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兒子小學的22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了“我是非遺小傳人”的倡議,同時,100名學生代表在現場進行響應并簽名。
聽到這個消息,我問了下助理對非遺有什么了解。
他一臉驕傲地跟我說,她的表姐自2009年到了國興文化館工作至今,整整十年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她一直從事非遺工作,走進過田間地頭,走進過各類的非遺展館,親身感受到了非遺帶給她的震撼與感動。而這些匯集起來,就是她的非遺故事。
這故事從哪里說起呢?或許還得從德州扒雞開始。德州扒雞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帝后及皇族們享用。她兒時接觸到的德州扒雞,可謂是山東最出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翻開德州扒雞的歷史,發現它是跟著中國交通線演進的,隨著大運河和祖國的鐵路線走向了全國。當年她坐著火車在站臺上總可以買到德州扒雞,以交通線為主要思路的德州扒雞,直到今天主要的門店還會在高速線休息區里。
帶著這份兒時的懷念,以及對扒雞的鐘愛,她來到扒雞文博館,感受它的歷史,它的發展。
當德州扒雞的老傳承人講述他所酷愛的扒雞加工技術時,她仿佛看到老師傅十幾歲跟著父親學習扒雞技藝的場景。老師傅最滿足的是,他在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獨到技藝,被一大批徒弟很好的傳承了下去。
雖然交通線高速發展的今天,德州扒雞也面臨這新時代的挑戰,但只要消費者對口味的喜好沒有變,扒雞老手藝人就一直堅守著這份傳統技藝。
從扒雞文博館來到新泰古里鎮南谷里村,逛蕩燈老藝人們在距離她不到兩米的地方表演,那種震撼終生難忘。人偶高度有3.6米以上,表演時人與巨偶一起舞動,多么震撼。老藝人帶著她和朋友們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讓她切身感受到那根植在黃土地上的文化是多么的質樸。
一位老藝人對她說:“我們這些老家伙都老了,但我們的手藝還要留給后人,你來宣傳我們,我們歡迎,希望你能讓更多的人知道逛蕩燈,愛上逛蕩燈。”
正是這一句話,讓我覺得,身上多了幾分沉甸甸的責任。
于我來說,發現歷史是興奮的,但面對現實也是殘酷的。尤其是看到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不得不面對即將消失的窘境時,意識到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已經刻不容緩。
公司最近國際大牌提尼的合作也遭遇了重重阻撓,因為沒有特色,沒有創新。
公司的女設師雖然是一個富有靈感才華的設計師,但因為設計經驗很少,一直被提尼派來的大設計師斯巴達所貶低,兩人的關系勢如水火,但兩人都為著愛達的發展暫時達成了共識,決定明確分工,斯巴達團隊承擔主要的設計任務,而我們團隊則負責設計稿的校正。
斯巴達設計助理故意為難女設計師,一遍又一遍地發更新版本,搞得我很頭大。
為了更好的設計,我決定讓陸可無暫時管理公司,自己則前往漢綾傳承人許師傅家,拜師學藝,好好學習漢綾的制作工藝,爭取設計出中國風的特色設計。
許老師給了我四種布料讓我辨識哪一種是漢綾,如果我認出來了,就收下我這個徒弟,我看見眼前的這幾種布料頭頭是道地講出了名字,許老師十分滿意,于是決定收我為徒。
我下跪拜師獻茶之后,許老師便說入了我的門,就要放空一切,專心學習,于是讓我交出自己的手機,并且我如果想從院子里離開的話,必須要跟他說一聲才能離開。
我深感嚴厲,但還是遵從了。
我在經歷的是每個創新人都會經歷的挫折和挑戰,我要設計中國風的服裝,創造中國的高檔自主品牌。
如果我繼續留在公司,閉目造車肯定學不了什么,首先中國風的服裝需要傳統工藝,也是我要學習的重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雖不在深,有龍則靈,許家后人許老師居住的庭院,雖然不在鬧市之中,但是如果想學到漢綾的獨門絕技和精致工藝,而且只能來到這里,而這位許老師仿佛就是我的菩提老祖,在傳授技藝之前,要先考驗一下我的耐性,考驗我的方式就是,讓我打掃庭院,而不傳授本事。
其實當時菩提老祖這孫悟空也是這個樣子,先是罰他的站,然后故意不教他功夫,三更半夜的時候敲打了一下孫悟空,還傳授了72變騰云駕霧之術。為什么師傅要這樣做呢,就是要磨練一下心性,在孫悟空的故事背景,那是上古時代,師傅尚且要如此,我所在的時代,外面的紛擾太多了,又是手機又是電腦又是游戲的,更主要的是我的身旁還有夫人兒子。
我想許老師一定是這樣想的,萬一你這個男孩子三分鐘熱血,學到了一半你不學了你離開了。
我拜師之后,自然著急學本事,任何一個拜師的學徒心情大多如此,可是我也能理解老師,現在真心實意學老本事的人不多了,作為老師,心中也有疑慮,我心里說,你能不能放空一切?能不能專心一志?都是未知之數。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任何事情都要從小事開始,打掃庭院培養的就是我的耐性,其實我真不是一個耐心的人,相反是個雷厲風行的人。
時間一長,許老師也開始慢慢的和我交心,大家都知道在這個機械化的時代,很多傳統工藝都被機器替代,也有很流失了,但是許老師還一直堅持這份匠人精神,守護著中國傳統工藝,許老師的愛人都對這個傳統工藝失去信心了,很不理解許老師的行為,于是離開了許老師走上了經商的這條道路,都走了十幾年的時間了!
可是如果把這種性格用在漢綾上面可就壞事兒了,因為像這種傳統工藝一定要慢工出細活,許老師也是用心良苦,雖然我有點不開心,畢竟要掃整個院落,但是我卻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許老師一定是看中了我,否則也不會這么磨練我。
或許我也會像孫悟空一樣遇到奇遇,許老師或許在某個夜晚也會將獨門絕技傳授給我,相信我學成歸來之時,一定會給公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后,我贏得了許老師的信任,買下了漢綾的產權。
諸多努力下,公司拿下了設計主權,成功創立了自主品牌,讓漢綾走出了中國,走向了世界,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了這門傳統的工藝。
多年以來,山區小有鎮牧業村部分貧困村民在縣鎮村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積極發展生產,增強信心,自覺致力于靠政策、靠科技、靠勤勞自我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子。但是受到干旱和其它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家庭收入有下滑的趨勢。
我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積極奉獻愛心,分別給牧業村家庭困難,莊稼歉收的阿合買提漢*哈山和常年有病住院治療的清明兩個家庭各資助5000元現金,幫助發展家庭生產和畜牧養殖業,增加家庭人均收入,“小康路上,不讓落下一個人?!?p> 記得《神筆馬亮》里有一首插曲是《挺好個人吶》,曲調歡快,歌詞喜慶:“多好的人吶,徒手蓋大廈,你看他正闊步走來……”
充滿著歡快氣氛,也展現著平凡小人物的偉大。
馬亮在農村各個犄角畫作的時候,建設好了一個美麗的新農村,令人感動。鄉村飛速發展的風光、一幅幅生機盎然油畫,打動了強勢的媳婦,也打動了觀眾的心靈。
只是沒想到,多年后的我也能像他一樣為家鄉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我也有幸上了“感動中國人物″,當上了炎華縣*****、黨組書記,沒有辜負祖父的臨終囑托,點亮了李家家族的榮光。
喜上加喜的是,夫人生了二胎,是個女孩,名字是夫人取的,叫李憶如。
而這個名字的來源,出自夫人童年經典《仙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