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完這些,見晉無咎聽得癡癡入神,竟有些魂不守舍,道:“怎么?很難懂?”
晉無咎道:“你這般說法,我一下子明白許多,小姐姐從未教我讀過佛經,有些字眼我一個個問你,你愿意解答么?”
莫玄炎道:“自要解答,若不能說到讓你明白,這些話反倒成了對牛彈琴,浪費力氣。”
莫玄炎應完他的疑問,續往后翻,向他講解原始佛教中何為“因緣法”,何為“五受陰”,何為“十八界”,何為“世間集”,何為“世間滅”,何為“生”,何為“滅”,又順便解釋何為“無明”,何為“貪愛”。
晉無咎一點即透,不多時已將“原始佛教”四段文字讀懂,嘆道:“佛祖普渡眾生,這些道理自是好的,但我哪里做得到六根清凈五蘊皆空?”
莫玄炎噗嗤被他逗樂,道:“我們都是凡人,何來佛祖的高宏境界?懂得這些道理已很難得,若是人人都去出家為僧,這世上哪還有人?”
晉無咎笑道:“我便也是這個想法。”
讀完“原始佛教”下四段文字,進入“分別說部”,莫玄炎又再說到何為“出世間”,何為“貪嗔癡”,何為“渴愛”。
晉無咎往后翻得幾頁,見“大乘佛教”下又分三派,大段文字看得頭皮發麻,道:“你說這么久,累么?”
莫玄炎道:“是有一些,你聽這許久,累不累?”
晉無咎道:“我怕你說得再多,我也記不住了,你既不趕我走,這本《涅槃筆記》也不急在一時,我今日拿來多看幾遍,不如明日你再繼續教我。”
莫玄炎道:“誰說我不趕你走?趁你現下受傷斗不過我,亂棒將你打出。”
晉無咎知她說笑,道:“沒想到我誤入魔界,非但能每日練武,還能每日讀書,回頭真得找個機會,好好謝謝歸家兄弟,讓我陰差陽錯來到這里。”
莫玄炎道:“你來到魔界,最大的收獲便是習武修文?”
晉無咎道:“最大的收獲,自是結識你這個朋友。”
莫玄炎嘴角輕揚,站起身將座椅搬到對側,道:“算你會說話。”
獨自去“魔界森林”摘回兩顆果實,與晉無咎分食后,將他扶至湖邊座椅,見他手拿《涅槃筆記》,也不打擾他溫習,自行去“魔方”處練劍。
晉無咎對她背影癡癡出了會神,想起她不讓自己將書帶出臥房,這時卻不管不問,看來臨睡前不過隨口戲言。
~~
此后一連數日,莫玄炎練功之余,每日里抽些時間與晉無咎翻開這本《涅槃筆記》,“大乘佛教”篇后羅列諸多與“涅槃”相關經文,讀來拗口常常不知所云,好在每一段經文標有出處。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般涅槃經》、《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佛說凈飯王般涅槃經》、《涅槃無名論》,總共八部,書架內皆有收藏。
莫玄炎一直以來勤武疏文,悶了便看一些,卻也不求甚解,這些日子時與晉無咎共同鉆研,遇見不明之處便查閱經書,隨時間慢慢推移,自覺獲益良多。
這日“佛典”篇完全參透,莫玄炎翻回至《大般涅槃經》九條偈語,道:“莫家劍法中大量劍招名目出自這里,我之前只知囫圇吞棗,將它們全部記下,卻沒想到其中包羅這許多佛學文化。”
晉無咎嘆道:“能將佛學文化融入劍招名目,莫家劍法每招每式定然蘊藏深刻內涵,只可惜我沒這個福分。”
莫玄炎道:“你也想學莫家劍法?”
晉無咎道:“要是你肯傳授,我當然求之不得。”
稍待片刻,身旁遲遲無聲,轉頭看去,燈火中莫玄炎垂首蹙眉若有所思,晉無咎輕聲道:“玄炎?”
莫玄炎淡淡道:“未必便是福分。”
晉無咎聽她話里有話,回想相識一年,從未見她如是意味深長,奇道:“玄炎,你可是有甚么心事?”
莫玄炎道:“沒甚么。”
晉無咎道:“我知道,莫家劍法是你家傳絕學,我終究是個外人,你別多心,我以后不說便是了。”
莫玄炎薄唇微噘,道:“你根本甚么都不知道。”
晉無咎更是不解,道:“那你說不說給我聽?”
