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時間跨越到PEC-011宇宙的2026年,聯軍與HAN的戰爭步入第4個年頭,而TRC和骷髏軍在這段時間里,組合成了廣宇聯邦,自戰爭從TRC時間2070年至今,雖然多多少少都有爆發過大大小小的戰爭,但都是小規模的戰斗,自從上一次那次大規模戰役被遠疆號過載ZPM的那一炸后,HAN的進攻勢頭就低了很多,也更加小心,特別是在針對戰術艦的問題上,在他們看來,戰術艦比主站艦艇更難纏更惡心。
在5月24日這一天,在海王星軌道上執行小行星軌道檢測任務的奧丁號上,劉楷悠閑的靠在椅子上翻越著已經看了無數遍的飛行手冊。
杰克斯從外面進來,從他的表情看起來,他有些興奮,“各位,我們的任務暫時終止,地球方面要我們回去提車。”
劉楷放下飛行手冊,回過頭看向他,“提車?”
“對,遠疆號的2號艦完成建造了,現在要我們把它開回來。”杰克斯說道。
劉楷:“那么快?”
杰克斯:“對,聽說是TRC那邊給了個快捷通道,直接把第五代聯合設計的殤級戰術艦的第11號艦給我們了。”
(其實是遠疆號用自爆為聯軍艦隊提供了撤退機會,TRC和骷髏軍為了紀念它,特此將生產的第一批次的殤級戰術艦的第11號艦直接交給PEC011宇宙。)
劉楷:“那么好?還跟潛行者級的遠疆號遠疆號一樣,是同級艦的第11號艦”
杰克斯:“是啊。”
劉楷:“那什么時候出發?”
杰克斯:“現在。”
劉楷:“那走咯。”
杰克斯:“在那之前,除了我們原來那九十號人,還要帶另外兩百個人在南極集合。”
劉楷:“看來新船增大了啊。”
杰克斯:“重裝艦,艦體增大的同時,更加優化的內部空間設計,以容納重型武器,現在的遠疆號能同時提供400號人的居住環境。”
一聽杰克斯那么說,劉楷的內心也有了點小激動,劉楷確認了船外面沒有人在太空漫步,調轉艦艏飛回地球。
劉楷:“艦長,洪文德是不是已經過去了?”
杰克斯:“對,他先過去做人員安置和準備工作了。”
劉楷:“難怪這幾天都看不到他,就連船上人都少了一半。”
杰克斯:“他沒跟你說這事?”
劉楷:“沒有。”
杰克斯:“沒事。”
奧丁號返回空間站,劉楷做完最后的檢查工作,就到集合點報道了,在集合點,100位從各國挑選而來的陸戰隊在此列隊,陸戰隊分出五個專業排,城市作戰排,野戰排,兩棲作戰排,空降滲透排和內衛排,每個排分為三個小隊,每個小隊10人,所以,杰克斯領著一百五十多號人在建造遠疆號A的船塢過道中,氣場有多強,陸戰隊全員身穿動力外骨骼和護甲,手持專門為太空環境設計的突擊步槍,所有人都制服顏色都是黑色,走到船塢過道中,活脫脫的像個整齊隊列的黑幫,杰克斯走在前面,技術組的在他后面,陸戰隊在隊伍最后。
在船塢走廊等候的洪文德大老遠就看到了杰克斯這群人的動靜,向著對了走來。
走廊上每個5米都有個巨大的窗戶,遠疆號A的那六百多米的身影,終于浮現眼前。
不過隊列中,看著遠疆號A,一種熟悉的既視感涌上心頭,特別是艦體兩側的圓筒結構,使得這艘船像極了《星際迷航-深空九號》中,編號為NX-74205的挑戰級星艦,挑戰號,只是船殼上多了一些大型逃生艙。
6個九面型綜合主發射極,8個負責側向火力的發射極,兩具轉輪式單聯魚.雷發射器,備彈50發,單門一次可以速射出6枚魚.雷,以及尾部,兩臺躍遷引擎和四臺中微子引擎也在這兩個類圓筒結構里。
杰克斯讓他身后的船員先上船,他想現在這里看看新的遠疆號。
洪文德站到杰克斯旁邊:“感覺新船如何?”
