紙錢,王方文心里默默地跟祖先們說,這次能從2019年回來重新開始,一定好好努力,把老王家的精神傳承下去。
中午,王方文要和父親,堂兄趕到自己老姑奶奶家去吃飯,下午快到五點鐘方才返回家中,一天時間匆匆忙過去了。
在多年以后,每當王方文在學業上生活中工作上有各種磨難痛苦之時,他總能想起老家的那片土地來踩上去是那么踏實,總能想起老家祭祖的場景,王方文又充滿了力量,充滿了生活的希望,這也許就是過年上墳祭祖傳承這么多年來的意義所在,既是對祖先的尊敬,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作為炎黃子孫那種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精神的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