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錢貴恭聲應喏之后,趙禥擺了擺手說道:“出去吧,讓朕一個人靜一靜!”
錢貴心里一緊,當下躬身退出了勤政殿。只留下皇帝趙禥一個人在偌大的宮殿內,發出了一聲悠悠的嘆息。
錢貴剛才的話,提醒了趙禥。并讓其產生了更深層次的聯想。
究竟是什么糟糕的局面,朝廷才會讓一個備受防備的來歸人,率領大宋最后的軍隊與蒙古韃子決戰!
難道是其他大臣都死光了不成?
這明顯不可能!
大宋的官員足有幾萬名之多,光是在臨安城的官員就有上萬名之多。官位和職位在張世杰之上的也是足有上百人!
這些人,怎么可能都死光!
那么就只有一種解釋!
那便是,在原本的歷史線上,因為種種原因,比如丞相賈似道的公田法,讓那些官員對朝廷離心離德!
所以在蒙古韃子大舉入侵的時候,選擇了袖手旁觀。所以朝廷才會無奈的任命張世杰作為大軍統帥!
想通了這一點,趙禥呵呵冷笑數聲,然后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開始在心中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看來,大宋的官僚體系,是必須要動一動了。
本來還想著先易后難。先解決貨幣貶值的問題。
如今看來,大宋最大的危機,是整個官僚體系都爛掉了!
需要找一個時機,對大宋的官員士大夫群體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清洗了!
趙禥心中一陣盤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該用早膳的時間。
待用完早膳,趙禥沉吟片刻之后,決定在皇宮內逛一逛,散散心!
今日的朝會下來,著實令人心情煩悶,心神不寧!
大宋的皇宮并不大,建筑物更是不多,只不過有大殿三十座,室三十三,閣十三,齋四,樓七,臺六,亭十九。
但是宮城內除了這些華麗的宮殿外,還有專供皇室享用的御花園——后苑。
期中堂、閣、齋、樓、臺、軒、觀、亭,星羅棋布。
這是大宋南遷后建筑的特點,帝王居處的奢華不表現在宮殿上,而多表現在苑囿上。
大宋朝廷借助于臨安的山靈水秀,建造了大量的供帝、后閑適生活的場所。
后宮及后苑的堂有三十余座,如觀賞牡丹的鐘美堂,觀賞海棠的燦美堂,四周環水的澄碧堂,瑪瑙石砌成的會景堂,四周遍植日本羅木建古松的翠寒堂。
樓有博雅書樓,觀德、萬景、清暑等樓。
閣有二十余座,其中有源自北宋的龍圖、寶文、天章等閣。
軒有晚清軒。觀有云濤觀。臺有欽天、舒嘯等臺。
亭有八十座,其中賞梅的有春信亭、香玉亭;桃花叢中有錦浪亭;竹林中有凌寒、此君亭;海棠花旁有照妝亭;梨花掩映下有綴瓊亭;水旁有垂綸亭、魚樂亭、噴雪亭、流芳亭、泛羽亭;山頂有凌穹亭。
后苑有各成一景的小園,其中有梅花千樹組成的梅岡,有杏塢,有小桃園等等。
更別提還仿照杭州名勝西湖和飛來峰,建造的大龍池和萬歲山。
所以,趙禥這一天在皇宮內逛下來,其實也沒有將這些園林走遍。只是走了一個上午后,便因為體力不支,返回了后宮休息。
這邊趙禥待在后宮內休息,另一邊,臨安知府孫子秀可沒有皇帝這個休閑時光。
如今正站在天目山外圍一個山頭之上,看著被焚燒后的殘垣斷壁,悠悠的嘆了一口氣。
這五蘊寺被焚燒的手法與大寶寺慘案一模一樣,這還用的著查嗎?
舉目遠眺,這處山頭周圍到處都是皇城司士卒的影子,說不得,兇手就在這些人當中!
天目山不比應呂山,有河流可直通錢塘江。
天目山腳下的河流,是與好幾條河流交錯縱橫之后,注入西湖,然后沿著臨安城北的一條河流,才能進入錢塘江。
此次皇城司派出的人手,根本不可能連夜將那些財物運走,
因為那樣必然會經過臨安城北的余杭門。
那里是臨安城的一個繁華水運碼頭,人流如潮,日夜不休!一個船隊經過那里,必然會引起那些人的注意。
再有就是,天目山與其說是山,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山脈。
其中山高林密,這處山頭雖然處于外圍,但很明顯,這里的道路并不適合大型的車隊運輸。
所以孫子秀斷定,此次兇手就在這些皇城司的士卒當中,他們必然是先將財物隱藏了起來,然后趁機混入了搜查的隊伍。
心中泛起一陣寒意,官家如此處心積慮的屠戮這些寺廟,難道真的是為寺廟收留兩淮流馬寇的事情而生氣?
這顯然說不通,還有,那些皇城司的人,會將寺廟的財物存放在哪里?
對了!皇城司指揮使盧允升去哪了?這個老東西,至少也該露個臉,表示皇帝對此事的重視!
怎么一直沒再見到他?
就在孫子秀念叨的時候,在天目山的洞霄宮中,皇城司指揮使盧允升正施施然的笑道:“半年未見,馬執政別來無恙啊!”
對面一個身穿陰陽魚道袍的老者,打了一個稽首道:“貧道早已經致仕,如今居住在這洞霄宮中茍延殘喘,指揮使還是叫我德夫吧!”
聞聽此言,盧允升不由唏噓道:“馬執政莫要妄自菲薄,當年你與丞相丁大全聯手壓制賈似道,在朝中風光,一時無兩。當年那些場景,老夫歷歷在目!”
那名身穿陰陽魚道袍的老者,赫然就是幾年前叱咤大宋朝堂的參知政事——馬天驥。
只聽馬天驥說道:“指揮使謬贊了,當年之事,多虧了董節度使和指揮使從中斡旋,再有閻貴妃居后支持,我和丁丞相才能牽制賈似道。”
聽到馬天驥訴說往事,盧允升的思緒瞬間被拉扯到了幾年前。
那時賈似道在軍中拜右丞相,擊退了蒙古韃子。又借著東宮之事驅逐殺害了左丞相吳潛。
氣焰囂張無比,欲要獨斷朝綱!
眼見事態向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先帝只得是示意自己和董宋臣這兩個貼身內侍,聯合朝中的丞相丁大全和參知政事馬天驥,壓制賈似道的勢力發展壯大。

黃連山客
馬天驥,字德夫,衢州人。紹定二年進士,補簽書領南判官廳公事。遷秘書省正字兼沂靖惠王府教授。遷秘書省校書郎,升著作佐郎。輪對,假司馬光五規之名,條上時敝,詞旨切直。 以殿中侍御史朱熠、右正言戴慶炣、監察御史吳衍翁應弼等論罷,依舊職提舉洞霄宮。景定元年,知衢州,以兵部侍郎章鑒論罷。有旨,依舊職予祠。起知福州、福建安撫使,以職事修舉,升大學士。改知平江府。又改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提舉洞霄宮。褫職罷祠。咸淳三年,追奪執政恩數,送信州居住。四年,放令自便,后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