杰克斯:“不錯,比在技術手冊上看設計圖要好多了,SXM-011,他們把我們這艘艦給我們,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義?”
洪文德:“可以那么說,遠疆號1號艦是潛行者級的第11艘,正好殤級戰術攻擊艦的第一批次也是建造11艘,為了表彰我們在那次突襲行動中的貢獻,特別將同是第11號的殤級給了我們,聽說還不占原先申請的星艦委托許可。”
遠疆號A的編號是TRC-PEC-011-099-A SXM-011。
杰克斯看著遠疆號側舷的編號和PEC-011與骷髏軍第48宇宙的軍標:“嗯,殤級戰術艦,TRC和骷髏軍聯合設計的至高產物完完全全的戰爭機器,用空間環替代空間列陣,主能源換裝能源蟲洞,6組MK-47S9型ZPM作為APU系統,兩門裝在背部的高頻脈沖壓束炮作為主炮,變頻式弦躍系統(FCSRD),擁有弦躍時的空間弦切換能力而具備更高的跳躍精度,40區位的虛擬區位新空間計算機,效率相比潛行者級的空間計算機要提高70%,這配置,換在以前,都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裝備啊。”
殤級戰術艦,除開艦艏固定的那么沿用潛行者級使用的高頻脈沖壓束炮,以及右側的那一門高頻脈沖速射炮,還有兩門第二代高頻脈沖壓束炮作為主炮,平常收納在星艦背部的雙峰結構中,交戰時升起就可開火,因為可以旋轉,所以這兩門安裝在背部的高頻脈沖壓束炮可以分別射擊其他方向的目標,腹部的雙峰結構因為安裝空間環還有其保護罩,所以腹部幾乎沒有火力,對艦體上方和下方的死角,由4條綜合發射極列陣負責,可以說,以遠疆號A為代表的殤級戰術艦,幾乎所有的主火力都在艦體正面。
洪文德:“是啊,不過你敢相信這么個六百多米的家伙,造價卻和同屬姊妹項目的世仇級戰艦相當嗎?”
世仇級戰艦,跟殤級戰術艦一樣是聯合設計,只是項目主導是骷髏軍,殤級戰術艦是TRC為項目主導,于是這兩級星艦都有一個特點,主要火力都在正面,而世仇級從設計之初就是用來和HAN的戰艦正面硬剛,除了防御能力,其火力也喪心病狂,8門安裝在兩翼末端的大口徑高頻脈沖壓束炮,16座9面主發射極,數十座球形發射極,6門能量集束炮,兩門TRC重型,4門骷髏軍中型,一門安裝在軸線上的超口徑高頻脈沖壓束炮,和魚.雷系統及4座前向速射發射極,集大量重武器為一身,其火力已經可以在正面碾壓現階段HAN的任何戰艦,缺點也就顯而易見,就是火力CD(緩沖)時間長。
殤級戰術艦與世仇級的關系,就是協同作戰,以4艘殤級戰術艦為一個小隊,圍繞在世仇級旁邊,世仇級負責主要火力輸出,4是殤級就要負責世仇級周邊區域的安全和清理,因為殤級安裝空間環替代空間列陣,所以有著更大的空間場范圍,所以防御范圍也增大了,所以經常被安排掩護重點星艦或者作為突擊力量使用,目前世仇級只建成兩艘,分別為首艦世仇號和2號艦仇恨號,1號艦由骷髏軍負責艦載,2號艦由TRC負責建造工作。
(OK,大致的第五代星艦解釋就到這里,關于殤級戰術艦的裝備設定,我會另外發出來。)
杰克斯:“運用了大量新技術,造價提高很正常。”
殤級戰術艦雖然大量使用新技術,但是可靠性在過去一年的高強度測試中并未出現嚴重故障,所以性能問題還是可靠的。
洪文德:“所以我們有了新的合作伙伴。”
杰克斯:“還有合作伙伴?”
