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紙包不住火
至于眼下在京都地區所出現的相關人員,自然會不攻而破。
京都的一處大府邸,一名老人坐在書房中,作為環境昏暗,他卻特意沒有點燃蠟燭。
在他面前還有著一位中年男子,無比恭敬的彎著腰,嘴巴微微動著向他訴說著,如今在京都是鬧市區域所發生的一切。
“老爺,李峰的名聲在京都地帶已經徹底壞掉了,如今正是京察的尾聲,我相信勛貴集團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對李峰展開憤然一擊的!”
中年男子非常得意的說到,他認為自己非常順利的完成了老爺交給他的任務,話語說完,臉上便隨即流露出了非常奸詐的笑容。
坐在昏暗的書房中的那一位老人,他對此卻只是輕輕點頭,根本沒有多說什么,緊接著便揮動著手臂讓中年男子離開。
一系列的舉動不禁令中年男子非常失望,他原本還希望能夠得到老爺的夸獎,殊不知這一切都變成了他獨自的空想罷了。
“根據我所知,李峰和老爺根本并不認識,為何老爺要對他動手呢?只可惜老人根本不愿意將其中的詳情告知于我!”
中年男子非常無奈的嘆息著,他只能夠被迫接受事實。
此時還在金鑾殿上的梁齊填還有王貞豐,對于鬧市區域中所發生的相關事情依舊并不知情,在皇上的有意引導之下,他們反倒為是否立刻罷免李峰的官職爭得面紅耳赤。
梁齊填為了能夠重新奪回李峰手中所占有的兵權,讓手上的權力更加穩固,依舊固執己見,根本不愿意服軟。
“大將軍,你是否有想過如今昭南郡還有昭北郡這兩個地區的情況!只有李峰才是最了解其中內情的,關外之敵隨時隨刻都可能對大梁的國土發起攻擊!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撤下邊關之地的掌權人,對軍心將會是極為沉重的打擊!”
王貞豐語重心長的說道,他希望梁齊填能夠顧及整個大梁王朝的局勢,不為了自己那么一點私心,而選擇讓那些可惡的關外之敵有機可乘。
聽見話語,梁齊填直接愣住了,他能夠成為鎮國大將軍,其本身便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領兵之人,自然明白王貞豐話語中所說的一切。
革去李峰的官職后,這就意味著昭北郡還有昭南郡會在一定時間內陷入職權上的真空,眾多軍隊士兵根本并不知道他們該要聽命于何人。
想要解決這一切,就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另外一名官員,繼承李峰的官職。
如果換作最為平常的時候,這根本并不是件難事,可惜根據可靠消息,如今邊關窗外的關外之敵已經在大規模的行動,他們不斷的向著邊關之地靠近,其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接任李峰的官員,是否擁有足夠的時間了解昭北郡還有昭南郡這兩個地區,充滿著諸多變數,
“五叔,王大人所言極是!你可要思考清楚了!”
剛才皇上一直縱容著王貞豐還有梁齊填之間的爭吵,眼看著雙方此時都閉口不說話,他這才主動開口說到緩解了金鑾殿內無比寂靜的氛圍。
皇上心里邊明白如果想要對付非常強大的關外之敵,最終所需要依靠的依舊是擁有豐富經驗,并且有著鎮國大將軍名號的梁齊填。
正是因為如此皇上根本不敢將梁齊填徹底得罪,除此以外梁齊填手中所握有的軍權,依舊是他非常忌憚的。
梁齊填保持著沉默,并沒有立刻搭話,腦海中快速轉動著,權衡著其中的利弊。
恰恰是在此時,其中一位公公卻步履著急的跑到了金鑾殿的入口,向著皇上示意。
眼看著如此皇上,輕輕點點頭,準許了對方進入。
這一位公公小跑著來到皇上的身邊,隨后直接彎下腰,把嘴巴湊到了皇上的耳朵邊上,這才壓低聲音說道。
得知事情的詳情后,皇上的臉色保持著平靜,讓人看不出任何喜怒哀樂,緊接著他又裝出一副滿臉不屑的模樣,直接將這一位著急前來通傳消息的公公給趕走。
“冼家滅門慘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若是真的如此,那么我想要繼續維護李峰也根本不可能辦到!”
冼家到了背后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皇上明白必須要在短時間之內快速思考應對之策。
要知道這件事情已經在京都最為繁華的街道中傳的沸沸揚揚,這就意味著眾多普通百姓已經提前之前如果想要隱瞞這一切,那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
更何況王貞豐還有梁齊填,他們必定還會在京都中安查各自的眼線,提前收集消息,眼下他們之所以還并不知道其中詳情,只是因為他們待在金鑾殿中,并沒有返回各自的府邸罷了。
皇上心里邊明白這件事情終究是紙包不住火的,想到了這里后,他輕輕揮動著手臂,讓呆在金鑾殿內的梁公公來到了身邊。
“你現在趕緊將此事調查清楚!倘若屬實,立刻將李峰拿下!”
皇上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他卻并沒有沖動,仿佛是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查清楚答案。
要知道李峰可是皇上親自挑選之人,其中要先究竟如何皇上心里邊一清二楚。
根據他對李峰的了解,他知道李峰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更加不可能為了那些許錢財而謀害整整三十五條人命。
作為昭南郡還有昭北郡這兩個地區共同的掌權人,如果李峰想要憑借著手中的權力撈取錢財,那么他將有著眾多更加便利的手段,根本不必要冒如此大的風險。
“這件事情非同尋常,幕后之人究竟是誰!五叔,難道你為了那點兵權真的要罔顧大梁王朝的局勢嗎?”
皇上在心里邊嘀咕著,若是真的如此,那么他將會立刻調整策略,甚至公然削弱梁齊填手中的權力。
要知道皇上一直以來所維護的各方平衡之局,為的都是逐步鞏固自身所擁有的權力罷了,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梁王朝的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