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楝,別名為白椿樹,觀葉、觀花喬木,初春嫩紅或紫色的葉片,入夏樹冠下部的葉子由紅轉綠,富季相變化,圓錐花序頂生,黃色。
石巖綠道的第二段連接著石頭山公園。在這盤山的生態公園內隨處可見麻楝。
中秋季節,四處煥發著綠意,參天的樹干堅硬挺拔,遮陽婆娑的綠葉讓人不辨春秋。
生活在海濱都市之鵬城,早已習慣了到處的枝繁葉茂的樹蔭和跑道。騎行、跑步、散步都可在這里進行中,叢林穿梭,光影律動。
在足球場邊的綠林中,色彩突然由黃變為綠色。主要作用者便是這默默翻新的麻楝,由紅而綠,生機盎然。
在這一片綠叢林里,我連續幾周過來都能看到很多人。小孩嬉戲、草地閱讀、拍球跳繩......這里成了運動的絕佳選擇。
漫步其中,思緒發散,靈光閃現,全身通透。
看到這色彩的突變,綠色主要支撐者的靜默執著,我不覺聯想到近期關注的團隊哲學。不同特質、個性的個體結合,最大化發揮綜合效能的分合智慧。
在整體匱乏和疲軟當中,需要有一股不同尋常的堅韌力量。不因外界環境和客觀因素的突變而慌亂,它由此支撐起團隊的主要力量源泉,并且與其余能量和資源做好映襯與配合,達成合而不同之功效,起到求同存異之作用。最后,它將看似混亂和各異的力量,匯聚成一片勃勃生機的希望之森林。
經得起風霜雨雪,熬得過春秋冬夏。不受周邊環境的影響,不為困難所動搖,沉著執著,成熟豁達,逆勢而動,了不起的麻楝書寫了這石頭山的常綠。
下山時人們臉上掛著汗。我的短袖棉質T恤也貼在胸前,走到這拐彎處麻楝叢林便有了綠意和涼風。從這紛動的樹葉尖釋放出一股去熱之幽涼,這白椿樹太厲害了,長在這里也太討人喜歡。
這一切都在靜悄悄地發生,似乎白椿自己也忘記了春秋,無煥發生機才是其生命的常態。
麻楝熱忱尚如此,何況奮斗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