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談到思維,窮人的思維決定了他的貧窮狀態,而內心的屏障阻隔著他通往富裕的道路。內心的屏障從何而來?源自外界的枷鎖。外界的枷鎖從何而來?來源于內心的屏障外化。換句話說,窮人身邊一直是窮人,他們自己不敢改變,似乎變了就會出亂子,就不能生存,從而叫喚著身邊的人也不要改變,從而窮人身邊都是窮人。但凡突破枷鎖和屏障的人都富裕了,離開這些窮人,去與那些富人打交道,由此發現,富人的身邊大多是富人。窮人和富人區別在于什么?思維,思維的高度和角度不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可窮人思維上害怕變通,變就怕出亂子,這樣怎么成功?如何開啟成功的第一步?窮人要反思自己為什么會窮,這就是一個自我追尋的過程,尋找自我的過程。窮人不該是沒有時間的人,不該是畏手畏腳的人,而正應該這么想:我都已經這么窮了,我還怕什么?大不了就是再窮一些,這有什么?我是最有空閑的人,因為我成天吃飽了飯,就是想著怎么賺錢,那么只要是正當的賺錢方法我都能去嘗試,這就是生活的體驗者,能給富人探尋彌補‘缺口’材料的人,沒事,你所失去的時間和精力,富人都會為你買單,不用害怕,大膽探尋。很多人一直處在學校教育這塊跳板上,明明不適應卻舍不得放棄,說什么半途而廢,怕被人冷嘲熱諷,維持著所謂的高貴,最后被專業‘捆綁’,被生活的一角束縛,那并不是適合自己的一角,卻按著別人的舒適活了一生,無從尋找生活的樂,更別妄談自由。枷鎖都是窮人給窮人的準則,似乎在告訴自己,這輩子只能做窮人,說的扎心一點,你還有下輩子嗎?你相信生命的輪回嗎?我只看見物質的輪回。總結:枷鎖是固有的成見,是別人制定好的系統,你在別人的系統運轉和生活,那么你只是一枚棋子,無法尋求生活的樂。只有打破枷鎖,才能活得快樂,才能開啟尋求自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