洪文德遞出一碟文件,這是遠疆號的船員名單,“對,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我們的合作伙伴是我們曾經的老對手,骷髏軍048宇宙的天元號的船員,他們的世界和我們達成協議”
杰克斯:“是他們?”
洪文德:“是啊,他們愿意和我們平攤這艘艦的費用,作為交換條件,遠疆號30%的控制權交給了他們,同時把400名船員的名額中讓出100位給他們的人與我們一起工作,其中有50個人是陸戰隊,其他的都是星艦技術人員,而他們的艦長擔任我們艦上的戰術長,也就是二副,他們舵手是劉楷的副駕駛。”
杰克斯看著名單,算著人數,150名陸戰隊員,一個加強連的編制啊,不過損管人數加了,也是件好事,天元號就在兩人不遠處打開蟲洞并跳了過來,直接飛躍遠疆號A所在的船塢。
洪文德:“他們來了。”
杰克斯合上名單,“走,去迎接我們的客人。”
在原遠疆號的船員上船時,有一百來號身著骷髏軍制服的人在旁邊完成傳送,杰克斯兩人迎上去,向著遠疆號A未來的二副敬禮,原天元號的艦長回禮道:“我們是UFS-048駐遠疆號船員組,向艦長報道。”
三人同時放下手,“都不是第一次見了,那些自我介紹就免了吧?”,說著,杰克斯就帶著骷髏軍的這隊人往船上走。
走的時候,杰克斯問天元號原艦長“彼得諾夫”道:“技術手冊看了吧?”
彼得諾夫簡短且冷漠:“看了。”
杰克斯和洪文德看著他,都要一起工作了那怕以前是敵人,現在成了友軍,一條船上的螞蚱,能不能別搞得那么疏遠,盡管兩人沒有從口頭上說,但是心中都那么想。
。。。。。。。
遠疆號A共有6層甲板,1-2層為機庫和重型裝備,彈藥的存放地,裝備維修處的所在地,機庫擴大,以至于遠疆號A的機庫最多能一個中隊部署20架JF113艦載機,如果第二層甲板要部署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機動火力平臺,則艦載機的部署要降低一半,10架艦載機全部部署在1層的起飛甲板,第一層甲板的和第二層甲板長度一致,但是寬度少了一半,第三層甲板為船員生活區,擁有完善的生活設施,也是整艘星艦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地方,第四層甲板是艦橋和一系列計算機的安置區,屬于電子技術部的主要區域,這層甲板也是工作時期人最多的地方。
第五層甲板是能源區和彈藥區以及后勤部的所在地,除了第三層甲板部署有損管隊外,第五層也部署有損管隊的宿舍,兩邊負責遠疆號一上一下的搶修工作,兩邊人數對半,而能源蟲洞也在第五層甲板。
第五層甲板就是輪機區,這里主要是全艦能源傳輸管路布設的地方,也是傳輸的起點,是第四層甲板的損管隊需要重點照顧的地方。
遠疆號內部有6臺貨梯,和四條樓梯,所以人員流動相比潛行者時期的遠疆號要舒適的多。
劉楷乘著電梯來到第四層加班,一路上,劉楷都在留意遠疆號A的內部裝飾,走廊沿用前遠疆號的風格與結構,但是也更寬敞也更明亮,順著記憶中技術手冊的圖紙的地圖,來到了艦橋。
這里每一個操作臺都已經開機,劉楷看到感覺有些失落,因為他想看看新的遠疆號的開機界面是什么樣的?遠疆號A的艦橋布局與前遠疆號那種圍著艦長和副艦長位的環形排列操作臺不同,6個操作臺位于艦橋兩側,艦長,副艦長和戰術長的位置在艦橋后方,駕駛位和副駕駛在最前面,這樣中間就有位置空出來做全息指揮臺。
不過一說到有副駕駛,劉楷就好奇的問此刻在艦橋里值班的安德魯斯和莫洛索夫,“你們誰知道我的副駕駛是誰?”
