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鄉親知道楊大年一家有住處難題,幫忙也都很賣力,很快便將屋子的框架結構立起來了,就等選個日子上梁了。
楊云和張氏住的房子框架小一點,因為現在只有楊宇航一個孫子,所以一層只有客廳一間臥房,兩間客房。
而楊大年這邊人多所以就大一些,一層就有客廳,六個臥房。
上梁就選在了八月初六這天,村里人都來了,好不熱鬧,先生在屋頂說唱了一會,之后便殺了雞淋雞血,等一切做好就開始撒米糕。
米糕有點是自己家做的,有的是親戚送的,此刻都被切成一塊一塊麻將大小,紛紛在先生手中往人群里拋撒,惹得鄉親哄搶一空,歡笑不斷。
上梁結束后便是開席,等鄉親吃了酒席離去,楊蘭等人已經累癱了,但又不得不收拾殘局。
之后楊大年找來了木工師父裝修,裝修師傅是村里的劉伯伯,人比較好,因為是熟人,價格要便宜些,等裝好了房子,楊大年又欠了一屁股債。
家里經濟再一次緊張起來,眾人的心情不是很高漲,就連住進新房也只是簡單的宴請了親戚,不敢大辦。
之后一家人又過上了拼命掙錢還賬的日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本以為要不了多久家里賬還完家里就寬裕些了,楊蘭和楊菊便能繼續讀書。
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楊大年病倒了!是勞累過度!只是楊大年這一病,就如家里頂梁柱就垮了,一時全家的擔子一下子就壓在了李麗珍一個人的身上。
看著諾大的一家人,李麗珍臉色很是不好看,最后她便下了決定,楊蘭和楊菊繼續和她種棉花等農作物賣錢,有空閑就去附近做工,楊飛則留在學堂。
李麗珍認為,家里的田地不能沒人耕種,也再沒有多余的糧食和時間讓她們姐妹倆浪費在學堂里了!
楊大年雖不贊同李麗珍的說法,卻也無可奈何,因為此刻他連看病的錢都沒有,只能躺在床上等死。
十六歲的楊美因為無法再去學堂有些不甘心,后來聽聞省里下鄉到鎮里招工,她便瞞著大家悄悄去報了名。
幾天后,村長帶著一個青年來了家里,那人穿著很是整潔,不像村里穿的都打著補丁。
村長開門見山的說“麗珍啊!這位是省里來的干部李易同志。”說著村長又看向李易說“李易同志,這是楊美的母親李麗珍。”
李麗珍在村長介紹時并沒有什么表情,她認為不管省里還是城里來的都和自己沒有關系。
而李易則在村長介紹完之后看了一眼李麗珍后便朝她點了點頭后說。
“李麗珍同志,是這樣的,這次我們來呢是向村里招工的,楊菊也已經報了名,今天我們是來找她隨我們一起出發的,你放心這是國家企業……”
本來李易以為,這么好的機會李麗珍再怎么說都會同意,畢竟這在國家企業里做事那就等于是吃國家飯了,這么好的差事李麗珍竟然沒等他說完便打斷了他接下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