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初以為,這本詩詞集是永遠永遠不會有完結的一天的,因為我想,至少我還活著吧,活著怎么能不寫詩呢?只要還活著,那就一直寫下去嘛。可是,最近心中就一直有個聲音,說,該完結了,再寫最后一首吧,給這本詩詞集,也給自己,一個有頭有尾的結局。
怎么可能一直寫下去呢?現在在寫這最后一章結語時,內心就莫名想笑,沒錯是嘲笑、譏笑的笑,詩詞這個東西所依托的不是某個人的肉體,而是這個人的靈魂,聽起來似乎有點文藝青年的味道,靈魂,那是什么玩意?一文不值!的確,一文不值,可是越是純粹的東西就越依賴這狗屁不是且一文不值的靈魂。而我,我已經知道它不再像過往那般,有一絲執念,縱使面對未知、恐嚇甚至威壓,它或許會在表面層次委曲求全,但絕不會屈服,它總是堅定的、自信的,它對世間所有已然存在的事物總是喜歡抱有一絲質疑的態度,縱使最終碰的頭破血流,它也依舊是固執甚至是執拗的,它不屑于那些污濁可笑的事情和人,它是孤獨的,孤獨于無人理解、無人理會……至少,我是這樣以為的。
所以寫詩是因為什么,如今完結,不再寫詩又是因為什么?這并不是簡單的可以用喜歡不喜歡來解釋的,人,總是在某個階段,自甘放棄一些東西,沒有人強迫,也并非自己厭惡,那是因為什么呢?誰知道呢,或許是因為自己覺得自己配不上吧……
又或者是江郎才盡、文墨已干,總之,自己是難再寫詩了,不像曾經,寫詩是愁,是悲,是喜,如今,再寫詩,就連取名便已然是頭疼的一件事,更別提考慮什么構思、押韻、典故了。果然,世間萬物哪有什么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呢,承諾,希冀,甚至周圍的一草一木,不都在隨著時光流逝而不斷變化么。所以,人吶,總是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斷思念過往的人和事,以至于在夢里,也會浮現故人的身影容貌,哪怕是已然許久許久未曾聯系的人。好在自己是給這本詩詞集畫上了一個相對完美的句號,只是不知《彼岸君墨梨》這本小說何時能完結呢?完結后前傳玉城王的故事是否還有能力再次續寫呢?又或許那時亦如當下,沒了心境,或許遺憾,但這世間,總有許多人力所不能及之事,所愿非能所為,所為非能所成,未來的事,誰知道呢。
在許久許久之后,可能自己會與寫作二字漸行漸遠,亦如今朝這本詩詞集的完結,年歲越來越大,未來要做什么事要成為什么人此刻心中依然沒有什么頭緒,只是騎驢探路,半走半歇,又或者是渾水摸魚、心如死灰也說不好。是故事便有結局,人也一樣,總是用壽終正寢,可是夭折橫死之人卻數不勝數,有時候真覺得,活太久也并非好事,早日入棺,靜聽黃泉或許也是不錯的歸宿。總而言之,這都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細細想來,好像這世上有太多太多事情的發展是不為人力所決定的,主觀意愿不過是一廂情愿和美好希冀,現實往往殘酷且無情,人力之所在,不過是在故事的最終坦然或不甘的接受,就像判決書。
世間美好的事情太多,可是都與我無關,我的歡喜,已然寄托于抽煙、聽歌和睡覺了,如此簡單,如此純粹,無力于美食佳肴,無心于秀麗山川,頭頂日月更替亦是尋常,只消人走茶涼,落個掉漆門前,搬個破爛板凳,雙手插袖,顫顫巍巍地望著夕陽的結局。
故事,總有歡喜和悲傷,每個人的故事各自不同,有的人的故事精彩絕倫,流傳千古;有的人的故事枯燥乏味,就像數學教材……當一個人與外界逐漸隔絕,沒了想要的東西,沒了思念喜歡的人,或許是這個人心死了,又或許是別的什么原因,但到底是,他無所牽掛了。
何必再弄那么多說辭,人生簡簡單單也挺好。不知不覺這一章已經寫了一千余字,歸根到底不過一句話:
本書已完結,撒花!
余生,不再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