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借楚王之刀殺安陵君的第一步。”李斯已說清楚了他的計劃。
“既然晉獻我給楚王是安陵君弒君的證據,你怎知楚王不會殺了我,而是留給我殺他的機會?”
當時他們坐在小山包后面,四野無人,最適合說些機密的話。
“楚王不會殺你。關鍵的一點,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此次你來到楚王面前,就只是一個愿意歸順楚王的女子。誰讓你認罪伏法,承認企圖弒君,你一定都不可以認。”李斯補充道:“不僅不能認,還要顯得很可憐。”
李斯自然看出來了她的詫異:“你那時還小,一心只為救父,沖動做下錯事,也是情理之中,楚國君臣尚儒,百善孝為先……”李斯還沒說完,羽麗搶下話頭:“我不是一時沖動,也沒有做下錯事,是他們誣陷我父親!我劫持楚王,一點都沒有后悔過!該反悔的是他們!”
李斯臉色一正:“你先聽我說完,我給你說的是大家都能聽懂的話,你只有這樣說才能達到你刺殺楚王的目的,能明白么。”
羽麗能理解,卻意氣難平。
李斯接著說:“你并沒有要傷害楚王的意思。這些年你受了安陵君教化,懂得了楚王一片為國為民的苦心,現在你是真心悔改,心甘情愿來侍候楚王,贖罪立功,楚王又怎么會殺你。”在李斯眼里,這不算是問題,因為就算沒有這些道理,一句楚王喜歡就萬事大吉,要什么自行車。可是他要給羽麗說明白確實是個問題。在她看來,殺父之仇和弒君之罪哪個重哪個輕,和楚王以及其他大臣的看法完全不一樣。立場不同抉擇不同。他還沒敢說她已認了楚王對安將軍罰責呢,他能看出,羽麗覺得這一套說辭非常惡心。
“我不認罪,又怎么能以我弒君為證據定安陵君的罪?”
羽麗又提出一個問題,這似乎是一個死循環。羽麗覺得自己比他們都繞得明白。
“哼哼。”李斯干笑幾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給安陵君治罪,不需要確鑿證據。只要一個意圖就足夠了。”那邊的事,李斯也早已安排妥當。
羽麗不懂,他們已設計好了全套圈套,不用安陵君自己跳,就能自己上了他的身?
“我不會顯得很可憐的。”羽麗突然說。
“要報仇,記得能屈能伸,怎么讓你說幾句軟話,你都不愿意?”這已經是最不要緊的一個問題了。
羽麗咬著嘴唇。
李斯知道羽麗一定會自己想通,一樁一件全都想通。
他此時站在殿外,為她捏了一把汗。
“我是安將軍女兒,曾為救父劫持過楚王的,安羽麗。”羽麗一字一頓地說。
聽她這口氣,李斯兩眼一閉,暗自運氣。
景陽一驚,還未及反應,春申君一聲:“景將軍倒是沉得住氣。”提醒了他。
景陽本能地擋在了楚王與羽麗之間,將佩劍一拔,果然是身體比腦子動得快。
幾聲驚呼自寺人口中傳出,景陽的佩劍沒把羽麗嚇退,倒是把楚王嚇得差點踢翻桌子。
景陽在前面充著門面,春申君已搶到楚王身側,扶住楚王低聲說:“王,這安陵君葫蘆里,不知賣的什么藥。”
春申君意味深長的話語在楚王耳畔回蕩,接著就見羽麗伏地跪拜,行了一個大禮。
景陽這時意識到,她在進殿前是要搜身的,不允許帶任何兵刃。她這一伏之下,斷沒有再來行刺的可能,佩劍也就放了下來。才發覺自己剛才的姿勢實在可笑。
況且,人是他領進來的,這一切都是安陵君的精心安排。他這不是打自己的臉,打安陵君的臉么。
沒人關心他臉上的紅一陣白一陣,大拜而起的羽麗緩緩陳情,說的,就是李斯教她的那些話。
她雖不認同,可是卻會使用,這讓站在門外的李斯稍稍松了口氣。
同時松一口氣的還有殿中的景陽,他將佩劍收起,回身請楚王心安,怪春申君小題大做,斥寺人膽小如鼠,還順便捎上了李園反應遲鈍。
春申君心里暗笑景陽洋相百出,請寺人重新上茶,大家重新落座,請楚王允他派人回府取來一物,似要讓大家緩一緩心定一定神,卻又不想楚王的心神完全定下。
楚王的心神一時半會是定不下來的。他剛剛只是被景陽的當庭拔劍激怒,此時對羽麗的愛美之心,早抵過了懷疑其為刺客之嫌。
就算這個美女真的想要他的命,他也愿意雙手奉上一親芳澤。
這是好事,確是后話。
在春申君吩咐家丁的當口,李園飲著茶水,轉眼珠動著心思。他剛剛被春申君嫌棄,又讓景陽捎上,左右沒有便宜,此時正是表現的時候,他搶先一步提示楚王,不可單憑此女的一面之詞就掉以輕心,莫要忘了曾經安陵君的手段。
那手段,指的是安陵君當年與楚王父王楚頃襄王爭奪王位的舊事。
當然也是安陵君直接害得楚懷王一意赴盟,客死他鄉。
這一下自然將楚王的注意力引到安陵君別有居心上面。
景陽是安陵君一脈,也分得清事態利害,一力維護安陵君名譽,辯白羽麗的身家清白,盡力將要往安陵君身上安的罪名拽回到羽麗那里。大事化小小時化了,他也看得出來,在楚王眼里,這女子怕是治不了罪的。
李園和景陽在這拉扯半天,也沒辯出個所以然來。正在各自運氣再戰的空檔,景陽似是靈光一現,讓寺人將羽麗手中捧著的匣子接過,送了上來。
景陽自己曾打開檢視過,為請在座各位放心,他便又親自打開,讓寺人將其捧到楚王面前。一只珠圓玉潤的夜明珠靜靜地躺在匣中,散出淡藍色微光,熒熒生輝,很是喜人。
“古人云,夜明珠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實屬罕見。列位今日有幸沾光,看看安陵君費盡心力搜羅天下,晉獻的這顆夜明珠,可帶有半點不敬之意啊。”景陽不知從哪里想出這兩句詞,說得相當貼切。他盼著這價值連城的寶珠,可以扳回局面,為他和安陵君正名。
此時已近申時三刻,太陽西斜,日暮將臨,再過得一時半刻就要掌燈。殿里安靜下來,大家都盯著那顆夜明珠,仿佛光陰的流逝在此時加快了腳步,夜明珠的光芒也一點一點的更為耀眼了起來。
過了一會,不知是誰清了清嗓子,大家才不舍地將貪婪迷戀的目光從珠子上移了開。
“夜明珠確是罕見,老臣曾聽聞有‘懸黎’和‘垂棘之壁’兩顆夜明珠,也只有大官家陶朱公和大商人價頓才能收藏得起,晉國曾以‘垂棘之壁’為誘餌‘假道于虞以伐虢’,最后滅了虢國和虞國,如和氏璧一般,寶物確是寶物,卻也是禍端啊。”
聽完春申君這段陳詞,李園附和著點點頭,景陽不以為然,楚王已被夜明珠吸引住了目光,他確是非常喜愛,好像沒聽見這段勸誡。
眼見寶珠就在桌案之前,他伸手就要拿出來把玩。
“王,不可碰觸!”春申君突然發聲,出言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