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甲去世后,其子廩辛繼承了王位。
廩辛時期,商王朝的官職發展出中朝任職的內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兩種類型。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保、尹”。王朝高級官吏統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并不常設。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內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侍衛武官亞,衛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內服官大致有五六十種,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舊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還有負責出納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亞惟服”。主要是與商王關系密切的軍職官員。三是“宗工”。指負責王室祭祀和某些具體事務的官員。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諸族與普通民眾的官員。
外服官是由邦伯所管轄的地區,這些邦伯分為侯、甸、男、衛幾種,其中許多很可能是方國部落首領而臣屬于商者。卜辭所載的侯有近50個,最著名的有倉侯、舞侯、犬侯、侯告、侯專、杞侯等。甸,卜辭稱為“田”,“多田(甸)”即指許多甸職官員。男,在卜辭中稱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盧任等。衛,作為一種武職,在卜辭中多稱為“多射衛”、“多馬衛”、“多犬衛”等,亦有單稱為“衛”者。
廩辛時期農業生產規模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農具一般為石、骨及蚌制鏟、斧、鐮、刀等為主。畜牧業發達,還飼養六畜,祭祀有時用到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手工業的發展比農業更為突出,在殷都有為王室所專用的青銅器鑄造作坊,當時這些作坊中都有比較細致的分工,有世代從事生產擅長專精技藝的工匠,生產規模之大和技藝水平之高,在當時的世界是罕見的。商業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當時交易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
廩辛過世后,由其弟庚丁繼承商王之位。
庚丁繼位初期,羌方在今陜、甘一帶重新崛起,屢犯商朝,常使商軍遭到很大損失,促使庚丁決定用兵平定西戎。庚丁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前進行全面的謀劃和布置,一面命軍隊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還征調衛、虎、受等幾個部落出兵攻打,打散了蠶叢氏部落,蠶叢氏首領被射殺。庚丁派出了與商王朝關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陜、甘一帶。
庚丁開辟了以殷為中心的田獵場,用于田獵和軍事演習,當然也間接地起到了開墾荒地的作用。但是庚丁晚年迷信巫教,使巫教勢力大增,逐漸危及王權。庚丁去世后由其子武乙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