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建立了內閣,身為國王的蘇靈,就會輕松一些。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第二天,內閣當中便遇到了難題。
“這是齊公爵葉玄德的奏折,我們幾位閣員都不敢擅自定奪,所以拿來呈遞給陛下。”
御書房當中,徐悠然雙手遞出一封奏折。
蘇靈打開一看,還是關于軍費的問題。
在人事調整上,葉玄德倒是沒有微詞,但在軍費方面,葉玄德直接指出,兩千三百萬金幣根本不足以支撐軍隊西征。
“呵,這意思不就是不給錢,就撂挑子唄!”蘇靈被葉玄德奏折的內容氣笑了。
手握重兵的大臣就是不一樣,敢在奏折當中與國王頂嘴。
“讓李將軍過來,朕有事同他商量。”蘇靈招呼一位太監說。
聽到這話,徐悠然意欲引退,陛下與親信談論事情,他還是先走一步為妙。
蘇靈卻擺手道:“無妨,等會一同商量便是。”
不一會兒,近衛將軍便來到了御書房,他彎腰道:“陛下圣恭安。”
“將軍不必多禮,趕緊來看看奏折吧,葉玄德呈遞的。”
李超接過奏折查看一番,也是驚異于葉玄德要求五千萬金幣的軍費。
他從頭到尾又仔細看了一遍,才張口道:“五千萬倒是比他上次要求的七千萬少了兩千萬,但朝廷怎么可能拿出這么多錢?”
蘇靈深感認同,國庫也是窮啊。
他見徐悠然在一旁,便令李超將事情的原委訴說一遍。
“徐愛卿可有意見?”蘇靈詢問道。
徐悠然苦笑說:“如此重大的事情,臣不敢妄下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兩千三百萬金幣的確不足以支撐十五萬征西軍隊。”
“何以見得?”李超仰頭詢問道,他自認為軍費已經足夠多。
“哦?”蘇靈也是疑惑一聲,上次他可是同李超商量過的。
徐悠然神色自若,耐心解釋道:“陛下與將軍可能經久未下過基層,殊不知王國的物價已經連續上漲幾年。”
“就拿軍隊所需要的武器來說,江南的制造廠,每造一支后遂火槍的成本在40金幣,一門大炮則需要300金幣。槍械一年所需的彈藥成本也在10金幣,而炮彈則是5金幣一發。西征軍隊大概新需五萬支槍械,十萬人擁有一年的彈藥量,一千門大炮,二十萬發炮彈。”
“如此算下來,槍械、彈藥便需要430萬金幣。”
“還有糧草輜重,按主產地南方的物價來說,一金幣能夠購買156斤糧食,每名士兵一年需要花費3.6金幣糧草錢。而這些糧食運送到西北,則需要額外花費10金幣的運費。當然我們不可能僅僅只讓士兵們吃糧食,再加上衣服、帳篷等林林總總,一名士兵一年下來就需要花費25金幣。在這方面,我們需要花費近380萬金幣。”
“有了這些基本的花費,并不代表著戰爭就可以進行了,我們還需要支付最大的一部分金幣——士兵們的軍餉。”
“不發軍餉,沒有士兵會為長官賣命的。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會獲得兩金幣的軍餉,加上各種補貼,由此產生的支出大約在990萬。”
李超不解道:“如此才1800萬支出呀?”
朝廷可是撥款2300萬,如此算來已經足夠支付軍費。
徐悠然說道:“或許我這番話,把李將軍你帶入了誤區。話還沒有說完,請將軍耐心聽我解釋。”
“戰爭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狀態,必然也會影響物價。一般來說,戰爭一但展開,物價溢出百分之二十是很正常的事。如此算來,這1800萬便增加至2160萬。”
“這還只是一年的花銷,并且在沒有物資、人員損耗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將軍能夠保證齊公爵一年之內平定叛亂嗎?”
