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用畢生的精力去完成一件事,不管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或者說是多么的令人難以置信。
這些都不是特別重要的,
只是,
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恒心可以說是他的唯一財富,只因它的附體,才讓一個脆弱與崩潰的靈魂在很短的時間內轉變成了不可思議的堅毅與無畏。
我現在也只想問自己一句,
在一個弱者的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這對于一個常年靠自食其力來打拼之人來說,那肯定是陌生而又很難揣摩出多少來的。
現代的文明是將個人認識到的基本理論道德通過與外界的交際之后,無形間轉化成一種行為與言行。
這樣的方式,
是世上誰都不能敷衍而過的,因為,尊重的原則是不牽扯一絲一毫的辱悔之意的。
在將來,
對于世間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存在著未知關系的,哪怕是預定好了的事情,中途都有可能發生更改和悔意的心思。
當一個人,
落拓了自己的心志之后,那未來對他說就處在一種窮途的階段了,馬上修改一下思想與作風,才是快樂的開始。
從來都不會主動去關注新聞實事的我,在某些時刻,確實會感到一種困乏與自貶之心情,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連這個社會的表面都極少去觸摸,那也該自責一凡了,造成這樣的情況,可能是時間不夠,或者說騰不出太多的心情放在這上面吧,所以,才會時而了解知道些什么,但,多數時間里,基本上都投入在了工作中了,關于這方面,也沒去提醒過自己什么,也就這樣在自己的圈子里混跡了半生。
對于這種一絲不變的生活,
自覺也沒什么可遺憾的。
因為,
社會是一個有機組合的公共產物,在不是特別重要的地方,也相應找到了存在的價值。
歲月也總會在你情我愿中磨合了一些理性事件的發生,有些引人關注,某些也算是平常小事,沒什么可值得去聊的,這或許就是每個人所面對的本質生活。
大多數人都是在不舍中揮別了青春之后,依然還會留戀曾經那些無悔的日子,也可以說成是真情相對的生活。
然而,
隨著資歷的深根,(我所說的社會經歷),自然會不可幸免的蒙上一層面具,表面的應和之后,留在心里又有幾人了解呢?
生活本就如此,只是我們都是在坦誠中找到了那個真實的自己而已。
可能許多人,讀到這些之后,認為我前后有偏執的論述,對此,我也是同意接受的。
但,
生活豈不是將多數人的心靈世界給堵在自私與虛偽的層面里了嗎。
我們都可以允許自己不用考慮太多關于以后的事情,過好今天,安于現在也就能接受了。
不會去特意詢問些關于以后會怎樣、會發生些什么,自己能拿定主意心中有數的事,又何必去麻煩別人呢?
我用了舍與棄的心態來面對外界的是是非非,這樣也可過得輕松些。
量過了個人的心胸問題之后,是不是該吸取修改些什么呢?
那也只能因人而議了,在此,我也只是想說,狹隘只會止步不前,并且會讓自己的性格拘于內向,與外界的交往也會失去許多。
這是不容回避的事實嗎。
在空暇時刻,你又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不敢虛擬似的猜測,一切皆以個人的生活圈子來定制了。
如果一個人,幾天、幾個月,重復在一個論調里活動的話,那他必然樂此不疲的喜歡上了這樣的氛圍,從而,情愿沉浸其中,也是欣然的。
在觀點的針對下,我們每個人能夠反駁和證明多少呢?
這恐怕也是以是非曲直與個人能力來決定了。
釋然了過去的點點滴滴之后,留在心中的又會是些什么呢?
這,
恐怕自己也說不準。
我會用行動和實踐來證明自己的,也會考慮一些未來的事情。
在這個可能與不可能的檔口,我們唯一能做的不是選擇,而是態度。
承接了所有的不美好之后,恐怕在心里想的最多的,便是那些個人云亦云的具有奇幻色彩的微妙思想了。
我們雖然可以為這個時代犧牲一切,但實際需要好像并不是特別的多,眾人拾柴火焰高嗎,人人參與其中,各予所力也就可以了。
我用心中的那顆跳動的熱忱,呵護著身邊的一切,或許可能是知己難得,戀人難尋的原因吧,所以才會這般珍惜著。
歲月在無形間,承讓了一個美好的同時,又獲取了每一個人的真誠。
愛情,
可以讓一個人體無完膚的存在著,也可讓他幸福快樂的陶怡著,對于這些,好似在人世間,任誰都勉強不來的,除非,真正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
確定過眼神,誰是那對的人?
