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走到了京城最繁華的街上,已是明月當頭,千燈萬火,錯落有致,使得街道格外明亮。
街上人潮洶涌,熙熙攘攘,或閑逛閑聊,或飲酒喝茶,或觀賞夜景,或外鄉游客,三教九流,各式各樣的人川流不息,時而有馬車奔馳而過,塵土飛揚,那里面坐著的或是富貴人家,或是顯貴高官。
大街小巷,店鋪林立,茶館,酒肆,廟宇,實在是目不暇接。
真一派盛世景象!
小錦這些年來又一次看到了這般盛況,有些激動。丞相府中的寂寞冷清,與這般繁華是遠不能比的。
于婳拉著小錦的手,沿街道緩緩走著。
走了一段距離,來到一座橋上,一陣涼風吹來,橋邊楊柳婀娜,小錦望了望橋下,潺潺流水,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是不是有幾分江南景致的風韻了。”于婳道。
這是京城的清河,環繞了整個京城,河中船只來往,行船漿聲。不知是哪個漁父好興致,竟唱起了江南的調子,悠揚婉轉,在這喧嚷中倒也傳得遠,斷斷續續傳到小錦的耳朵里。
小錦竟不自覺地跟著低唱了起來,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中,魚戲蓮葉東……”
小錦唱著唱著就不自覺地掉了眼淚,怕是想起了往事。
于婳一一都看在眼里。輕聲問道:“相必小錦姑娘的故鄉也是這般模樣吧?”
小錦抹了抹眼淚,點點頭,似乎是在回憶,緩緩道:“我已經有十三年沒有回去了,以后,怕是也不能回去了。原想著江南的景象只能在夢里出現了,如今,卻又在這京城里看到,一時忍不住……”
小錦哽咽著,有些說不出話來。
于婳也不接話,等小錦慢慢從抽泣中緩過來,接著聽她說道:“婳兒。”
于婳低低地應了一聲。
“那時我才十多歲,家里窮,沒辦法了,阿爹阿娘就把我賣給了人販子,挨打挨罵,好不凄慘,輾轉到了這里,想是老天爺終于動了惻隱之心,在這里生活無憂,也沒有太多事情可做,江少爺江老爺都是極好的人,只是,這里終究不是我的故鄉……”
“江南家家屋檐相接,畫梁相連,一出屋便是流水潺潺,楊柳依依。我阿爹阿娘對我也是寵溺的,什么臟活累活都不要我干,只是這窮的沒辦法啊,現在想回去,竟不能了……”
環顧望故鄉,長路漫浩浩。
小錦緩緩道出,梨花帶雨,更顯凄涼。
于婳低下頭來,拿出手帕,幫小錦把臉上的眼淚擦干凈了,溫和道:“不要傷心了,興許以后是能夠回去看看的,人啊,總是如浮萍般到處漂泊的,哪有什么地方可以一直停歇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小錦沉默不語,似乎是也默認這話了。
這些年來的艱辛,她比誰都明白。
雖然仍舊是單單純純的樣子,心中卻是對這人情世故淡漠了。
“走吧,小錦姑娘,我可知前面有家教坊,有來自江南的女子唱曲兒,我都沒有聽過呢,小錦姑娘可否陪我去看一看。”于婳順勢說道。
小錦一想,也很久沒有聽過江南的曲兒了,今日聽聽也好。
兩人一起走了過去,見那招牌,“憶江南”,走了進去。
**
傍晚,江城回到丞相府中。
本想著去于婳那里看看,走到半途,想到于婳的樣子,不去也罷。
轉身去了后覃房。
沒有點燈,一片漆黑。
江城走近些了,卻看見一丫鬟站在外頭。
山茶見江城來了,便走近一步,道:“江少爺,小錦姑娘與我家小姐一見如故,小錦姑娘今晚到我家小姐屋里說話,又怕你來這里,于是讓我在這里守著,跟江少爺說一聲。”
“小錦……找于婳說話?”江城明顯不信。
這……山茶心里想到,小姐也沒告訴她要怎么回答啊。
只能靠她自己發揮了。
山茶低著頭,怕江城看出來她在說謊,說道:“前幾日小姐天天來陪小錦姑娘說話,只是江少爺沒看到罷了。小錦姑娘過去看我們家小姐也是理所應當的。”
這個于婳又在做什么?
江城只是睨了她一眼,并未多說話,推開門走進去了。
山茶長舒一口氣,小姐交代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
只盼望著小姐快些回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