莫玄炎道:“不說。”
晉無咎料想關乎甚么家族秘密,不便追問,有心讓她忘記眼前不快,若無其事翻至一頁,道:“我還是更喜歡這《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中的文字。”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由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而譯,說的是佛陀臨近涅槃,因悲愍眾生,對阿難訴說生平后,指引他應當效仿自己,對正法勤加護持,令其不滅,而留給自己則只大涅槃這一件事。
阿難悲痛欲絕,問佛陀道,不知如來為各種有情生命所傳無數億年勤奮苦修的無上正法,佛滅后于世間猶能留存多久?諸多友善天人與阿修羅會否逐漸隱去?世尊以慈悲之聲告訴阿難,我的正法在我滅后,在世間住留一千年,屆時諸多友善天人與阿修羅將逐漸隱沒不現。
接下來的漫長篇幅,世尊自“我涅磐后第一個百年”、“我涅磐后第二個百年”,直至“我涅磐后第十個百年”,教中盛行從“學法”,到“寂靜”,到“正行”,到“遠離”,到“法義”,到“法教”,到“利養”,到“乖爭”,到“事業”,最后到“戲論”,因緣令正法滅。
世尊覺悟成佛,早已超脫生死,阿難、聲聞、菩薩、天龍、夜叉、人、非人等各種眾生,聽聞佛陀預言,與各種比丘修行業報之差別,皆增悲哀感嘆,相信奉行。
晉無咎身為俗世中人,修為更遠不及阿難等眾,待莫玄炎解完全篇,亦只唏噓不已。
莫玄炎道:“我教‘青龍殿’中藏有祖師爺所創最高絕學,據說其中便有來自這《佛臨涅槃記法住經》的靈感,可最高絕學畢竟無人突破,靈感源于何處,不過是我們后人毫無來由的臆測。”
晉無咎默然。
其后“涅槃典籍”篇中,各摘錄《大乘起信論》、《肇論》、《中論》、《楞伽經》、《阿含經》五部典籍中少量文字,莫玄炎道:“這幾部經書中又是密密麻麻,被莫家入我教第一代祖先帶入盤龍峽谷,至于你面前的這些,都是被挑剩下的。”
晉無咎道:“那可便宜了我們。”
莫玄炎道:“我在峽谷北峰倒是見過這些經書,但當時爹爹日夜督我練功,我也沒有太多時間去看。”
晉無咎道:“我纏著你陪我一起讀書,會不會耽誤你?”
莫玄炎道:“你說呢?”
晉無咎道:“真是對不住了,你這里還有沒有甚么簡單些的文字?這些佛經實在太難,沒有你在,我怕是沒一句能讀得通。”
莫玄炎沖他又一噘嘴,似嗔似怨,道:“沒有。”
晉無咎道:“我不能這么自私,你別管我了罷,單只教給我的這些,已夠我溫習好一陣子,待我當真全部弄懂,內傷也該好得差不多了。”
莫玄炎不去理他,往后翻至“分類”篇,道:“大乘涅槃種類有四,唐玄奘大師于《成唯識論》卷十云……”
晉無咎道:“玄炎……”
莫玄炎左手舉起,在他小臂上輕輕一拍,道:“還不專心,找打。”
晉無咎只得閉口,莫玄炎方轉似笑非笑,續道:“涅槃義別略有四種,可這四種,無人答惑無書參閱,我也難以盡解。”
晉無咎順她修長食指,見紙上赫然寫道:
“一為本來自性清凈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凈,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圣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為有余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為無余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余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為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晉無咎道:“這段文字很難么?好像是說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入第一種涅槃,然后,然后,只有佛陀能入第四種涅槃。”
莫玄炎道:“所謂‘二乘無學及有學’,我也知道甚么意思。”
稍加注釋后又道:“只不過聽爹爹說,這里四種涅槃恰好對應我莫家劍法四重境界,莫家祖先嘔心瀝血,一代一代傳到我的手中,始終未能到達最高。”
二人滅燈起立,穿過光圈來到“魔界森林”,這時晉無咎六脈復原有七八成,每日里呼吸運氣皆無大礙,莫玄炎只以單手挽他右臂,想他萬一足下不穩,自己能及時察覺便好。
孤男寡女在這避世離俗之所肢體相觸,發乎性情止乎禮義,晉無咎心底敬重全無邪念,莫玄炎得他舍己相救,亦覺該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