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閣臨昌河而建,最開始是無名琴師安置孤寡殘弱的一處居所。
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在這里學習吹拉彈唱,有一技傍身,可以自力更生,隨后逐漸壯大,在大樂別處有了分閣。
這無名琴師出身于江湖,來無影,去無蹤,扶助弱小,救濟災民,令人稱道。
昭和十一年,孟荼篡位,大樂朝中局勢猶如一池渾水,新皇為招攬天下英才,舉行科舉考試。卻沒想到,戶部尚書幼子、狀元郎許粟被人當街暗殺。恰逢,北燕使節出使大樂,一時間,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又逢西南爆發瘟疫,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皇帝受了衛國公的挑唆,認為這正是攻打北燕的契機,便一心練兵,無暇顧及災情。
無名琴師逢亂而出,帶領弟子們募集糧食,救濟災民,更親自嘗百草,以身試藥。災民眾多,極易發生暴亂,她便譜了清音曲,日日為人們彈奏,使無數人脫離苦海,遠離災禍。
她身穿一襲白衣,頭戴斗笠,白紗蒙面,月下抱琴而來……人們說,她是從天而降的神女。紛紛自發為她打造神像,修建廟宇。
百姓都寄希望于她,不約而同地去神女廟上香,卻使瘟疫進一步蔓延。
有心之人順水推舟,編造了無名琴師奏魔音蠱惑人心的說辭,更把瘟疫暴亂什么的都扣在了她的頭上,傳來傳去,竟成了她是瘟疫的始作俑者。
無知的百姓燒掉了親手搭建的廟宇,砍斷了石像,更要把她抓起來沉河。事先,她被綁在柱子上,整整三天三夜。
她餓暈了過去,人們意外發現她竟有孕在身,一時間進退兩難,大樂有明文規定,不得墮胎,不得傷害嬰兒。大家商量后,決定將她驅逐出境,永世不得再回大樂。
就此,她的信徒們紛紛四散而去。清音閣收歸朝廷,由專門人員負責打理,成為國庫收入的來源之一。傳到這一代,清音閣的閣主叫虞淵,是一名出色的琴師,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他性格孤傲,深居簡出,人們只曉得無名琴師是他的精神向導,他畢生都在尋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