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之十之八九。
月有陰晴圓缺。
季節也有春夏秋冬。
大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只能改變我們自己,和自己和解,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強之路,因為我們每個人,還是要有屬于自己的立身之本的。
01 潛意識塑造自己
先說幾個有用的習慣小確幸。
1 如果腦中一團漿糊,那就早上5點起,戴上耳機,打開純音樂,去用筆在草稿紙上,書寫所思所感。
2 如果生活沒有方向感,那就根據困惑,去書中找答案。
3 如果生活方向感太多,那就勇敢的挨個花時間去試,不要踟躕不前。
02 生活小事
昨天家里來客人了,媳婦的姐姐一家人。本來打算留宿的,說暖氣太熱有點受不了,打開窗戶后,也還不行,后來即使時間晚也堅持要回去。我和媳婦只好選擇接受。
完事后,媳婦開始責備我,說我什么態度。因為客人剛到家的時候,我倆發生了些不愉快。
起因是媳婦“命令式”口吻讓我去買東西,還讓我回來后,再把洗碗池的鍋也刷了。
我覺得家里來客人了,媳婦應該開始“賢妻良母”式,主動承擔起家務。也出于效率考慮的說到,“你去洗鍋吧,這樣我正好買東西回來了,鍋也可以正常使用了。”,
之所以強調效率,是因為我覺得姐姐的孩子們上了一天課,可能早就餓了,所以飯越快越好,再一個飯后還得寫作業。
但媳婦可能覺得我“頂撞”了她,此刻開始就結了“梁子”,懵逼的我,又不經大腦思考的問了一句不該問的話(問完就后悔了):“超市在哪兒?”。
這可好,整好給了個“發泄的通道”。媳婦拿出了進修“獅吼功”,但又不敢特意太放開(因為姐姐在,哈哈)的嗓門,對在門口,馬上出門的我說:“老李煙酒鋪!!!”。
嚇得我一個急溜,趕緊關門走了。
......
整個事件的起因主要就是這樣,再加上一些導火索,比如臨睡前孩子老是哼哼唧唧,而媳婦愛美的待在梳妝臺好久不動,我把長時間哄不住的孩子給她,她一句話懟過來,“我洗完臉,還沒有抹油”,我傻了吧唧,不經思考的說了一句:“你都站這兒快半小時,趕緊摸一下,孩子想睡覺了。”
(我...)
至此,媳婦經由孩子的哼唧,我的催促,再加情緒的憋火之后,終于爆發了。
開始細數我的“種種罪行”,對她“態度不恭”,而我只能被動“裝可憐”,說我今天在廠子里忙了一天,都沒停過腳...
孩子看我倆近距離的“你一嘴,我一嘴”的吵架,怕估計是有些害怕。哼哼唧唧也不哼哼唧唧了,開始沉默的扣自己的指甲玩。
我以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吵為由,提前掛出了“免戰牌”,一個人灰溜溜的出去了,很顯然,我先“舉小白旗”投降了。
(事情過去,今早上開始反思...)
我還沒學會如何和別人相處(暫且稱為問題1)。
還沒學會當媳婦(孩子)和別人同時在的時候,如何對待媳婦,如何對待別人(暫且稱為問題2)。
只相對學會了只有媳婦孩子在的時候,如何對待(暫且稱為問題3),那就是勤快,順從,哄著來,再加笑臉引導,多開玩笑。
對于問題1和問題2,其實概括起來,還是因為我的社交能力的問題,還有一個群體意識的問題。
和別人如何相處,我從上大學開始就變得自卑怯懦,最近朋友推薦的《平凡的世界》里孫利安上大學的例子,我能感受一二。
即便別人都平等看待我,但我還是有些自我看輕自己,覺得自己不行,不配。需要我自己長時間緩解,才能釋懷,才算是真正成熟起來吧。
所以對于問題1和問題2,我因為有些懼怕社交,所以采用群體意識的處理方法,設想老家普遍的待客方式應該是如何的,男的掙錢,女的顧家。我去買菜,這點沒問題,媳婦洗個鍋,表現一點“賢妻良母”,是否也會更好呢?
我這樣想,也這樣做。可能因為這樣,讓媳婦適應不了,覺得和沒人在家,我對待她的方式判若兩人,進而產生了我“頂撞”她,不愛她,不在乎她的感覺吧,所以發脾氣來回應我。
這么一分析呢,好像也的確是這樣。
所以我決定暫且問題3,還是按照問題1的處理方式,順從,勤快就好,保持一致性,盡量減少媳婦心中,我讓她感受到的那種“心理落差”。
對于我來說,媳婦=家,孩子=家,不可割裂,我只能想方設法改變自己,然后在她們遇到困惑的時候,想方設法的調整自己,以她們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導她們。
盡管我的能力不強,但我喜歡學習,我相信可以從書中日積月累的,一點點的找到答案。
03 結語
最近學完了付費課程《文本分析課》。里面提到了做筆記的策略,沒價值,摘抄的可以不記,有價值,尤其是思維分析過程的值得記。
家是每個人的幸福港灣,家和才能萬事興。
心是每個人的精神源泉,心和才能萬事寧。
俯心貼家,日子過慢點,溫暖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