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東征恰逢扶蘇病重,病榻上的扶蘇聽聞胡騎侵犯秦地,急遣海東國名將高成之子高權出兵。
高權率四千輕騎跨過鴨綠江,自側翼援助東征軍追擊已經在正面戰場上被殲星弩戰車擊敗的東部單于殘兵。
代將欒布、燕將臧荼等降將出身的武將在戰陣上頗為勇武,表現異于常人,除協助尉伏波將南下的胡騎盡數剿滅外,欒布活捉東部單于,臧荼搗毀向化都尉府,并且順藤摸瓜找出了這件事背后的謀劃者!
幕后主使是藏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衛滿。
衛滿以逃卒之身在遼東起家,受到刀間資助,是陳平的一顆棋子,但他并不十分聽話。
被扶蘇擊敗后,衛滿率領殘匪逃入深山老林之中,一邊積蓄實力,一邊掃蕩東北野人部落,蟄伏十余年,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土匪頭子。
衛滿與東部單于有邪惡的交易,在發覺右北平空虛之后,他們趁機叛秦,引賊入室,好在尚未對燕地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便被尉伏波率部全殲。
不是胡騎與衛滿不能打,奈何東征軍有殲星弩炮戰車,軍事科技差了整整10個時代。
此戰過后,草原上的騎兵沖擊戰術就再也不好用了。
隨后五年,尉伏波在北方統合東胡各部落與匈奴殘部,使偌大的草原諸部盡數為夏秦所用。
而燕趙、齊魯、朝鮮(海東)等地的將帥亦因此與尉伏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些將帥的后代成了堅定不移的伏波黨,使得尉伏波在權力過渡時沒有遭遇任何武力上的挑釁。
其中,臧荼之子臧衍善御騎軍,被任命為長水校尉,統領歸附夏秦的萬余名沒有禍害過秦地的胡騎,作為下次東征的騎兵部隊之一。
欒布之子欒賁善經營軍務,被任命為黃海都尉經營遼東,在第二次東征中被尉伏波召至帳下作為中軍統領,后得以立功封侯。
平定東北的消息傳回咸陽后,黑夫對次子的表現十分滿意。
尉伏波因此得以封侯,時年二十二歲,朝廷眾博士議其封號,以‘冠軍侯’呼聲最為高。
黑夫卻不喜‘冠軍侯’的封號,他言軍中隨他南征北伐定天下者甚多,尉伏波區區軍中新秀,取得些許微末之功罷了,豈能擔起冠軍侯之稱?
于是封尉伏波為宣武侯,爵關內侯,邑七百戶。
第三個五年計劃后,夷州和東北已經正式建立起夏秦政府的有效統治。
第二次東征來了,這次迷航的尉陽不再是主帥。
攝政十八年,宣武侯征東將軍尉伏波發遼西、膠東七萬大軍,水陸并舉,穿過海東國與膠東海峽,遠征南部三韓!
與夏秦關系密切,且受箕子朝鮮和海東侯國影響較大的馬韓人率先歸附,積極充當起帶路黨的角色。
有了本地向導之后,尉伏波率大軍順利登陸,并一路高歌東進,除了在呂國‘國都’外遇到較為激烈的抵抗,余地幾乎聞秦而降,不戰而下!