“是我!”,一個操著滿是C國味普通話的男人的聲音在艦橋大門的方向傳來,劉楷順著方向看去,一個C國人站在那里,只是他身上的骷髏軍船員制服讓劉楷的那種親切感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劉楷:“嗯。。。。你是副駕駛?”
那個那人說道:“對。”
劉楷走上前觀察一下他的身份,他的臂章還是UFS-048天元號的艦章,從他帽徽上的舵盤確認他就是天元號的舵手,曾經是,劉楷的帽徽和船上其他PEC船員的帽徽也不一樣,也有個舵盤,看來TRC和骷髏軍都有個習慣,就是用帽徽來直觀的表示一名船員在船上屬于什么部門,舵手就是帽徽上有舵盤,計算機和系統工程師是鍵盤,損管隊是扳手加螺絲刀,艦長和副艦長的帽徽是鍍金或者鍍銀,陸戰隊就是兩桿步槍交叉,艦載機飛行員是翅膀,那么地勤就手推車。
沒想到骷髏軍也有這種傳統,看來都是從UNSS那邊繼承過來的。
劉楷看他胸前的貼的姓名標簽,李奇紹,31歲,跟劉楷的年齡差不多大,劉楷向他伸出手,欲與其握手:“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在一條船上的共事的人了,請多多指教啊。”
李奇邵沒有回應,只是看著劉楷,眼皮微微下沉,一臉不屑的看著劉楷。
劉楷也識趣的收回手,轉過身向著自己的位置走去,TRC星艦正副駕駛的排序的主駕駛在右,副駕駛在左,在自己坐下,插上ID卡就做起飛前的準備。
遠疆號A的系統界面相比前遠疆號,要簡潔許多,相比潛行者級那眼花繚亂的界面(花里胡哨),遠疆號A的確實舒服許多,界面背景和功能及模式按鍵的背景也使用藍色系色調,除了敲代碼的那些界面是黑色的,主要是主界面背景上的LOGO過于顯眼,一個大大的PUF的LOGO在那里,TRC和骷髏軍的LOGO在兩次,這界面設計就是為了表面這級級艦艏聯合設計的嗎?
至于其他風格都差不多,可劉楷看默認的飛行界面,怎么看都不舒服,就讓伊森換成J20的航線界面,瞬間舒服了。
遠疆號A的操作臺也有的說,它使用吊掛式設計,可以根據個人身高,界面傾向角度做調整,舒適性比潛行者那種固定坐地是操作臺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不用的時候還能收起到天花板空出活動空間。
吊掛式操作臺除6面反射式觸摸顯示板外,上方還有6個實體顯示器,可以專門用來顯示特定的界面或者在顯示板出現故障是替代作為操作臺的主顯示器,配合操作臺上的兩個機械鍵盤用來應急。
杰克斯,洪文德帶著戰術長彼得諾夫走入艦橋,一路上還在詢問近期船員情況,杰克斯看艦橋只有四個人:“怎么只有你們幾個?”
安德魯斯起身:“艦長,他們有的要么沒到,要么換班休息去了。”
杰克斯:“叫他們過來集合,現在要把車開回去了,劉楷,你帶著你的人去做好啟航準備。”
劉楷:“是!”
