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給大家送上早餐的是另外兩位機器人。元笑薇和余婷的奶茶和雞蛋煎面包片都做得很美味,但怎么也不如其他人的早餐豐盛。兩人這個后悔呀。
原來,小胖忙不過來,就去它最喜歡的房間---工具房喚醒了兩臺老式服務員機器人咪咪和喵喵,小胖這回真成了名副其實的管家了。
早餐后,按照小胖告訴的路線,全班同學一起來到了漢服社區居委會。
居委會的李阿姨一看來了這么多學生,很意外。
知道了他們的來意后,李阿姨高興得臉上都放光了。
拍戲,太好了,這不是給漢服社區做免費宣傳么。
當即表示,大力支持。
大力支持的第一個舉措就是把大家都帶到了漢服博物館。全班同學喜出望外,沒想到社區中還會藏著個博物館。
這是一所古色古香的仿木制結構建筑,類似于秦漢時期的明堂的形制。里面卻是別有洞天,是用屏風隔成了許多區域,各個時代的漢服就歷史順序分區展示。
同學們在李阿姨的帶領下,進入第一展區。
只見前言上寫著: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數千年的傳統服飾,是最能體現漢民族文化特點的服裝。
《易經系辭》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意即早在黃帝時代,古老華夏的服飾就已經相當有規模了,而且服飾形制取諸乾坤天地,它的內涵非同尋常。
《左傳》有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民族的禮儀之完善與服章之華美密不可分。中國古老的衣冠服飾文化和禮儀制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份。中國也因此被尊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淵遠流長的漢民族服飾文化璀燦多姿。早在周朝,就已經制定出了一系列完備的冠服制度,這個服制規矩深深的影響了後世三千多年的服裝理念。
華夏民族獨具特色的漢服體系是其它任何服飾所無法比擬的。
前言之后,依次是漢服的起源、漢服的發展與演變、漢服的特點、漢服的分類、漢服的禮儀等幾個展區。令大家驚訝不已的是,不只有文獻圖片資料,還有許多不同時期的漢服實物,展示在玻璃柜中!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
朱梓軒忍不住問道:“李阿姨,這都是真的嗎?”
李阿姨笑了,“是真的漢服,但不是出土的古代漢服,是復原品漢服。”
“噢。”大家都明白了。
李浩說:“那也很厲害了!”
在一個社區中能辦這么一個漢服博物館,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何況還有真材實料。
其實,整個漢服社區又何嘗不是一個大的漢服博物館呢?
而且還是一個鮮活的、流動的、日新月異的漢服博物館!
所有同學都認真地看著。
慢慢地,對漢服的了解更深入了,也知道了上衣下裳、交領右衽、無扣結纓、褒衣大袖等等概念的涵義。
對比之下,大家發現自己帶來的拍戲用的漢服在形制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錯誤。
張辰對夏茉擠擠眼,頗有些幸災樂禍:“嘿嘿,估計你們組又有得忙了!”
陳瑤與夏茉兩人自成一組,專門負責服裝道具化妝,簡稱服道化組。
其實,陳瑤與夏茉,早就開始議論這個問題了。特別是她們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人,即使不被提醒,也會查缺補漏精益求精的。
“李阿姨,我們這些漢服是不是有些不對的地方?”說著,陳瑤投影出幾張試裝照給李阿姨看。
李阿姨認真地看著,一張一張地指出錯誤之處。
陳瑤與夏茉都連連點頭。
拍出來的電影是給人看的。錯誤的形制拍出來豈不是讓懂行的人笑掉大牙?這可不行!
陳瑤夏茉兩人對了一下眼神,同時點了點頭:這得改!反正小胖會做漢服,讓它改好就是了!
于是,她們更加認真地聽講解,還把漢服博物館里的所有服飾、用品都拍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