李超啞然,他的確不能保證,總的來說未來三年內平定,都能看做是天大的喜事。
“2300萬金幣可以算啟動資金,但絕不足以支持一場持久的戰爭。”徐悠然最終總結說。
聽到此蘇靈頗為的驚愕,合著他們那些錢只夠塞牙縫的。
李超則是沉默,他自認在經濟方面,不能與徐悠然想必。
徐悠然怕蘇靈從小沒有被當做接班人來培養,不明白其中的知識,他再次補充道:“陛下可以參考熙寧九年平定南方叛亂時,南方的物價上漲情況,王國在財政上輸出了八千萬金幣。”
“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各項費用會減少許多,但這個數目仍不會小。”
“愛卿以為軍費數目多少,比較合適?”蘇靈抬頭望著徐悠然,在經濟方面,的確需要專業人士進行把關。
徐悠然沉吟一番,王國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會形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所以在最開始時,資金缺口也是巨大的。
“如果陛下僅僅是解決這一場戰爭的話,我想大概四千萬金幣就能解決問題。”徐悠然說道。
蘇靈神色微動,對方話里有話。
“愛卿有什么想法但講無妨。”
徐悠然得到陛下的命令,才繼續說下去:“陛下知道,王國在天授年間便出現了經濟上的衰退,稅收逐年下降。雖然一些財政方面的官員將這些歸咎于先王體恤民情,藏富于民,實際上,王國的經濟已經隱約出現了不好的狀況。
進入熙寧以來,這種狀態每況愈下,甚至連軍備方面都連同出現了問題。熙寧九年南方叛亂時,有些府縣甚至無兵可調,才導致叛軍猛如水火,在短時間內攻占了大部分地區。”
徐悠然的這番話,蘇靈深為的認同。
做好一個國王,首先要從熟悉王國的歷史開始,這些天蘇靈幾乎是將天授、熙寧兩個年號的史料看了一遍,的確發現王國各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矛盾。如果不是王山反叛,這種矛盾相信會很快地展現出來。
徐悠然的意思,蘇靈大致也是明白,既然國家要動員起來,那干脆就來一次大掃除,整頓各地的軍備。
這其中的矛盾也非常凸顯,整頓軍備等于花錢,而且是要花很多很多錢。
蘇靈認為這種錢是值得花的,可問題是,他沒有錢。
按照之前的分析,王國現在的財政只夠平定西北叛亂,還無法升級軍隊。
又是一輪套娃!蘇靈不禁拍了拍額頭,旋即又正色道:“以愛卿的話音,我們可以趁此機會整頓軍備?但問題是,金幣從哪個地方來?”
聽到這話,徐悠然終于覺得眼前的陛下,的確是一位聰明之人,只是稍稍引出話題,蘇靈便猜到了答案。
他認真回答道:“不僅僅是整頓軍備,更重要的是建立大型工廠,這才是重中之重。只有王國的工業基礎建立起來,陛下才能一勞永逸。金幣的問題很好解決,盡管王國沒有錢,但王國的百姓有錢。”
“增加稅收嗎?”蘇靈摸著下巴疑惑道,這可不是一個好辦法。
旁邊如同聽講學生般認真的李超,聽到這話后立刻反駁道:“萬萬不可!王國民生疲敝,已經不能再強行增加稅收了。”
李超盡管不在經濟部門,但也是清楚‘官逼民反’這四個字。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可是至真至誠的理念。
徐悠然哈哈笑道:“李將軍有所不知,經濟當中的道道,多了去了。”他轉頭對蘇靈說:“我們并非增加稅收,而是向民眾借錢。”
“借?”蘇靈覺得好笑,聽說過王國向平民發放錢財,從來沒有聽說朝廷接過百姓的錢。
李超也是說道:“平民能有幾個錢?再說,我們借了錢,如果不還,那就會損失王國信譽。如果還了,借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徐悠然聽到這話不禁無奈,他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其中的道理。
他只得對比說道:“這是西方王國通用的做法,他們管這個叫金融。”
蘇靈盡管不懂,但他知道徐悠然大抵是不會騙他的,這么新奇的玩意兒,若是真能實現,說不定王國的經濟壓力就能緩解。
“徐愛卿既然在財政大臣的位置上,又說借錢的事情能成,那就交給你去辦吧。遇到什么阻力盡管同朕說,有朕給你撐腰。”蘇靈義正言辭的道。
“多謝陛下。”徐悠然彎腰道,有陛下站臺,他工作展開起來,就順暢多了。
在軍費這件事商討上,三人也給出了最終的結果,眼下先給兩千三百萬金幣,半年后王國財政再付七百萬,一年后再撥一千萬,共計四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