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共分上、中、下三層,呈紡錐形,底層為貨艙,中間一層為休息室,最上的頂層為航行指揮間,一般中間休息室的人未經允許不得進入指揮室。
近百米長的飛船,休息室也就十二間,左右各六間。簡和會就在靠右側的艙室中,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
因為飛行的時間有點長,雖然艙室的裝飾非常講究,古樸而帶有靈韻,但兩人此刻并沒有心情去駐足觀賞。另外飛船屬于私人性質,沒有硬性的航線規定,適合靈活的飛行路線,但這次的航行是直線航線,必須要經過‘屏蔽之墻’------一個方圓幾億公里的星際空間。
當飛船進入屏蔽墻后,任何聲波都會減弱,直至消失,當簡感覺到會不停的張合著嘴,確聽不到任何聲音的時候,還是感覺到很神奇。幸虧船員已經告訴過他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屏蔽墻的形成并不是天然的,而是戰爭的遺留之物,主要是為了隔絕星球之間的通訊聯系,但戰后卻沒有被清除,也算是一種遺憾了。
飛船在屏蔽墻中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幽暗漆黑的夜空中時不時的閃現出藍色的耀斑,那是隕石中能量耗盡后的最后光輝。
從側窗外望去,只見藍色的‘小太陽’率性的掛在空中,持續時間可以長達一整天,令人炫目的同時,又增添了此次航行的些許慰藉。
~~
一星期后,飛船終于降落在了環星城。說是城,其實是一顆衛星,一顆環繞著主星的衛星。主星礦產資源豐富,但氣候條件惡劣,所以在衛星上建城是最好的選擇。衛星體積較小,由此發展起來的城邦,更
像是一座超級大城市。
來到行政廳,城主熱情的接待了一行幾人,豐盛的宴席都是取材自當地特色的美食,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城主向他們介紹了環星城的歷史和發展歷程...
對于環星城來說,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就是:水析礦。
這種礦石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主要成分物質,然后呈現出特定的顏色變化,表明空氣中物質成分的主要構成,和水質的情況。
在陌生的環境中,只要一小塊指甲蓋大小的水析礦就足夠了,不需要像檢測儀器一樣體積又大,操作障礙等情況的出現,隨身放在衣服口袋里,簡單又方便。
這種礦石的特性決定了它在星際中的特殊價值,雖然平均價格不高,但勝在需求量大,還能作為工藝品放置在室內,作為擺件。
宴席結束后,城主命人帶了只正方體的灰色金屬盒過來,遞給會道:
“這個金屬盒是在屏蔽墻中,偶然被經過的船隊發現的,不知這東西在里面飄了多久?但可以確定的是金屬盒是用來存儲‘記憶體’的。(記憶體,把生物腦中的記憶存儲在特殊裝置中,就是記憶體)
一直以來,城主都試圖打開這個金屬盒,但每個存儲記憶體的東西都有自己的保護程序。
會拿在手中,感覺灰色金屬的重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沉重,它的每一面都刻有不同的紋飾圖案:有飛船、火焰、月亮、弓箭...
會反復看了又看,腦海中不經意的聯想到一首詩,一首張繼的七言絕句:...,夜半鐘聲到客船。
按照詩的順序,會用手指輕輕的在,月亮、火焰、城池、飛船、弓箭...按了下去,只聽見‘咔’的一聲,金屬盒的中間裂開了一條縫隙,打開來后,城主顯得興奮異常:“真的是記憶體!”
‘復活’記憶體,并不是什么復雜的技術。幾天后,一位叫‘豎’的年輕人出現在大家的面前,會的直覺告訴他,有必要向‘豎’詢問那首七言絕句的具體情況,但豎卻諱莫如深,沒有回應他。
對于城主來說,他之所以興奮,是因為他覺得豎有可能知道屏蔽墻的事情。通過了解,也的確如此,豎原本就是負責屏蔽墻的看護,戰爭結束后,他一直在那待命,直到壽元將近,他就把自己的記憶存儲在記憶體中,放入金屬盒內。
屏蔽墻的形成原理他是知道的,只要找到一種電磁阻力的裝置就能破解,而這種裝置據豎所知,只有在‘坦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