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大學,軍訓后放肆的玩了三四個月,于是開啟了另一場高考:自習室—寢室—食堂,循環往復,國慶回家待個兩天就回學校,少了很多的節日,一心一意只為了更好的未來,形容這是一段開掛的時光,排名一直在前幾。
時光的夾縫意外默化成了溝壑。
大二下學期因一段偶遇,嘗試接觸一男生,最終因我不知怎么面對感情沒了后續,前后不過月余,和念木說起這事后續的時候,他不說話,恍惚了會回復:我談了,一個女生追我就同意了。
“真的嗎,恭喜你,那你要好好對待人家女生,漂亮不”
“我知道的,還可以,你為什么分了”
“大概還是不合適,反正也沒發生啥,無所謂啦,我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嘿嘿(o﹃o?)”
“也好,那再聊”
“你有女朋友了,就別找我聊,好好對人家女孩子”
“好,我知道了”
可能他真的太聽話了
課業越來越重,三點一線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很少玩手機也不聯系,固定的時間段電話回復的越來越少,于是第一年等我去見你,祝元旦快樂、春節快樂、國慶快樂、生日快樂……第二年春節快樂、生日快樂…第三年,第三年開始好像生命里從沒出現這號人,杳無音信。
最初的我們是不信友情的消失,也是很誠懇的說出要一定保持聯系的話語,最后,我們跟隨時光漸行漸遠,不是無力而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