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幢金碧輝煌的奢侈豪華府邸里,“釣翁”靜靜地躺在床上,床前恭恭敬敬地站立著達官貴族和政界名流。
他想挪動一下身子,或是翕動一下嘴巴,但現在這些對他來說卻是不可能的。
想起自己戎馬一生,為國家百姓奉獻之多,卻落得如此下場,他不覺黯然神傷,潸然淚下。
他越想越覺得生氣,他感覺胸口異常憋悶、委屈,幾乎喘不過氣來,就像有一條繩子緊緊勒住了他的脖子。
他的雙手死死拽住繩套,雙腳不停地胡亂蹬踹著,嘴里發出駭人的、絕望的、窒息似的咳喘聲。
他真的十分難受,以至于他的靈魂都不堪忍受,急切地要逃離出軀體外去了。
靈魂慢慢聚攏、團結、幻化,初始像是一粒微小似塵埃的烏黑色斑點,烏黑色斑點圍繞著軀體不停地旋轉著、飛舞著,漸漸地變得大了起來,終于又化作一顆碩大渾圓的烏金珠。
這顆烏金珠靜靜地滑落進他的左手心里,再從左手心沿著左臂經過胸膛再沿著右臂滾落入右手心里,然后又從右手心沿著右臂經過右胸部向下慢慢滾落至右腳踝處,從右腳踝處向上左滾動至恥骨,經恥骨向左下滾落至左腳踝處,隨后向上慢慢滾動到左胸部。
在左胸部靜靜停留約有一刻鐘后,烏金珠又開始向上滾動開去,經頸部來到口唇,而后就在面部不停地來回滾動著、滾動著,速度由慢到快,越來越快,及至最后,烏金珠便倏地脫離軀體旋轉著飄飛起來……
烏金珠離開主人,孤零零地漂浮游蕩在蒼茫空曠的野外,一時間倍感落寞、孤寂,獨自彷徨,黯然神傷。
他想起了《過零丁洋》,禁不住大聲吟誦起來: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留取……
唉!實在難以卒讀,著實愧不敢當,慚愧、慚愧啊!”
此時,放眼望去,偌大國家固然“山河破碎風飄絮”,可他又何嘗不是“身世浮沉雨打萍”呢?如今,他又能到哪里去?哪里還會有他的容身立足之處呢?
他想起這些年來一心一意地追隨主人,經歷過狂風驟雨,電閃雷鳴,也迎來過光風霽月,彩霞霓虹;體味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得到過師愛友助,情深誼長;曾為國家殫精竭慮,戎馬一生,也為了人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時也,命也。嗚呼哀哉!
卻說那烏金珠在半空中漫無目的地四處飄浮、游蕩,心靈無所皈依,珠體無所依靠。他思來想去,念念不已,憤憤難平,越發顯得悲悲切切,戚戚哀哀。
想自己生逢亂世,為強出人頭地而發憤圖強,奮力搏擊,雖然難免有些不擇手段、投機鉆營之嫌,但是說實在話,自己也當真是有難言的苦衷。
事已至此,反正自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肚子苦水沒有地方倒啊!
嗐!現在好了,靈魂出竅,獨處一隅,索性靜下心來,認真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好歹容我嘮叨嘮叨幾句,就當作是消遣解悶打發時光吧。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歸根結底,怨不得別人,還是我自己的心魔在作祟。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有什么用呢?如果非要說有用的話,那就是說出來,僅僅是說出來而已。心里騰出空地兒來了,還可以再裝新的東西進去,就是這樣,呵呵……
好了,說完心里就稍稍舒服一些,那就什么也不說了。不過說實話,沒用!真的,沒什么用!
烏金珠心里越想越多,越多越亂,越亂越煩,越煩越惱。突然,他一下子跳躍起來,上下翻轉,急速地飛來飛去胡亂碰撞。
且看地上,“轟隆隆”墻倒屋塌,橋毀人亡,“咔嚓嚓”雷鳴電閃,樹歪枝折,“撲棱棱”雞飛狗跳,鴨趨鵝跩。
再看天上,烏金珠所到之處,玄影穿梭,金印乍起,珠光耀眼,烈焰呼嘯,聲播萬里,威震九天,地動山搖,乾坤倒轉,眼看就要天崩地裂,摧枯拉朽,生靈涂炭,萬物滅絕。
“孽障!住手!還不速速前來領罪!”一聲呵斥穿越時空遠遠飄來,聲音雄渾、果決、沉穩、有力,不怒自威。
烏金珠循聲望去,但見天上祥云浮動,和風搖蕩,南海觀世音菩薩腳踩蓮座,懷抱凈瓶,指捻楊柳枝,裙裳擺動,衣帶飄飛,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心懷慈悲,面帶微笑,口吐蓮花,聲如擊磬。
烏金珠不看則已,這一看直嚇得他驚慌失措,六神無主,魂飛魄散,呆若木雞。
觀世音菩薩揚起手來將手中楊柳枝朝烏金珠輕輕一甩,雙眸微微合上,心里默默誦記,口中念念有詞。
再看那烏金珠,不一時便像一只陀螺一樣在地上飛速旋轉起來,慢慢地升華、幻化、裂變,轉眼間就化作一條烏斑龍。
觀世音菩薩將手中楊柳枝慢慢收起,烏斑龍便也隨之飄飛至菩薩身前。菩薩看著烏斑龍,怒嗔道:“烏金虎賁大烏鱧,你可還認得本座么?還不快快上前領罪!”