劉楷回到位置上,剛剛他已經檢查過系統了,屁股剛坐下,馬上開始檢查人員登艦情況,劉楷打開名單,確認名單里打卡登艦的人都是綠燈,關閉機庫門,斷開船塢連接,啟動ZPM的供能后再去做能源蟲洞的啟動工作。
能源蟲洞的艙室艙門關閉鎖死,輻射屏障啟動,放下蟲洞環兩側的能源采取機,ZPM向蟲洞環供能,在ZPM核心作為啟動打火源的環境下,能源蟲洞被成功啟動,能源蟲洞的默認坐標在五維空間,在擁有極度充足的能源供給,混合驅動引擎和中微子引擎的啟動工作開始,劉楷和李奇紹在伊森的協助下,只用了不到一分鐘。
艦橋的工作人員起了,包括各個部門匯報已就位,杰克斯正式向管制系統發出出航申請,對于新船的環境,劉楷熟悉的很快。
獲得申請,遠疆號A駛出船塢進行轉向的實力,劉楷感覺遠疆號A的轉向能力相比潛行者級的遠疆號要低了些,不過不礙事,適應后頂多就是從SU27被分配去開SU34一樣,裝了重裝備的星艦跟機動型星艦的機動能力多多少少會差一點。
殤級戰術艦的空間環提高空間場的輸出壓制能力,過載承受能力,抗過載,過載緩沖速度,空間適應能力和兼容能力,對一些次要系統進行了下調,例如力場機動,而且遠疆號A裝了4臺中微子引擎,最大速度可以輕松超越潛行者級。
遠疆號A:“塔臺,PEC-011-099A申請滑出并進入離場程序。”
“收到,PEC-011-099A通過15號滑行道到45號跑道外等待(離港通道)。”
遠疆號A:“15號滑行道到45號跑道外等待,PEC-011-099A滑出。”
駛入被太空浮標標注的規定通道,類似機場的滑行道,TRC對于太空船塢和艦港的指揮管理模式采用與機場同樣的模式,同時內部的星艦劃分也是,戰術艦之類小型星艦管理類似戰斗機或者戰斗轟炸機以及商務機,中型艦例如遠行級和歌詩級為中型運輸機和客機,例如中型運輸機C130,波音787等同體量客機,重型艦的管理就是戰略轟炸機(TU95,B52),重型運輸機(C5和安225),大型客機(波音747和空客A380)。
當然,這是根據管制單位而定,軍事單位就是采用軍用機場那一套,民用單位才是民用機場那套,遠疆號A所在的是軍民軍用港區,加上起本身的體量,所以遠疆號A在塔臺眼中是戰斗轟炸機的管制劃分。
TRC使用這套也有好幾年了,只是一開始星艦不是那么多,所以管制比較寬松,隨著近幾年爆發的戰爭,戰艦數量越來越多,戰艦之間出現相撞事故發概率也大大發生,比如之前一群從戰場上換下來維修的戰艦在跳回來后,因為沒有管制,一些失去空間層防護的戰艦在入船塢時就出現和旁邊的戰艦相撞的事故,有空間層防護的戰艦沒什么,頂多事后換一套空間列陣,但是沒有空間層防護的就慘了。
TRC為了管制那么多星艦,就采用了機場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傳統的海港模式,說白了,還是因為UNSS沿用空軍戰術理念延續到TRC身上的一種提現。
提到UNSS星艦發展的一開始,傳統延續大艦巨炮思想的海軍戰術派和戰場快速靈活機動與擁有更完善的三維作戰模式的空軍戰術派,有過近千年的對抗,這次爭霸最直觀的就是兩邊的主導地位,前期因為技術不足導致UNSS艦隊最開始的2000年里,都是大艦巨炮的傳統海軍思想設計的戰艦,空軍戰術思想在占有絕對地位的海軍思想派面前,一直沒法抬頭,只能時不時的掙扎一下表示自己那廖廖無己的存在感,其中的代表作就是UNSS-24世紀時期作為和平級MK-7型星艦艦載艦的V型驅逐艦,V型驅逐艦身上因為技術因素,相比長度8790米的和平級MK-7型艦來說,存在結構問題,火力不足,空間有限,速