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奶奶不久就搬到了東海邊上的老老家,家里除了電器和沙發茶幾之外,所有物件都是祖傳下來的硬木結構,質地也不錯。奶奶對這回搬家還有另外一種想法:總算真正嫁入夫家門了。
院子的周圍都是農田,有集體的也有別家的自留地。我們家自然早就沒有自留地了,還好爺爺的幾個遠房兄弟家的情況大都同我們家相似,小輩們都進城了,留下了老宅。爺爺跟那幾位叔爺爺商量說,我來耕種打理這些自留地,收成么,五五分成怎么樣?叔爺爺們求之不得,連連說把地交給阿哥你,一百個放心;什么五五分成,種什么收什么都是你的,我們老哥幾個回來到你這兒吃一頓便飯就很討擾了呀。
就這樣爺爺和奶奶把幾位叔爺爺家的自留地都種上了,又一次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富裕農家生活。
可是有一點與我們原來的老家不同,這里是真正的海邊,地上冒出來的水是咸的,連井水也是如此。
還好有位遠房堂兄正好在一家高科技材料公司工作,公司里新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反滲透材料。堂兄和同事們連夜加班試驗結果表明,這種材料特別適用于東海邊上的半咸水。之后,連續半個月實驗觀察下來,經這種材料處理過的半咸水完全達到飲用水標準。
爺爺和奶奶喝上了甜水當然非常高興,不過他們馬上想到人喝了甜水高興,植物呢?爺爺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我的那位堂兄,堂兄聽完之后想都沒想說,這個太簡單了,人是萬物之靈,他滿意的東西,別的任何物種都會百分百滿意的。
很快堂兄就給爺爺送來了成批的半咸水反滲透材料。爺爺對奶奶說,你呢還是照樣用原來的水澆地,我這邊分出一小塊用處理過的甜水來澆。
一茬時鮮蔬菜試種下來,喝甜水的蔬菜不僅外觀明顯優于喝咸水的,而且產量也是喝咸水的兩倍還多。
鄰居們見了你看我我看你:怎么我們從來都是用河水澆菜的呀,你們真用甜水澆的?
當天晚上爺爺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的那位堂兄。堂兄二話沒說馬上答應周末再送反滲透材料過來。不久之后,所有的周圍鄰居都用上了這種反滲透材料,人和他們種的菜都喝上了優于國家標準的飲用水。爺爺說看來我們都已經提前進入發達社會了呢。
之后的幾年里,浦東見證了真正的突飛猛進,新的國際機場開航了,上海成了國內首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地鐵也開始漸成網絡,繼2號線延伸后,4號線雙跨過江與3號線一起并成環路;接著便是6號線、12號線、9號線、16號線。那句浦東浦西床與房的對比早已成了舊趣。
爺爺和奶奶對他們當初搬到東海的選擇,更是十二分的滿意。從居家一路往西看去,一眼就能瞧見迪士尼;那里可是充滿童話色彩的地方。不過現在爺爺和奶奶的家也要充滿童話色彩了。
一天,我的一位遠房堂弟領著一幫小兄弟來到爺爺奶奶家里。在周圍田野轉了一圈之后,領頭的小伙兒對爺爺奶奶說,我們打算租用你們的貴宅寶地。
八十五歲的爺爺兩眼放光,耳朵也好使,“寶地實在不敢當,咸水里泡著的;貴宅呀,更是抬舉嘍,除了我們老兩口閑住著之外,別的什么用場都派不上呢。”
小伙說:“我說您這是貴宅寶地,真的沒有半點抬舉,只是怕您不肯借給我們。”
爺爺問:“真的要借?”
小伙說:“真的。”
爺爺又問:“借了想干什么呢?”
小伙回答:“做研究搞開發呀。”
爺爺來興趣了,“開發?是反滲透材料那樣的開發嗎?”
小伙兒一下好似遇上了真正的知己,“對對對,不過比您說的要更進一步,噢不,要更進上一大步;比一大步還要更大的一步。”
爺爺孩童般開心地笑了,“反正你是在說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步!”
小伙兒趕緊點頭,“對對對,爺爺您真高!”
隨后小伙兒告訴爺爺說,上回您老用的那種反滲透材料是我們公司的第一代產品,現如今我們已經把它發展到第五代了。
“這么說比我用的要先進五倍還多了?”爺爺問。
小伙兒很得意,“五倍少了點,五十倍吧。”
爺爺把臉沉下了。
小伙兒立刻意識到犯錯誤了,馬上補充說:“爺爺是這樣,這個中間二、三、四代啊也都是過渡性產品,我們自己也不太滿意的。一直到了現在的第五代才算定型了。這樣我們明天就給您老送過來,讓您成為第一個真正的終端用戶。”
爺爺把沉著的臉拉回原處,“它比我現在仍然在用的好在哪里呀?”
小伙兒站了起來,“好得真的不是一點點,它能夠直接把海水變成淡水,而且更關鍵的是它處理起來完全是實時的,就是說這一頭進去海水那頭出來就是甜水,中間沒有等待。”
爺爺把眼睛閉上了。堂弟以及他帶過來的那幫小兄弟,互相瞧了幾下:爺爺累了,睡著了。
正當哥幾位打算起身離開時,爺爺慢慢睜開了雙眼,喃喃地說了一句,“看來還得搬家呀。”
一直陪爺爺說話的小伙兒有些著急了,“沒,別,爺爺,我們哪敢把您攆走啊!我們只是想借您一塊地方,您不用也不該搬走的!”
爺爺樂了,“我和奶奶不搬,你們住我們頭頂上哪?”
小伙兒說:“爺爺您還真就說對了,我們真的打算在您的房頂上再蓋一層,這樣我們一班人住和做研究也都成了。”
爺爺來了少年脾氣,“聽起來主意不錯哦,更上一層樓啊,不過為什么非要在我這兒呢?”
小伙兒變得認真起來,“您千萬別誤會,我們找到您這兒,一來是經師兄介紹的,二來么我們實地看過之后,這里確實是很適合我們。”
說著小伙把坐著的小方凳朝爺爺這邊拉了拉,“我們打算把下一個研究項目就放在您這兒來做。”
爺爺問,“既然是從頭開始的新項目,應該是開天辟地,絕對叫人耳目一新的啦?”
小伙兒說:“當然是全新的水循環處理系統。簡單來說,一旦我們的研究項目達成之后,今后的人們只要有它就不用考慮有沒有水的問題,因為水始終是循環的,即使到了火星或者更遠的星球也是如此。”
爺爺馬上就抓住了小伙兒的漏洞,“不對,你言過其實了呀。小孩子都知道,別的不用說,水在我們人身體里并不是完全無損耗的,蒸發了的那些你怎么循環呀?”
小伙兒放低了聲音說:“爺爺您說的對,我們這次要解決的重點之一就是循環水的損耗問題。”
爺爺也放低了聲音問:“可以透露一下細節嗎?”
小伙兒用更低的聲音說:“當然,我們從天體物理學家的研究成果里證實,太空間普遍存在一種物質,我們的研究就是搞清楚把它轉變成以氫跟氧的技術路徑。”
爺爺明白了,告訴小伙兒說你們也用不著更上一層樓了,就住在我和奶奶現在住的宅子里。
小伙兒問那您跟奶奶呢?
爺爺說搬呀,不過只是再往東搬一點點。離這里不到百米開外,就是外海堤。海堤里邊的一大片濕地已經不濕了,完全可以住人,而且現在又有了你們的第五代反滲透材料,蔬菜莊稼都不用愁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