烏斑龍聞聽此言,心中驚懼不已,急忙匍匐在地,作揖如掬水,磕頭如搗蒜:“菩薩娘娘慈悲為懷,小的知罪、知罪。”
菩薩又問:“你所犯何罪?細細講來我聽。”烏斑龍面露愧悔之色,口中支支吾吾:“這……這……”
菩薩見此情景,早已惱怒不已,掃了一眼烏斑龍,然后厲聲呵斥道:
“孽障!你歷經坎坷、磨難,飽受風霜、摧殘,憑借著一股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可貴精神和奮勇向前、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愣是從一條小小的泥鰍(鲺魚)晉身為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烏斑龍,難道你還不知足嗎?
“想當初本座為你花言巧語所打動,助力鲺魚和烏鱧(黑魚)合體,并將鲺鱧復合體一同送予靈境老叟為徒,盼望你能夠勤于修煉,早日得道,終成正果,也好重返南海領受烏金虎賁之至高榮譽,為本座日夜守護蓮花仙池、南海要地。哪曾想你、你竟……
“還好,還好,不管咋說,你還是歷盡磨難,終于得道,修煉成為一條龍——盡管只是一條烏斑龍。別忘了,你原先可是一條泥鰍、黑魚呀,一條魚,魚躍龍門,變身為龍,你想這該會有多難啊!不容易啊!可是你卻不知道珍惜,更不知道進退,這都是源于你自視太高,貪欲過多,缺乏自知之明啊!”
烏斑龍驚恐地匍匐在地,再三作揖似掬水,叩頭如搗蒜,連聲求饒:“菩薩恕罪!菩薩恕罪!”
觀世音菩薩目不斜視,面露慍色,大喝一聲:“哼!烏斑龍,你可要聽好嘍:
“你不辭而別,擅自逃離化龍湖,欺師滅祖,目無尊長。此乃罪一;
“你私下搭救東海龍王敖廣,藐視天條,目無法紀,狂妄自大,唯我獨尊。此乃罪二;
“你私自離開仙界幽游環視人間,藐視三界生死律條,竟然受三尺鯉指派乘機潛入‘釣翁’身體,居心叵測,意圖不軌,實在辱沒先祖,愧對師尊。此乃罪三;
“你嫌貧愛富,攀龍附鳳,嫉賢妒能,自私狹隘,利欲熏心,貪得無厭。此乃罪四;
“你摒棄仙道,忘記初心,迷亂心智,喪心病狂,專權擅政,蠱惑人心。此乃罪五……”
觀世音菩薩一口氣列舉了那烏斑龍十數條罪狀,方覺得神清氣爽,遍體通泰,著實解氣不少。
她低下頭來俯視著烏斑龍,語氣生硬、鏗鏘有力地宣布道:
“烏斑龍聽令!我佛慈悲,姑且念你本性還算良善,所犯罪過大多實屬事出有因,非你憑一己之力所能左右,故此特許免爾死罪。
“不過,死罪雖然可以免去,但是活罪著實難以饒恕:現褫奪你仙界名位,廢黜你體內道行,發落你到凡間吃苦修行,戴罪立功。烏斑龍,你可愿意么?”
烏斑龍痛哭流涕,連連俯身叩首領罪謝恩:“愿意愿意!弟子心甘情愿。此去當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潛心修行,立德立功,一定不負我佛和菩薩娘娘的良苦用心和傾力栽培啊!”
觀世音菩薩微微含笑點頭,伸手從蓮花座上摘取一粒蓮子,俯下身子低聲說道:
“烏斑龍,此去凡間不同以往,你要好自為之。本座念你曾經為南海蓮花池的安全防護盡心盡力,功不可沒,就將這粒蓮子贈送與你為伴,你要細心呵護,好生看管哪!去吧,去吧……”
說完,觀世音菩薩將手中楊柳枝輕輕拂開,那烏斑龍就從云端直直地跌落下去……

左堤居士
書友們,感謝大家的厚愛和追讀。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勤奮寫作、筆耕不輟的不竭動力。祝您萬事如意,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