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開能被派來保護趙悝自然是有本事的。只是因為有趙悝在,怕太子殿下在自己手下出事所以有點慌了神。
此時聽了趙悝的話后也迅速反應過來,急忙先派人快馬通知廉頗。然后繼續增加探查敵軍的斥候,無論如何要先得到敵軍信息:“迅速查探敵軍狀況,我要詳細知道對方有多少人,離我們有多遠。發現敵軍斥候全力消滅,盡力拖延敵軍速度。”
又派人查探周圍地形,考慮固守待援還是撤退。
很快斥候回來報告道:“將軍,敵軍大概五千人,而且行軍速度很快。預計倆個時辰就會到達這里。”
聽了斥候的話,瞿卯急道:“殿下,對方有五千兵力,而我們兵力只有兩千,剩下的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農夫,恐怕不是秦軍的對手,不如由我們保護殿下撤退吧。”
對瞿卯的話,韓開反駁道:“殿下不可啊,廉頗將軍和士兵們還都等著這批糧草呢。若是我們此時撤退,軍中收不到糧草必然導致士氣不穩。若是讓眼下這支秦兵再與蔡陽城中敵軍理應外合,恐我方有敗軍之危。”
瞿卯聽完后不悅的對韓開道:“我們已經派人通知廉頗將軍了,廉頗將軍知道后若是發現攻不下蔡陽,肯定會選擇撤退。就算秦軍理應外合,但廉頗將軍兵多也不至于怕秦軍。只要能撤到大梁嚇退白起,便能從魏王處借糧。”
“反而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太子殿下,殿下若是有失你我萬死難辭其咎。況且能有這么多秦軍從大將軍眼皮底下溜出來乃是大將軍的失策,如何能用太子殿下的安危為其彌補過失。”
韓開被瞿卯說的啞口無言,確實應該是太子的安危更重要,但韓開心里還有感覺有點不舒服,一時頗感為難。
“好了,我趙國男兒可沒有遇見敵人就逃跑的。本將身為太子更應該為士兵做出表率。本將決定就近尋找高地搭建營壘,準備與敵軍決一死戰。”
“殿下!”瞿卯還欲再勸但被趙悝制止。瞿卯身為太子的中庶子一切以太子的安危為重。
這場戰斗趙悝如果選擇保護糧草淄重的話是有危險的,畢竟以兩千對五千,對面還是秦軍精銳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可以守住兩天時間。
不過既然太子殿下已經決定戰斗了,瞿卯也只能聽從。但在心里已經暗暗下定決心不論如何都要保證太子的安全。
而韓開聽聞太子同意迎戰后在擔憂的同時也松了口氣。雖說太子安危很重要但如果放棄糧草淄重的話,趙軍可能會出大問題。
趙悝知道如果自己選擇撤退的話那么像韓開等人雖然嘴上不會說什么,但心里肯定會認為太子是懦弱怯戰的人。
趙悝可不想給士兵留下這種印象,以后要再想扭轉在士兵心中的形象可就難了。趙悝可不想像最后的齊國一樣安逸的度過幾十年最后不戰而降。
害怕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但是趙悝知道自己身為主將會把情緒傳到全軍。所以趙悝很快堅定了戰斗的決心。
“用兵之害,猶豫為大;三軍之災,生于狐疑。”決定之后趙悝馬上帶領兵馬行動起來。
最后作戰地點選在了附近的平頂山。
最后趙軍決定在此處與敵軍交戰,這只是一座高不足百尺的小山丘而已。沒辦法,一是因為秦軍緊隨其后,倉促間只能找到這處地方勉強修筑營壘,而且太高的地方糧草淄重是無法運送上去的。
趙悝命令韓開將攜帶的武器發放給運糧的農夫,即使不能殺敵也能拿在手中壯膽。又有部分糧草被丟棄在山腳和山腰上。
就在趙軍準備的同時,秦軍也在不斷逼近。慢慢的,雖然秦軍未至但從山上已能看到遠處喧囂的塵土。
等到秦軍到達后便看到山下趙軍倉促之間丟棄的糧草,副將楊勇不由笑了起來,心想將軍果然厲害,成功瞞過廉頗,總算找到了他的運糧軍。
看到秦軍到達,趙悝將將士兵和農夫都召集起來,走到前面讓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然后讓瞿卯立起自己的將旗和太子旗。
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趙悝大聲喊到:“我,趙悝,乃是趙國太子!也是此次戰斗的主將。現在,秦軍正沖我軍殺來。秦,乃虎狼之國,無刻不窺伺我趙國土地。”
“我趙國兒郎向來就沒有怯懦之人,本將身為趙國太子,此戰更當與我趙國兒郎共同戰至最后一人。寧死不退。”
“秦軍也只有五千人而已,本將只要求每人殺死倆名敵兵即可。”
“本將在此以太子的身份承諾,無論何人只要殺敵一人便賞田十頃。”
本將知道諸位身為淄重兵羨慕前線立功的將士們。但現在,該到諸位立功的時刻了。
秦軍以為我們要守在這里等他們進攻。但他們錯了,狹路相逢勇者勝,退縮只會令人膽怯,懦弱只會讓人虛弱。此時,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著。本將會讓將旗一直立在這里。”
“諸位,請用自己的雙手奪取屬于自己的富貴,請用手中的武器捍衛我趙國士兵的尊嚴。讓敵人知道我趙國土地生養的子民是何等的強悍。讓敵人知道與我趙國為敵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旋即抬起手中的寶劍聲嘶力竭的喊到:“趙國兒郎,全軍沖鋒!”
然后親自擂鼓,鼓聲急促高昂,代表著趙軍一往無前的決心。
聽到命令的趙軍全身熱血沸騰,士兵在前,民夫在后不顧一切的從山上向山下發起了沖鋒。
秦軍行軍剛至被山上的糧食吸引,又看到趙軍龜縮在山上,便放松了警惕。沒有想到趙軍突然之間全部沖了出來。一時之間只能倉促應對。
沖鋒的趙軍憑借宛如一道洪流插入秦軍之中,瞬間沖破了秦軍陣型。
趙悝選擇沖鋒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并沒有堅固的防御工事,只靠一個小山包是不足以為險要的。
其次是因為趙軍中有很多未經訓練的民兵。讓這些人列陣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一旦秦軍列好陣型這些民兵可以說幾乎沒有作戰能力了。
所以趙悝選擇全軍直接向對方沖鋒,憑借一時之勇以及居高臨下的地勢可以趁對方陣型未穩之時沖破敵軍陣型展開混戰。
此時武器的優勢也開始發揮,憑借居高臨下的沖鋒之勢甚至有農夫直接能用鐵刀砍斷了秦軍的青銅劍。
雖然秦軍的戰斗力也很強,但一時之間難以發揮。等到楊勇大呼小叫著開始穩住亂軍迎戰時已經損失了數百人。
但最主要的還是士氣的衰落,趙軍攜帶者背水一戰的決心不斷沖擊秦軍陣列,楊勇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還擊,只能選擇暫避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