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雷神
火折子雖然沒收了,但是還是可以吃飯,就是用錘子,可是哪里有獵物呀?恰巧路過了一群挑夫,肯定是老走這條道,漸漸就踩實了,“此山是我開,此路是我踩,要想從此過,留下吃的來。”為首的名叫洪七,就把擔子給他了,夏侯云一看,就把米面生吃了,把錘子給了洪七。
當晚一抬頭看見天上的水星了,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古稱辰星(西漢《史記?天官書》的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呈灰色,晨星與五行學說聯系在一起),以水的黑色為歸屬,將其命名為水星。因其運動迅速,歐洲古代稱它為墨丘利,意為信使神(古羅馬神話中,飛速奔跑)。
水星表面遍布環形山(與月球和其他衛星相似),其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于非活動狀態。水星無四季變化,行星中僅有它與太陽軌道共振。相等,每自轉三圈的時間在太陽上與繞太陽公轉兩圈。參照太陽的自轉與公轉,每兩個水星年差不多等于一個太陽日。因此,對觀測者所在的水星來說,一“天”相當于兩年。
根據最新的水星模型,一個固體硅酸鹽外殼和地幔,覆蓋著一個固體外核、一個更深的液體核心層和一個固體內核,是對水星結構的描述。水星有相當大的鐵核(約占總體積的57%,以體積計算)。水星有極稀薄的大氣(外逸層,由氫、氦、氧、鈉、鈣、鉀、鎂、硅和氫氧化物等元素組成)由于幾乎沒有熱量大氣來維持,水星的表面晝夜溫差,白天表面溫度可達427攝氏度,黑夜最低溫度可降到-173攝氏度左右,較大。
與金星相同,水星的軌道位于地球的內側,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于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后出現。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48至7.25等,但是它與太陽的距角最大只有28.3°。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于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中緯度,在南半球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