只有命運的捉弄與心中的感覺行事了。
我可以對自己來一個了斷,忘了過去,好好繼續。
我也可以逆風而行,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
本來,
我們只是在信仰與理想中奔跑的孩子,可又不知怎么啦,在逐漸成長的歲月里,不再會像從前那般純靜了,心事和閱歷的豐富了之后,必然無心顧及那些容易情緒感染的事情了。
這誰也沒有辦法,在以后,我們每個人都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曲折還是平坦無波瀾,都要認真相待。
因為,
歲月給了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那一面,如果只是遷就、表面文章的活,那也太沒誠意可言了。
我用“歲月靜好”來換你一生的相許。
在不久的將來,安然于此便是我們浪漫而難忘愛情的棲息地。
誰也不可能長久地保持在一個狀態里的,那樣的話,精神都會崩潰了,現在纏綿盡情,也只不過是為了以后的相濡以沫的生活來鋪墊而已。
在沒有朋友相約的日子里,相對于的平淡,也只不過是調息一下心情,在過渡中找到那個最好的自己。
這樣,
也可在厭倦的心態下保持一顆熱忱與耐心嗎。
路,
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旅途,它的存在自然是因一個人的價值觀來決定的。
這些,
好像我在前文都已說過,只是不知道為何又重復一遍,難道是在提醒自己嗎,正確的價值觀和錯位的理論一定要想明白、弄清楚,才是人性的著落點。
我用懷疑人生的態度,目視著眼前的一切,也許是外表與內心的不統一之后,總會使人下意識的這樣想。
但,
當我在面對這一切時,已不能自我言說似的按部就班的應付了事,太多的虛情假意充斥其間后,我想,誰都會心生反感的。
所以說,
真實的存在與實際感知相結合,才是人文的環境。
我起草了一部小說,名字叫《風》,當然與文學搭線,純情文字游戲間的一種隨性飄散。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寫作心情,無拘間自由了灑脫。
當一個人揮別了永恒的坐標之后,留在心中的那抹淡雅的信仰,是否能夠延續那個為理想而生的自己呢?
對于這些,
自也難捉摸出個大概了,或許只有憑著感覺和力所及來行事了。
我們世間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代替“完美”的定義或多或少間,缺點總是會存在的,只有通過外部環境,作為自己的參考物,這樣擇優去劣間,讓一個充沛的時代達人躍然于塵世間。
我想,
這才是當代人的精神生活。
從來都不需要外在的援助,盡可能的身親力行的自己去完成。
此話多少有些夸傲的意思了,我只是指盡量不主動示弱尋求幫助,這是極其沒有挫折感之人的行為,沒有任何可參考的價值可言了,沒意義。
我會想到過去,也會期望于未來的。
人生嗎?
易是如此,雖然平淡與榮華有一些距離,但,許多人不就將兩者給有機轉換了嗎?
平淡中也布滿了奢華,榮耀里也寫盡了樸實。
我用了幾分鐘的時光,釋然了心中的所想。
不知道為什么,又為何會這樣,在不期然間遇見了那個未知的自己,在理想的盡頭與現實的面前,交界了一個歷經千磨萬擊還堅勁的自己。
我會用笑來面對一切的,還是那個不問因果,依然自我的少年,他不會去想什么是前程,因為,那是被束縛了的觀念,在現代的青年人身上,迸發著一種為愛而執的心志,所謂的,人生可為與可不為也只不過是一種戲謔似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用生命中的全部力量,獲取了一種可欲行而又行無果的精神教條,結果不是重點,主要是付諸于行動,才對得起人性上的那種責任。
在“果敢”這個字眼上,好像永遠存在著一種可能,是對自己的負責和能力的尚可。
我現在只想說的是,誰也不是誰的全部,一個人只有靠自己才能讓真性情釋放,所以說,在某些層面上是以個人的能力來決定觀點取向的。
我們都是在有可為與可不為間轉換著的靈性活動者。
誰也不能舞斃造作,也不可以隨性而為。
理智取代了性情上的不禮貌之后,那自然的換個方式繼續著人生理念。
我用觀點學說,成就了一個不為自我的心情感悟,不得不承認,歲月滲透了一種信仰,它讓每個人都附有了精神體質。
我會笑著面對以后的生活,無論暫時處于何種逆境之中,也不會反悔最初的約定,在力量學的層面,永遠也少不了計量的呵護。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
世間所有不規則運動的物體,皆因其失衡的等量關系造成的,而計量在其中卻莫名扮演了一個失守者的角色。
歲月無形間闊別了所謂的永恒的話題,只是留下了一種叫默許的認同,這種感覺,用在愛情世界里最合適了。
我想,
任是誰也無法將一種熱情溫度保持一輩子的,它在某個階段是以過渡的身份出現而已。
目光中含著淚花,這種情態又能說明什么呢?
痛苦,
還是喜極而泣,
對于旁人來說,不過去問個清楚,那全部都可認定為猜測,不敢給予準確定義。
人之常情嗎。
在這個世界的一個角落,永遠藏著一種所謂的莫名感動,那便是人性的弱點所及之處,但它又為什么以感動的方式出沒呢?
