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你發什么愣呢?”
我回過神,面前是幾張青澀氣息的面孔。
“沒有,我們繼續吧,講到哪里了?”
“講到第三題了。”
最靠近我的是個身穿衛衣、留著微長頭發的女孩子,她的笑容像明亮的太陽光,絲毫不摻雜著社會上職業氣息。
在她的身后坐著的,是另外一個女生,在她們座位旁邊,同樣坐著兩位男生。
在這個時間線,我們是很好的朋友。
我時常會在這個時間線中來。
我習慣在校園里來回走走,看一看還沒有被規劃掉的樹木,聞一聞空氣的清香——這時還沒有塵土飛逸。在這個時間校園里空無一人,午后的陽光的溫度恰到好處,一切既安靜又充斥著回憶的味道,這是讓人懷念的。
在之后的時間點,我會在課后的自習室內,給這四個人——我曾經最親近的四個人——講一下他們不會的題目,不用擔心我的知識儲備量,世界上所有的書都在我的腦子里,我曾經專門花了一段時間把自己放在圖書館里,與世隔絕,那段日子也很不錯。
講題的時間過的很快,我們坐在這里,探討著各屬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即使是現在這樣親密,也不能抹去他們曾在我內心中留下的傷痕。
廖晨光習慣在下課的時間靠在教室門口的旁邊,看著玻璃窗外面的景色。教學樓外和教學樓內其實并無區別,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那是求之不得的風景,也是極其危險的風景,大人和老師都害怕學生走出教學樓,害怕他們接觸所謂社會風氣,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教學樓內有更多的事情正在發生,其黑暗程度絲毫不亞于他們口中的社會。
廖晨光是受害者之一。
再度來到這個時間的三人,繼續看著廖晨光那無人所知的人生。
如果說世界上能有傷害貫徹人的一生,除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那么我想校園暴力也算是其中的一種吧。
人是帶著欲望出生的,其本身就是一種踐踏著他人成長的動物。在歷史長河之中,人類從沒有坦然的互相合作過,“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廖晨光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受家庭所影響的他在學校中加內向。
但性格哪里有罪呢?只不過是一堆人對一個人的霸凌,是單方面的自我滿足罷了。
廖晨光的學校生涯也沒有什么好說的,即使時光漫長,但無奈一筆帶過。
廖晨光是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個人在絕望時刻繪制的黑白圖畫,他是一刻也不想再這世界上停留的絕望,是一個人對著世界的清晰認知。
原生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傷害,其實在后天是能夠療愈的,如果此人能夠收獲一段珍貴的友情而不是接二連三的背叛,收獲一段彌足珍貴的愛情而不是持續的失去,那么他一定能夠走過一段很好的人生。
但如果都不滿足,迎接他的便是能夠淹沒整個世界的悲哀和絕望。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
在所有人重重地摔完了門之后,他安靜的離開,將門合上。
沒有任何一絲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