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在偉大的目的之中
自從有了人類以來,就有人類社會生活。過去的遙遠記憶和記載的人類認識和創造的生活已成歷史文化文物或抽象的精神概念,歷史經驗和有過的生活經驗當然重要,她是我們生存,發展和生活進步的思想源泉和豐富的精神寶藏。太遙遠的未來世紀歷史生活也是可能展望和期待的,她同樣是我們更好的生活和認識創造世界文明的重要希望和信息以及精神上永恒的寄托。
我們最應該關注和實現的是現實現在現代的理想生活狀態。人們說得最多的是面對現實生活,追求理想的現實生活。
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是一個漫長而有其自身發展變化規律的物質精神現象的產物,她把時間和空間以及人類的生活生產實踐糸統而神圣地結合成一體。人類生活在偉大的目的之中!至少有一部分優秀的人們生活在偉大的歷史使命之中,生活在現實的精神理想之中,生活在崇高的靈魂彼岸信仰世界之中。
‘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生動準確地概括了人類和人生在地球生命這一歷史時期的現實價值和象征宇宙萬物精神的意義。體現了人類的成長進步和人生文明智慧生活價值實現的可能,人們確立了人類自己在社會生活及自然世界之整個文明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精神生命生活的意義。
正如導師恩格斯所說:“勞動創造了歷史,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生活離不開人,人離不開生活勞動創造。‘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認識到了人和人生的價值和重要性,認識到了世界的穩定進步之文明必須建立在人類自身生活的發展,和平,健康和長足的生命成長完善的意義之上。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生活是一個重要的生命過程。生活無處不在,她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精神血肉內,已經深入到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上層理論的建筑應該建設在現實生活上,背離現實生活的文化制度和思想政治都是片面,不完善和不適宜現實生活發展進步要求的,必然影響和局限人生社會生活生產的質量和歷史水平進程。一切理論文化制度都要指導現實生活,同時另一方面又要適應和服務于人們的和諧幸福穩定的生活。反過來一切現實而理想的生活必然促進和形成理論的探索和新發展。因此這生活,生命和精神理論以及道德信仰的修養都是普遍聯系和相互協調發展的關系狀態。
<二>從感性到理性的生活
這可能是某種生活或不同層次的生活狀態的局限性。生活的條件和環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絕大多數人的生命體驗和思想認識,但是真正優秀和杰出的個人可以選擇和追求創造新的好的生活,既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又超越現實生活的局限和障礙。這就是自主自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占了現實生活的主導地位。
當前大多數人關心物質生活享受,并局限和腐敗墮落于膨脹物質生活,從而導致利欲和地位名望的惡性競爭,在其位生活并未‘取之于眾,施之于眾’,沒有把有利條件和環境也當作一種生活目的,順應自然和人生的智慧,使優越的好的物質生活過度和成長為善良,豐富和高貴的精神生活殿堂。人生本應該在物質和精神兩個重要的生活世界發展和成熟起來,思考認識和體驗審美完整而健全,現實而理想的生活。
生活的災難和困難除了客觀的歷史條件,文化生態資源的不平等,生活資源分配的不合理等種種社會管理和建設中矛盾之外,其次是自然環境條件的惡化和不穩定因素,更重要的還是人自身的條件和素質狀態。生活層次大概可分為物質生活階段和狀態,治理利益,文化建設和上層建筑和科學理論,思想藝術,種種知識,名望,職場和文明法律的實現生活過程和狀態,最終就是精神信仰和靈魂升華所要求的道德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生命哲學審美藝術生活。不管處在或趨向哪種生活理想和境界,人都應該立足現實,指向理想,立足物質物理世界的生活勞動創造,回歸和仰望人類的精神歷史文明核心價值。一切人的生活都應該從感性走向理性,從理性趨近智慧。生活的偉大目標還是靈魂和肉體的和諧統一,還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歷史文明進程的和諧促進和統一發展變化流轉。每一個真正生活的人,自覺神性尊嚴的人生和生活理想必然貫穿于整個生命哲學和現實生活修養過程。一個好人應該這樣生活,來源于世界,貢獻和服務于世界。世界的和平,發展,文明程度和每一個愛惜自己也愛惜世界自然的人的積極而進步的理想現實生活生命息息相關。
<三>宜適的生活方式
'選擇一座城市,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大概是強調一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個性和特色對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諸多方面的影響的重要性吧。廣泛地說,任何地理性不同都有其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以及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的各異。只要有生活空間和可能性‘人事,事情和事物’活動的地方,都有具體的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生活風格。
農民的生活方式多以集中在自然村,各家各戶自主承包責任田,關注‘三農’問題為切身感受和實際利益,安居樂業,勤勞致富,樸素厚道的小生活圈子和小實惠之中。中國農民基本上是生活在社會普通基層的廣大群體,生活方式原則就是世代務農和養殖及傳統的手工業,生活方式非常簡單和樸素,缺泛文化和精神的滋養。最多有一部分農民走出農村,走進城市,成為另一種生存和尋找生活機會的農民生活方式--農民打工和做小本生意的農民。不管農民在農村還是進城打工,生活環境和條件的改善可能影響和促進農民工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其實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改變農民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不能局限于農民的現狀生活,農民也要吸收優秀的先進的人文思想和相關的知識技術,要找到一種真正適宜自己修養生息,安靜自然自在的理想生活方式,我以為田園經濟和農場經濟應該作為農民生活的活動方式和物質基礎。