也許可能是太多的沒原由的事情紛至沓來的原故吧,才會生此心悸。
寫完了上述兩段話之后,自己也有些蒙圈了,不明自其中的含義不說,還覺得是在瞎扯亂談,沒任何實際意義可言了。
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寫這么一段令人迷糊的文字,但也不想舍棄,總覺還是可以,才會如此保留著。
作為一個與樂觀為友之人來說,平日里一定不會主動去過問世事的蒼桑,與人性的復雜。
因為,
他無心去猜忌些什么。
在痛苦的邊緣是不是離愉悅只有一步之遙?
在快樂的層面里,能不能存在著一種等量關系,就是我的無私給予可以換來相同方式的回復。
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嗎,因為,所謂的公平也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之間的嗎。
誰也不能代替對方的全部,平日里,也是相互協作的配合與默契,才突顯了合作的力量。
清晨的陽光,總帶了些冷淡與無邪,安安靜靜地給大地傳遞著什么,它總是以一種不問世事的態度,告訴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愛和關心其實是一種不需要太多言語的行為,默默奉行著自己的使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也好似在說,“我有無限的精力奉陪到底,只要你也愿意。”
寫了這么多,也只是想說,在這個自立與民主的國度里,我們誰都不可能依靠外界一輩子,多數情況總還是靠自己。
世間萬物輪回間,不是這樣運行的嗎?
在我眼中,愛情世界里好像永遠揮映著一種倫理關系,無論是誰對誰錯,還是誰愛著誰,誰又不愿接受誰,在這么多種關系中,往往選擇那個自己心中的想法,比較合情合理些,哪個人不是因感動而生情啊!
用了太多的詞匯來啰嗦心情心事了,
在平日的生活里,說句實話,其實誰也不想將就的過日子,那是極其沒道德主義的行為了,在此,雖然已經提到了,我也沒心情談太多。
只想留住過往的點點滴滴,在以后,也可在回憶里找到那個曾經的自己。
寫到了這里,
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了,只得認真想,仔細聽,希望能再挖掘出些內容來,繼續著碼字生活。
夜已很深了,
不知怎么啦,突然心生一種空然的感覺,不知怎樣對待寫作上面的事情了,但又不甘心就此擱筆,好想再寫一些,也是欣悅的。
我可以不去理會太多的是是非非,靜心于寫作上面,希望自己所有的努力能長久執著于此,也可算是一生的事業了。
我問我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永久的陪伴?
心里永遠裝著一個人,還是日陪夜伴的相守呢?
也許兩者都是可以勝任的吧。
不明白自己為什么突然落下了眼淚,是感動,還是因心事情不自禁的流露,也許兩者都有可能,只是不再相信誓言的決定,現實可以讓一個沉迷于夢想的人清醒,也自然會暗示他該怎樣,才能成就一個自己想要的未來。
在深夜,
我空洞了自己的思維,只希望在輕松的狀態下,活躍的情緒可以激活寫作的細胞,這樣也可充斥許多內容在寫作里面。
我不會一個人去祁禱些什么,因為,那樣也太嗦味,沒任何觀點可言了。
我也不會將自己蒙在一個屋子里,冥思苦想的為寫作消磨時光,那也對自己太沒人情味可言了。
適當的去放松自己,也是值得保持的嗎。
時間烙印了人的一生,喜憂參差間,才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為了心中的執念而來,不計較所謂的后悔,只管有意義便可以了。
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皆有其兩面性,歲月當然也不能擠兌在外了,一般也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無情,甚至會比喻成殺豬的刀,在心靈或面部通過皺紋來印染些什么。有的,卻又是相反的一面,見證或者產訴些什么,這兩種情況也是因人而異的,皆看其投入程度和努力份量來決定的。
可以不想以后會怎樣,但,必須對現在負責。
可以選擇無憂無慮的過一生,但,每個人對世事的實際意義的探討心不可丟。
在謙遜的胸懷下,學習之心應該放在首位,作為一生的事業來對待。
人生于世,故弄玄虛可不行,到日后,回想起來,也覺失敗,悔恨無助了。
茫茫人海中,
誰又是誰的寄托,兩情相悅時,豈不感嘆緣分的使然。
無論身在何處,也不會忘記愛人的關懷,有時候,生活與工作上的調動,確實需要兩個墜入愛河之人承些相思之苦。
在這個世界的另外的一個角落,升華著愛的味道,那是對愛人的惦念。
在這個繁忙而又獨立的社會中,操戈著一種不分彼此的團結,那是前進的力量。
愛情也罷,友情也好,這些精神養分,是每個人的必須品,少了孤單失落,多了也有些應接不過來。
所以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品味中獲得充實的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