度不足,防護能力不足等問題,寬度(加翼展)1公里V型驅逐艦的性能和和平級MK-7來說,都不在一條線上,這是空軍戰術派的掙扎之作,直到49世紀,隨著技術進步,維斯基材料和綜合發射極的出現,讓空軍戰術派的腰桿瞬間硬了不少,于是相比同期的還采用炮塔的貝里克級,空軍戰術派推出來了以戰斗機設計思想為主的翼型艦,即諾亞斯頓級巡洋艦,采用6座柱型綜合發射極列陣和炮塔的貝里克級,全艦遍布綜合發射極模塊的諾亞斯頓有著比前者更強的火力輸出和密度(在全部發射極激活時,單艦可以一次性射擊七十多萬次【諾亞斯頓級有兩層船殼,第二層是維斯基材料的船殼,第一層就是安裝發射極的武器層,單個發射極尺寸為1米X1米,可以說諾亞斯頓級全身上下都是炮】),在擁有同等FTL速度和防護的情況下,隨著維斯基材料作為結構和船殼而導致船體結構直接被忽略,翼型艦有著更強的三維機動,更小的艦體,和機動與某些角度更小的著彈面積,空軍戰術派的勢頭瞬間擴大,加之對海軍戰術派的滲透,UNSS的戰艦已經有了翼型艦的特征,直到諾亞斯頓級的出現才發覺過來的海軍戰術派已經為時已晚,作為直接壓死海軍戰術派的最后一擊,空軍戰術派推出擁有更強火力,防護,機動與結構的亞里斯頓級翼型無畏艦,在之后,海軍戰術派就真香了,UNSS的翼型艦便一直延續了下去,而且每一次戰場表現還不錯。
爆錘50-59世紀UN系聯軍的叛軍斯崔克級除外,那玩意是個異端,用十幾公里長的翼型艦裝一堆重型艦炮炮塔的設計去對抗只有2-3公里的巡洋艦和5-6公里的無畏艦,戰術優勢明顯,間接的導致UN系聯軍聯合開發的空間艦問世,直到最后叛軍被消滅時仍未翻盤。
那個時候的UN系聯軍由UNSS,UNSF和UNSG組成,空間艦到開發上,UNSS負責空間環,UNSF負責搭載的艦體,UNSG負責系統開發,從聯合開發的開拓級開始到第一代具備實戰意義的魯恩斯級之后這三者的空間艦開發就完全不一樣了,開發一級空間艦,那么那一級艦的設計都沒有平行宇宙的版本,在三者之中,就拿UNSS的凱恩級空間艦來說,不管是同時期還是未來,在UNSF和UNSG中都沒有一模一樣的設計的星艦,UNSS的凱恩級空間(環)巡洋艦的設計就是唯一的,UNSS專屬的星艦,哪怕是和UNSF與UNSG過去的星艦同名,又因為相互借鑒,共同發展,大體設計風格類似。
UNSS,UNSF和UNSG在50世紀因為互相沒有過多接觸,結盟也是在靠近60世紀的時候,所以前面每個時代的星艦設計是一模一樣的鏡像版本,包括命名,拿UNSS最后一代維度艦,普林斯頓級,UNSF和UNSG都有裝備,63-64世紀開始就互不相同了。
(作者本人只設計UNSS的星艦,64世紀開始和UNSF,UNSG的星艦開發沒有任何關系。【作者本人是從UNSS開始寫的,UNSF和UNSG是中間插入的,所以前期到后期星艦的設計都是以UNSS的視角為主,也專門設計UNSS用的星艦。】)
至于TRC骷髏軍第一代空間艦,就是聯合設計殤級戰術艦,這一點和UN系聯軍的第一代空間艦也是聯合開發相契合,估計這就是緣分吧。
行駛在滑行道,TRC港區的各個部分得以在眾人嚴重展現,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橫著停在船塢中的世仇級仇恨號戰艦,雖然還在整備期,但不妨礙它散發出來的氣場,加之世仇級是TRC和骷髏軍中,翼展寬度最大的戰艦,世仇級的全寬是南山級的軸線長度,所以仇恨號整艘戰艦是橫在船塢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