辰韓人的統領盧綰率領四千辰韓步騎大軍趕到時,面對秦軍包圍呂國都城的數萬人大陣,他愉快的選擇投降。
然后被部下所殺,得其首級獻于東征軍,驗明正身后草葬。
而趁著城外軍隊防備盧綰大軍,有稍許松動這難得的機會,呂雉與呂盈帶百余心腹逃出城外,試圖渡海前往扶桑,留守的士兵群龍無首,呂都不戰而下。
遺憾的是,呂雉一行船遭遇風浪,漂泊到濟州島一帶擱淺。
尉伏波在呂都整頓兵馬,劃分縣域,三韓之地設遼南郡,分五縣,馬韓兩縣,弁韓(呂國)兩縣,辰韓設立辰縣、辰港,作為遠征扶桑的前哨站。
因勞師襲遠,受限于航海技術,第二次東征在征服三韓之后便不再東行。
在得知呂雉余黨的蹤跡后,尉伏波命都尉公孫誠(公孫俊之弟,在朝中任侍郎,因熟悉地形而被尉伏波調至軍中)渡海而擊,呂雉不能擋,遂與呂盈降。
此戰海東侯國雖未出兵,卻出力甚多,承擔了東征軍在半島的泰半糧草輜重,又派民夫車馬協助運輸,才有了東征速勝。
與此相對的是,箕子朝鮮雖然出一千弓手助戰,但是并未起到任何作用。
攝政二十年,半島除海東侯國與箕子朝鮮外,其余地方在得到教化后已經成了與夏秦內陸一樣的郡縣。
對于這個東北角的不算小的侯國,已經傳位給大子的黑夫晚年雖樂衷游山玩水,卻也對此表示過擔憂。
時任攝政的尉破虜于是在進夏王時宴請各番邦屬國的國主、君長,定三韓之地有功的尉伏波也在場。
此宴一反黑夫時期的簡約之風,場面十分宏大,威儀十足,除遼東、西域、嶺南、塞北的四方屬國外,一些仰慕夏秦已久的海外番邦也派使臣甚至國君親來。
在見識到世界第一大城咸陽之后,這些外邦小國紛紛奏請入貢求封。
一些享受到先進科技帶來快樂之后的國主甚至不愿意返回貧瘠的邦國,他們申請留在咸陽,讓夏秦派官吏代理他們治理地方,對此夏王尉破虜欣然允之,當夜就在輿圖上開疆拓土了。
席間,正逢提前安排好的韓姬隨樂舞曲,尉破虜似是無意的對海東候公孫俊問起:“我聽說海東候也想要留在咸陽,現在聽此韓地舞曲,思鄉否?”
尉伏波聞言不著痕跡的將目光鎖定在公孫俊身上,一旦公孫俊表示出異樣的神色,留在三韓之地戍守的精兵和兩遼之地的燕騎,齊魯之地的水師,配合箕子朝鮮的帶路黨可在三月之內速滅海東侯國!
而見識到咸陽萬千氣象的公孫俊早就被花花世界迷了眼睛,他樂呵呵的回道:“此間樂,不思韓!”
面對尉破虜的詢問,公孫俊甚至還提出了一個傻的可愛的請求:“咸陽氣象萬千,海東遠不及也!不如讓本侯與胞弟調換,讓胞弟回去就藩,本侯留在咸陽侍奉攝政。”
一如幼時的癡傻模樣,夏王尉破虜于是放心,放他回去繼續治理屬國。
但!
一旁的尉伏波仍未放下戒心,公孫俊乃扶蘇之子,雖無其父定兩遼、擊匈奴、建海東、破東胡的功業,卻也是個將海東國經營的蒸蒸日上的明君。
雖然他對外宣稱這都是白嬴遺策,但是見過海東侯國盛況的尉伏波卻對公孫俊產生了懷疑。
莫不是效仿昔日的勾踐?
好在海東侯國受到地理因素限制,東西南皆被夏秦環繞,北則為山脈、東胡阻擋,難成大國氣候。
公孫俊將海東侯國經營的不錯,但他的子嗣卻是妥妥的敗家紈绔,不過百年時間,強盛的海東侯國便因貴族尚奢靡、官僚皆腐化等問題衰敗。
直到夏秦第四代皇帝奉黑夫留給后代攝政皇帝的遺詔,頒布推恩令,分海東侯國為海西、海東和遼北三侯國,使得海東侯國徹底絕了坐大的隱患。
后來這三侯國與箕子朝鮮一般自取滅亡,轄地被分為樂浪、遼北、玄莬、帶方、真番五郡。
這是后事了。
......
(第一篇:東北世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