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晴這位三花坊的坊主在世人的眼里一向是眼高于頂的。
而今天,她能出來親自招待客人,這讓店里面的一些人有些翹首以盼,他們也想看看究竟是誰能這么有面子。
當裕親王陪著一個年輕人在阿童木的帶領下走上二樓后,有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沒見過不認識,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人是剛剛登基的熹微帝。
于晴在他們落座后就主動見禮。“民女見過陛下。”
“免了,朕聽王叔說這里有很多好東西,那就給朕拿出來吧,讓朕好好開開眼,看是否名副其實,如果是,那么這就是你們家的招牌了。”一路上裕親王已經把這件事說了,這對熹微帝來說并不算事,再加上是叔叔提的要求自然滿足。
于晴對阿童木招手然后悄悄在耳邊吩咐了幾句,這次于晴沒有讓阿童木把一些包裝的東西拿出來,而是拿出了剛剛到手的好東西,這東西雖說是剛剛出土但卻是貨真價實的古董,而且其年代也是久遠足夠讓皇帝眼前一亮。
“哇,商代的青銅劍,不,這上面是金翅鳥王朝的符文,這是當年殷商立國時金翅鳥王朝送的建國禮物,不錯這是好東西。那筆來朕來給你家添光添彩。”
“謝陛下。”
熹微帝寫下了名副其實四個字,這筆書法是熹微帝從四歲開始每日練刀之后才有的勁才能練成的力道遒勁,而這些年雖然熹微帝不擇手段但他體內還是有一股灑脫不羈,所以這字上面也蘊含了其中三味。
古話說,字如人。
在于晴看來這位皇帝還是個有風度的男子。
這才是今日于晴的真實目的,鑒字鑒人。
筆放下,于晴和裕親王一左一右開始鑒賞。
其實這東西哪是一時就能解決的。
只可惜今日裕親王才知道陛下的字不錯,要不然怎么說都要弄一副,不說給自己鑒賞至少掛在門上也能保住自己兒子這一代吧,可惜了。
想著這里揪著自己的胡子,考慮著自己要怎樣才能得到御筆親題。
倒是,于晴招來下人拿去裝裱,相信明日就會擇吉日良時再點燃鞭炮鄭重其事地請來當地名望一起來對待此事。
此時完成,可于晴沒有開口,陛下也只是把玩著建盞,看見這氣氛,裕親王就明白自己礙事了,立刻借口人老了需要休息之類的話語告辭離去。
在他走后,房間門外就被安排了值守,這個時候,熹微帝開口說話了“不知道于晴姑娘找朕做什么?”
“請陛下看看。”
這是一封蓋了多人的血手印的血書。
看到這里,熹微帝就知道事態嚴重了。
于晴繼續說道“我們商行不知買賣古董還會經營一些皮毛、甚至錫器茶葉絲綢販賣海運也都是有的,可就在上個月我們剛到了北方,就親眼目睹了,前方的將士吃不飽,為了吃飽飯不惜去搶百姓家自己養的獐子,他們每次收到的糧食都是陳米而且數量絕對不夠,不僅僅是米還有衣服,都是一些單層的不,除了幾套是縫滿了棉花,但棉花的質量也是一般,根本不足以抵擋寒冬,當然若是在帝都還是可以的,可若是在北方,完全是會凍死人的,”
“還有其他的證據嗎?”
“我可以幫陛下收集這個證據,可是也希望陛下能給我們一個權力。”
“權力不能給。”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若是在戰國時期秦國時,五十步內這是寫進律法的,不出手相幫既是犯罪,難道這種精神非要寫進律法才能做嗎?你們既然做了,還費了這么多就是想讓朕來看看知道此事,既是如此為何還要朕給你們權利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是百姓你們路見不平本身就有資格,只要不犯法縱使敲破登聞鼓又何妨?”
“于晴在此謝過陛下,以茶代酒敬陛下一杯。”
“朕等著你的好消息。”熹微帝說完就離開了。
離開之際在馬車上對著左邊的侍衛“嚴厲,你以后就負責和三花坊交接,潤筆費五萬兩,明日來拿,若她還有其他需求,你做其中的橋梁。”
當然,這是個幌子,不過這是個很能服人的借口,皇家日用所需奢靡,每年國庫收入光是應付天災就已經捉襟見肘更別說添置內務府里的各種用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