工人的生活集中在城市,他們的工作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繁忙和復雜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的是喜歡的,有的不是喜歡的,但是為了基本的生活物質保障和社會家庭責任,工人不得不從事各種艱巨甚至繁雜的工業生產和發展建設,因此工人和農民一樣為國家和社會的繁榮,穩定和諧小康生活的總體進步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時期,善知識分子和有心性追求的人普遍意義上認為人不應該局限于某一種職業或事業,不應該局限于某一種生活。人總是在發展變化的,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風格也需要不斷調整,完善和改革。人是不斷探索和發現生命價值和生活真理及其意義的,因此人的生活要不斷選擇,創新和思考總結認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無任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這沒什么貴賤之分,重要的是通過每行每業做事也做人,經營不同的事業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了悟不同的人生。
作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她)的生活要精神化,有文化色彩和人格修養化。外在的生活條件和環境要隨遇而安,隨緣而定,知足常樂。真正重要的是內在生活的豐富,高貴和深刻的理性光明。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簡單,樸素,健康,自然和精神快樂的生活狀態。與之相應的事情,事物和事理都是良好的生活關系和現象。人的生活習慣和風格也必須符合這方面的要求。一切現實理想的生活和生活方式都應該朝著神圣,莊嚴和偉大的精神象征化,人格完善化,道德提升化和生命哲學實踐化的生活道路前進。
<四>用工作托起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一般的物質生活基本上都是窂固地建設在普遍社會意義上的工作之上的,也就證明人們種種的生活需求和紛繁復雜,各種各樣的職業或事業聯系在一起。我的意思并不是看輕社會化的工作意義和應該體現的價值,工作本身沒什么高貴和卑賤之分,重要的還是我們人的心態和對工作的認識和把握程度。
工作不應該成為人生的障礙和唯一追求,它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勞動創造的一個平臺,為我們實現生活提供種種條件,方便和合理合情合法的手段和技術方法的可能,就其本質而言工作也是我們生活的載體,當然高尚的近乎神性的精神文化傳播和教育靈魂,探索研究人生宇宙最高真理以及真正有益人類社會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本身也是積極快樂的生命生活過程。這種意義上的工作本身轉變成一種實際的生活方式,工作型的生活。
選擇工作重要的是自己喜歡這門工作,也是人應該值得完成的工作,當然還要自己真的適合這種工作,自己有這方面工作的才能和德行素養。
工作的范圍和局限性更具體明顯。工作也許單調,枯燥無味,因此現代社會工作壓力特別大,工作情緒也不高,工作問題日益嚴重和復雜化,也深刻影響和局限人的發展和小康生活,和諧社會的構建形成。
面對這種情況,我強調的還是工作態度的端正。其實工作帶給我們的東西相當有限,特別是以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為重點的工作更是不能增長我靈魂的快樂和生命的智慧。一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做自己本分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也算對社會家庭承擔一份責任。工作之外有很多值得關注和投入的真正屬于自己,自由而快樂的個人興趣愛好及專長的訓練發揮的‘個人工作了’--真正為自己一個人工作就是關注自己生命的體驗和靈魂的需要,這種個性化精神化的生活和‘業余愛好’就是最佳的生命狀態--自由思想藝術人格化的偉大生活進程。
<五>感悟生活
精神文化工作者本身就在享受工作帶來的內在快樂和美感善感情趣。除了工作在某種理解意義上也是一種生活之外,就要強調學習型的社會,學習型的生活了。
‘學習,學習,再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人不學習,不改造我們的學習,不思考就不可獲得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和美好的生活。
先哲孔子‘十五而志于學’,并且是終生的從事學問的研究和偉大的社會教育實踐活動,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
科教興國。大學校園和各種研究機構都是集中培養和造就人才和塑造人格靈魂的搖籃,‘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們和科研學術成果都是象征和集中代表我國目前最高學習精神和學習研究思想水平及實際學習實踐理論與系統工程建設能力的無窮力量。
誰不注重學習,誰就趕不上時代,誰就落后和愚昧。人作為人的生活定義起碼一點就是要學習思考與探索發現。人在不同的生命時期和生活階段會有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和學習對象。除了學校的接受教育和學習,還有家庭的教育和學習,社會上的各單位和機構以及行政部門都存在各種情況的教育,學習和改善。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不僅是政治經濟建設的需要,還是深入學習理解創新一切生活和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思考研究型人才發展的需要。
‘活到老,學到老。’一切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幾乎都要通過嚴謹認真系統有效的學習和勞動實踐得來。學習的方式非常廣泛,主要是思考,研究,分析,總結;其表現外在的形式有閱讀,寫作,討論和實際的工作實踐,生活實踐及旅行等等思想行動都是學習生活的過程。‘生命苦旅’和‘文化苦旅’是必要的象征性階段性生活學習方式之一。道德生命的操守和精神修持信仰生活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學習成長人格,人才和人文的生命內在需要和象征精神性,歷史文化使命價值及現實生命哲學的終極關懷之超越現實生活的智性理念的可能意義吧。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河流,那么生活就是河床河道;如果說生命是一片森林,那么生活就是大地,陽光和空氣;如果說生命是一種溫柔的光明,那么生活就是能源的燃燒過程···
關于現實生活有太多的想象,審美和實惠的回報,每個人來自生活而又回歸自然的理性的生活。
我們對于生活的感悟和認識不僅是心靈空間的絕對理性,更應該傾注我們鮮活的生命真情和生活熱情。
思想感情永遠貫穿在生命生活之中。‘在沒有愛的世界,死神也望而卻步。’生命不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真情大愛,生活不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熱情和充滿信心的希望。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好好學習,好好工作。‘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在勞動中生活,在學習中生活,在修養中生活,在信仰中生活。用生命承載歷史!用生活承載希望和夢想!感謝生活,感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