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尋找對策,瑞文五世召開了御前會議。
朝臣們穿著華麗的禮服緩緩走入會場。
“前線兵敗,我們無兵可用。國庫緊張,我們無從斂財。這可如何是好?”瑞文五世開門見山的問道。
一名朝臣說:“陛下,蠻夷雖勇,無非謀財,我們不妨割地賠款,然后再圖大計?!?p> “不可!”武裝大臣說到?!百r款屈辱,尚可接受,割地則萬萬不行。土地乃公民臣下所有,且先王擴土不易,割之易,還之難!豺狼貪得無厭,今日割一地,明日欲來,再割一地,如此往復,無地可割,而豺狼賊甚矣?!?p> “不賠款割地,如何驅逐奔狼賊人?”瑞文五世問到。
“可集舉國之余兵,奮而擊之。臣愿往!”武裝大臣說到。
“精銳尚失,以何擊之?”外交大臣說到。
瑞文五世和朝臣們交流了起來。
“且為之奈何?”
“不妨求援于伊格蘭?!?p> “伊格蘭反復無常,豈可求之?!”
“伊格蘭所求,無非前朝先王所據海蘭等大小城十余座。竊據他人之領土,今日交還即可。宜令邊關將士放開國門,引伊格蘭軍為援?!?p> “此乃引狼入室,萬萬不可!”
“驅除韃虜非伊格蘭莫屬!”
...
經過激烈的討論,瑞文五世最終決定開放邊關,引伊格蘭為援。盡管朝臣中不乏反對者,瑞文五世還是決定無視朝臣的反對。
信史從君雄城出發,騎行一天半,抵達奔流河,乘駁船渡河,前往了伊格蘭。
伊格蘭國王易德華收到信史的消息后,欣然同意。
自從打敗伊格蘭海寇以來,國內再無大的動亂,加上三代君王的勵精圖治,伊格蘭歌舞升平,國泰民安,得到了繁榮發展。
雖然六十年前先王被弗蘭克打敗,被迫割讓海蘭,但如今,伊格蘭軍隊已經做好戰斗準備,易德華正尋找機會以武力謀取更大的利益。
瑞文五世的請求正合易德華之意。
易德華召開了御前會議。
“吾欲應弗蘭克之懇切,興兵伐敵,開疆擴土,何如?”
“先王大敗,割土賠款,弗蘭克乃我朝之敵,怎可出兵相援?”
“此次出兵,可救其于危難,還我疆土,甚善也。”
“非英杰不圖,吾意不在此地,君莫辯矣!”
“臣竊念,興兵勞師,越國鄙遠,難全矣?!?p> “然成則大有裨益。吾意已決,君莫再言曰!”
...
最終,易德華說服了他的朝臣,出兵援助弗蘭克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而風險卻相對小的多。
伊格蘭開始了動員。
動員耗費了兩個月的時間,易德華組織了一萬名伊格蘭長弓手,四千名伊格蘭騎士,一萬兩千名伊格蘭的步兵,雇傭了兩千名北極熊敢死隊。
為了籌備軍費,易德華發起了一種類似于公債的稅款,向他的臣民承諾可以在戰爭結束后返還它們。
伊格蘭軍隊浩浩蕩蕩的向弗蘭克進發。沿途的弗蘭克堡壘和城鎮毫無阻攔。
援軍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