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天馬
如果不包括南極洲,相信一個月球就夠了,但是有傳南極洲的地圖也是有的,那么這個三國的可能性就是為了在南極冰封之前,魏蜀吳的共工氏爭奪南極資源,消滅伏羲族的戰爭。
《漢書·禮樂志》中記載:“太一況,天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云,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為友。”(太一神所賜的天馬,它馳騁萬里,當今誰可與之匹敵,唯有神龍可以為友。)[6]
三國時期,《詠懷》之五記載:“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天馬自西北而來。)[14]
東晉時期,《拾遺記·卷三·周穆王》中記載:“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云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遞而駕焉,按轡徐行,以匝天地之域。王神智遠謀,使跡轂遍于四海,故絕異之物,不期而自服焉。”(周穆王曾駕馭名為絕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輝、超光、騰霧、挾翼的八匹神駿巡行天下。)[3];《晉書·天文志上》記載:“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王良星座是由五顆星組成,其中的四星名字為天駟,其旁的一星名字叫王良,也叫天馬星。)[4]
唐朝時期,《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苜蓿草隨著天馬傳入。)[15]
宋朝時期,《云笈七簽》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忽然看見太一神派遣天馬來迎接。)[16]
明朝時期,《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太一神派遣天馬自天而來。)[12]
清朝時期,《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黃龍飲,從西天馬來。”(天馬從西而來。)[13]
夏啟借助天馬,終于找到了格陵蘭島,原來蚩尤還沒死,這種太陽能充電,在遠古就已經實現。現在的蚩尤就象一部戰車,可以指引九州地名,然而這與之前的書籍正好相差了90度角。
天馬就是翼龍,起碼都要20億年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