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氏集團的大樓里邁步而出時,一絲涼意襲來。
莫琳不由自主地裹緊了自己身上的大衣,順著自鼻腔呼出的熱氣望向天空,此時那里已經滿是墨色,沒來由地,莫琳嘆了口氣。
這是第四年。
自己已經連續四年拿下了【佩洛茨】——這被稱為小說界的冠冕。即使業界新聞大肆宣揚自己是小說界的冉冉新星,目前自己的新作《Blood Knife》的銷量也毫無起色,這或許是關于自己的坊間傳聞仍然是一片負面評價的原因。
在自己看來,官方的新聞始終都不怎么靠的住,畢竟,全市半數以上的新聞資源也是掌握在自己的好閨蜜諾禾·古的家族手中。
自己和古氏集團的關系就像一把雙刃劍,在這首屈一指集團的贊助下,自然是不愁流量以及宣發,假設自己筆下的著作沒有任何出彩點,在古氏的運營和炒作下也能收獲一大批名與利的資源。
可同時,對于自己本身,也容易被打上各種形形色色的標簽。
想到這些,莫琳聳了聳肩。面前紅綠燈的表示已經由禁止同行的紅色轉變到允許通過的綠色,她快步隱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褪去盛裝,覆上眼睛與口罩。現在的她早已與數小時之前那位聚光燈下的名流判若兩人,誰也不會想到,身旁的這位平平無奇的人就是不遠處巨幅螢幕持續播報新聞眾的主角。
今天的宴會中,借著古氏集團的名頭,不乏有許許多多的名流人物前來赴宴,這些人物幾乎掌控了米茨市的一切,可說實在的,莫琳的確不擅長應對社交這種麻煩事情。
太多無關重要的禮節,太多面具與虛偽。
諾禾在這種場合如魚得水,就算她稍有怠慢之處別人也說不得什么,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她是古氏的千金小姐,他人不能評價,也不敢評價。
可莫琳卻只能崩著一根弦,自己要時刻盡善盡美。
自己現在雖然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只是借助了古氏的平臺,至于名氣,那都是一幫趨之若鶩的人跟風評價而已。
一無所有,說起來,自己真的是一無所有。
甚至說,莫琳都沒有一個能稱之為“家”的地方。打記事之日起,莫琳便早早的進入了學堂,居住的地方也是類似于福利院的機構,至于親生父母,那更像是一個概念。
畢竟每個人都應該是有父母的。
寒風中,耳機里傳來的是溫暖的女聲:“居無定所的人啊,在浩瀚的星空里,是傷心的蒲公英。”
與諾禾的相識,更像是一種命運的捉弄。居住處恰好是古氏旗下的一眾建筑,而諾禾·古與邁門·古也是恰好在一次游玩時心血來潮想去看下這棟屬于集團的建筑目前運轉如何,而自己與諾禾僅回眸一眼,這個活潑的女孩就拉起了自己的手。
這種萬中無一的幸運,恰到好處的來到了莫琳的頭上。之后自己一直受邁門·古的資助開始學業,為了證明自己配的上這份資助,莫琳最后也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之后受諾禾的邀約,兩人共同出國上了一所學校,完成了留學旅程。回來時,自己就全心全意投進了寫作生涯,而諾禾也順利成章的接過了一部分古氏集團的業務,直到今天。
是自己的一番堅持,才讓諾禾放棄了用私家車接送自己的想法。莫琳還是喜歡這種腳踏實地的安全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她有些擔心如今的名利,腦海中下意識覺得這一切不過是空中樓閣,不知什么時間就會消失不見,對于這個世界而言,莫琳總覺得有一種不真實感,而她心中那一種好奇的沖動伴隨著這一種不真實也愈加躁動。
這個世界總有自己要探索而去發現的東西,她想。
走過了馬路,莫琳放緩了腳步,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天空。在城市繁華霓虹燈管的映射下,哪里還有星星的影子?可莫琳還是癡癡地望著,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良久,莫琳掏出手機,點開了計程車APP。輸入了一個地址后,莫琳點擊下單,隨后便在路邊等候司機。但她也并沒有閑著,從兜里掏出了一個迷你筆記本。
翻開,紙面上鋪滿的是如蚊蠅般密密麻麻的字體,那是莫琳為自己的小說而記錄下的靈感,目前莫琳著作之一的《Blood Knife》仍在連載,而那些零碎的小字,正是莫琳為篇章連載的靈感來源。
“這一段的情節,就定在晚上……”
之所以說是“之一”,是因為莫琳的小說已寫了好幾部,但基本都是以中長篇結束,《B·K》可以說是她真正開始連載的長篇小說,所以對莫琳來說有一種特殊的含義。
車輛沒一會就來到莫琳面前,在司機再三確認了目的地之后,車輛才緩緩駛動。
不遠處,一點火光熄滅。煙霧被男人從口中吐出,煙頭被扔在腳下,被他用腳跟碾滅,他回頭鉆進停在旁邊的車里,車中駕駛位上還坐著另一個男子,他正歪著頭看向窗外,聽到外面的男人進來,便回過頭去:“她走了嗎?”
剛鉆進車里的男人點了點頭,“跟上去吧。”
車子緩緩發動,消失在了巷口。
出租車上。
“我真佩服您,在這個時間敢去伏斯勒區。”司機說。
“因為有活動。”莫琳淡淡回應道。
“真不愧是年輕人,”司機說,“是那個最近很火的探險活動吧。”
兩人口中的活動,是最近在媒體平臺上爆火的試膽活動。其實這個活動一直存在,最近的爆火只是在幾個粉絲量很多的本地博主帶動起的意外,但對莫琳來說一點并不意外。
因為她就是這個活動最初的幾個發起人之一。
“我就停在這里了,剩下的路還得靠您慢慢走。”司機揚長而去,莫琳站在路牌下,早已銹跡斑駁的金屬路牌上,仍可以依稀辨認出“伏斯勒區”的字樣。
《B·K》是以恐怖元素為主的小說,而伏斯勒區——米茨市廢棄已久的工業區,也是眾多都市傳說的發起地,正是一個絕佳的取材地點。
而米茨市的人稱這里為“無人區”,更為這個地方添上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關于伏斯勒區的廢棄,網絡上許多人眾說紛壇。有人說,那里最初是國家秘密的生化研究基地,在一次研究失敗后,國家為了防止消息傳播,將那里封鎖;也有人說,那里發現了外星不明生命體,由于不明生命體的作用,那里被作為生物禁區封鎖。
其中流傳最廣泛的,便是莫琳小說《B·K》中的原型角色——手提血刀的男人。據說,在伏斯勒區內游蕩著這么一個不明的生命體,他手中拿著一柄巨大的方形屠刀,刀上是終日未干的鮮血以及泛黃的銹跡。男人的面部被白色泛舊的紗布覆蓋,看不清他的臉,他的一條腿似乎是瘸的,但是行走地飛快,他的身形高大無比,那柄有一人多高的刀被他拖在地面上,就像是玩具一般。他就如此在這片無人區內游蕩著,誰也不知道他從哪來,只知道如果被他發現,便是難逃一死,他只知道取走生命,是為殺戮而生的機器。
之所以流傳最廣,是因為網絡上竟然有這個男人的真實視頻。可上傳至網絡上的視頻不是高糊版本就是極度晃動看不清,而且大部分都是上傳之后沒過幾分鐘便被下架,因此關于這個不明生命體,許多人也分不清這是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