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此言,趙禥眉頭一皺,這忽必烈好手段啊!這種情況下還能讓兩家相互監督制衡。
再有蒙古駐軍萬戶在一側,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那大理的局面便動蕩不起來。
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啊!
心念至此,趙禥問道:“現在韃子在大理的駐軍有多少?統兵之人是誰?可還是兀良哈臺?”
不料宋京卻搖了搖頭說道:“回稟官家,如今韃子在大理的駐軍不足一萬,統兵之人也并非蒙古元帥兀良合臺。”
“但大理與吐蕃相連,那里是忽必烈的以前的封地,有七個萬戶!再加上西蜀之地的蒙古駐軍,三者連為一體,兵力可達十萬之眾!”
聽宋京這么說,趙禥只好打消了攻打大理的念頭,
若一定要打仗,那第一戰應該在西蜀!
集中兵力,一戰收復西蜀,然后快速封鎖入川的所有道路。即可憑借著天險固守,也可從四川那邊抽調一部分兵力出來。
心念至此,趙禥又問道:“那西蜀和吐蕃,韃子又是如何統治的?”
宋京想了片刻,才組織好語言說道:“回稟官家,自從十八年前韃子與吐蕃在涼州會盟,吐蕃便歸附了韃子,后來又成為了忽必烈還是宗王時的封地。蒙藏貴族之間便開始了聯姻。”
“下設七個萬戶,吐蕃是一個佛教至上的國家,忽必烈很好的掌控了這一點,他在幾年前冊封了吐蕃的佛教領袖八思巴為國師。”
“如今靠八思巴的影響來掌控吐蕃,為此韃子還修建了一條從青海通往薩迦地區的道路。沿途共27個大驛站,保障了往來暢通。”
趙禥是越聽是越憋悶,忽必烈都知道搞基建了!
修這條路是為了傳遞八思巴的法旨嗎!這明顯是一條兵道,糧道!
一旦吐蕃出了問題,那忽必烈的大軍便可沿著這條道路,直接殺過去!
最重要的是,大軍到了吐蕃,跟到了西蜀有什么區別!
如果自己不能在第一時間收復西蜀,封鎖入川的道路,那一切都是一場空!自己根本守不住!
可是收復西蜀哪有那么容易,蜀地多山,道路又難行!雖然利于自己的東蜀防御。
可是也同樣利于韃子在西蜀的防御!
短時間,是無解的難題!
于是趙禥果斷詢問了下一個目標。
“北邊的中原大地,韃子是如何統治的?”
“回稟官家!一開始韃子冊封了許多的世候!允許他們招兵買馬!治理地方,只不過自從忽必烈成了大汗之后,韃子的朝廷就開始限制這些世候的權利。”
“如今是漢人、色目人與蒙古人在地方上分別擔任要職,相互監督牽制!”
“至于韃子的老家,漠北草原,還是沿襲古老的蒙古部落制度。”
“遼東則是女真世候與高麗相互牽制!”
沉默半響,趙禥才開口問道:“朕聽出來了,忽必烈最主要的兵力還是在漠北,中原大地上,還是那些漢人世候的天下,是與不是?”
宋京心里一動,這該如何回答啊?
只得是說道:“官家圣明!”
聽了這么久,趙禥早已經是頭腦發脹,便擺手道:“你先下去吧。朕要小憩一會。”
宋京聞言,立刻躬身告退。
趙禥這一休息,便是睡到了用午膳的時間。
而在趙禥睡覺的這段時間內,一艘官船已經進了臨安城。
赫然正是去太湖請衍圣公的那艘官船!
兩日前,煙波浩渺的太湖蘇州渡口。
在平江軍州通判位置上,苦熬四年的孔洙正在等在起航,他將自太湖坐船北入長江,一路逆流而上,前去那千里之外的江西路任信州通判一職。
此次路途遙遠,水匪縱橫,也不知道能否順利的到達信州。
就在孔洙帶著妻兒隨從登船之際,碼頭上突然一陣騷動,只見一人快馬加鞭疾行而來,碼頭上的人群紛紛躲避。
“衍圣公腳下留步,官家有令,宣衍圣公入宮覲見。”
衍圣公是孔洙十歲那年朝廷襲封的爵位,同時也授予的第二十八階的承奉郎。
孔洙赫然就是孔子第五十三世嫡長孫,大宋朝的衍圣公。
孔洙是大宋南遷后的第六代衍圣公,但因為先帝推崇朱熹等人的理學,在加上遺留在北方的孔家子弟攀附蠻人權貴等事,導致孔家這些年在大宋的日子并不太好過。
太湖畔的蘇州據臨安城并不遙遠,從大運河順流而下。不過兩日,孔洙在勤政殿見到了大宋最尊貴的男人。
官家趙禥!
而這一日的經歷,也被孔洙牢牢的記在了心里,終生難以忘懷!
“你家在北邊的事,聽說了沒有?”皇帝趙禥似乎是漫不經心的問了這么一句。
孔洙心中一沉,北邊的事?指定沒什么好事!
于是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回稟官家,微臣在平江任職時曾聽說過一二。”
“嗯!以前是三足鼎立,誰也不服誰,現在北邊兩家居然把衍圣公的爵位給打沒了,你就是這天底下唯一的衍圣公了”。皇帝趙禥的話語誅心之極。
孔洙背后衣衫瞬間被冷汗所浸濕,亡魂大冒。噗通一下跪拜道:“微臣惶恐!”
這是這都已經是十三年前的舊事了,現在皇帝突然提起此事,莫不是北方的孔氏族人又鬧出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了。
當年蒙古與大宋聯手滅掉了女真金國后,蒙古卻撕毀和約,襲擊了大宋的四十萬北伐兵馬,將金國土地全部占為己有。
并命金國的孔湞繼續擔當衍圣公,而這導致了更北方的曲阜衍圣公一脈的不滿,
于是曲阜一脈的衍圣公孔之全之子孔治,率族人上書蒙古大汗,言孔湞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
而系孔元綋的兒子孔之固側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李氏,孔湞曾隨李氏姓李,不可為孔氏宗。
這兩家對衍圣公爵位的爭奪,讓天下人都看了笑話,也讓蒙古韃子看輕。
之后蒙古韃子下詔免去孔湞衍圣公封號。并沒有再冊封新的衍圣公。
這天底下,便只剩下了大宋的衍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