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淪陷的消息,讓元順帝下定了北逃的決心。于是元順帝召開了元廷在中原之地的最后一次朝會……
“今明賊,已兵臨城下,朝廷已無可戰之兵……!諸位臣工該如何是好!”
元順帝是想直接逃跑的,不過為了皇帝的面子,只好端著身段問手下的大臣們,想讓他們提出北逃的這個選擇。但低下的大臣哪個不是猴精猴精的,對你皇帝想要干什么還不是一清二楚,想讓我們背鍋,想多了你……
于是整個朝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元順帝見狀,整個人都快跳起來了,好你們這幫官員,平時一天到晚的國家社稷,仁義道德的,到了關鍵時刻,全都將嘴閉了起來,命都快沒了還在心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又過了一刻鐘,朝堂上還是沒有人發言,元順帝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了,當元順帝準備扔掉面子親自說要北狩的時候,終于有一個御史站了出。
哇!救命的曙光,國朝還是有識大體的人,元順帝暗想著。
“陛下!今大都城堅兵利,萬萬不可有怯戰之心啊!我等只需堅守大都,待河南王率兵來此,明賊便可不戰而自潰也!”
這名御史說完的時候,元順帝和群臣都用一種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他。
元順帝露出失望的表情,朕還以為是識大體的人,沒想到竟是一個趙括之流,他擴廓帖木兒可是遠在太原啊!你讓我怎么等……等死嗎?
而群臣先是覺得這家伙腦子是不是瓦特了,說出這種話,讀書讀傻了!但是當群臣看到元順帝的表情從失望變成堅毅的時候,立馬明白原來這家伙是在反串啊!看來這家伙這波是在第五層┗|`O′|┛嗷~~。而御史自己則是看著一臉不善的皇帝,難道我說錯了嗎?可這才是正道啊!
不能在跟這幫傻子僵下去了。于是元順帝直接起身對著群臣怒斥道。
“朕今日豈可復作徽、欽乎?來人準備北狩上都!”
群臣見剛才的御史話語有用于是紛紛叫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這是毀我大元百年基業啊!”
在群臣的叫喊下元順帝憤怒的離開了朝堂。
于是在當天午夜十分,元順帝帶著后妃、太子等人從建德門出城,過居庸關,逃亡上都。
元順帝離開后京城中不想待的官員紛紛向城外的明軍投降,而大都的防御工作交給了元朝淮王帖木兒不花管理。
八月二日,明軍抵達大都的齊化門,迅速的填埋了大都的護城河并登上了城墻,再城內戰斗時也沒有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于是明軍很快就占領了整個大都。元朝淮王帖木兒不花寧死不降,然后被徐達就地斬殺。
徐達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封存了元朝府庫圖集和各色寶物,又派重兵看守元皇宮,防止民眾進去擄掠。并禁止部隊接近城市居民。至此淪陷了四百年之久的燕云之地重新回到了中原手中,統治中國近百年的元朝也就此滅亡。
大都被攻陷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應天府,這個消息無疑是在宣布明軍此次北伐的成功。
“標兒,此事令我十分欣慰,但是莫要驕傲自大,韃虜的勢力并沒有被消滅干凈。那個擴廓帖木兒還在那山西待著呢?草原上還有數不盡的蒙古部落!他們是否會卷土從來,這是肯定的!”
朱元璋拿著勝利的奏章教育著朱標。
“父皇!兒臣明白……我有一事想問父皇。”
“何事!盡管說來!”
“父皇是否在想行封建之舉?”
朱元璋聽到問題后吃驚的看著朱標問道。
“你從何處得知的?”
“近日來,父皇對兄弟們疼愛有加,并且紛紛讓人交其武術,此是封王的前照啊!”
朱標說著,立馬跪下繼續說道。
“父皇!我對您封兄弟為王的事是沒有任何意見,但是為了防衛韃虜而去封王,此乃自毀根基自舉,萬萬不可!”
“為何封塞王之舉不可?”
朱元璋很疑惑,封王可以,那為什么封塞王不行,這是哪門子道理!
“父皇!封塞王則其必會執掌兵權,到時候定會變成中央和地方的對抗。而塞王肯定無法在正常情況下對抗中央,所以其必定會反叛,到時候吾不忍去殺兄弟啊!”
朱標說道這里眼淚嘩嘩的往下流啊!對于朱標來說和平的解決塞王肯定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是還是太麻煩了,而且如何應付蒙古,朱標心中早有打算,根本用不到塞王們。
“那韃虜你對韃虜有何對策!”
“韃虜不足為懼,其本身就為草原政權,尚未完成漢化,其本質未變即:興起如烈火,失敗如秋風。只要掌控好與其貿易的關系就可以保證其難以反叛,然后通過設立羈縻府的形式進行分化瓦解,最后待其已完全順從之后,在將部族首領改成朝廷派遣的官員!”
“此法雖可但是,如何進行貿易呢?”
朱元璋不是沒有想過這種方法,但是在貿易品上明朝對蒙古草原上的部族沒有需求,所以這種方法就被朱元璋否定了。
“父皇,近幾日我與工匠將韃虜時期發明的織布機進行了改進,使其效率可以達到原來的五倍有余。”
朱標在老朱回來之后就沒有什么大事了,所以除了和翰林院那幫翰林討論學問以外,就是在和工匠們一起研究改進黃道婆的紡織機。
“如此,需求的棉花和羊毛就更多了。到時候我們收復西域之后可以通過此法控制西域,并且要大力的購買韃虜的羊毛,讓養羊的利潤高于養其他牲口,如此不出十年,草原上一定是以羊的多少來判定一個人的富有程度,最后大明的貨幣定會馳騁草原成為整個草原上的硬通貨,這樣子韃虜的經濟就被我們所控制。”
歷史中大明之所以沒辦法控制蒙古其實就是大明沒辦法和蒙古之間達成交易,只有蒙古民眾極其需要購買大明貨品,而大明的百姓對蒙古給出的貨品并不感興趣,那么到最后,就會變成大明與蒙古貿易之間的順差太大,讓蒙古各部無法承受,迫使其發動戰爭。所以主角通過改進紡織機,來提高民眾對于羊毛和棉花的需求量,從而平衡蒙古與大明的貿易的逆差,使這個貿易能一直做下去!

長令之夜
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