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啊,如果愛你能夠讓我掌握你,我愿隨你上天入地永不悔。
數學啊,如果恨你能夠讓我征服你,我愿咒你千百年不得好死。
可偏偏就,我愛也不得,恨也不得。
斷寸腸,千古恨。
——題記
一個人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那臨死前難解難分的離愁別緒,面對那份虛脫,有著恐懼,憂傷,懷念,更有著毅然前行的動力。
天空中飄散著一種聲音,幽幽如泣,似在訴說著心中一段凄涼的愁——
“作為一個人,是多么辛苦啊!為了考試,想睡卻不能睡;為了減肥,想吃卻不能吃;為了禮教,想動卻不能動。”
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劫數,難道不是嗎?想想看,我們熱愛生活,但我們首先要接受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
盡管現在是眼球凝固僵硬了,思想凍成冰的鬼魂,那書頁上風暴似的喧囂也會追得你走投無路;盡管饑腸轆轆,似乎都能聽到胃脈的搗鼓聲,那“衣帶漸寬終不悔”的魔咒也會將你打得頭破血流;盡管累積的壓力潛入心房,摧毀著人們的考慮神經,但是那份堆集的痛苦若是到達了一定限度,它也會將人的心智撞擊得潰不成軍。
經歷過這樣的劫數,卻還能保持面不改色的愛戀,可以說,這樣的人往往會造成愛恨不清,混混度日。
好像是從小就開始了思考,才上小學,做的就是“是非題”,在兩個中挑出一個;再以后,做的就是“單選題”,四個當中只能選其一;然而再大些,做的就是“多選題”了,四五個,或是更多的選項中,擇出那眾人期盼的答案。可至今,由選擇題演變到了“無選擇”的問答題,在那多形態的符號中體驗著只有精明人才懂的數學游戲。
有人說,一件事物,若是喜愛它,就要不怕被它排斥,要弄懂它,要徹徹底底地愛它,可萬一要是愛它不成,或是太愛它了,但仍不懂它,那就是轉愛成恨,萬毒的恨意引發出揪心的痛,那痛過后,就會是一望無際的愁,就如千古愁。
那對于數學,我到底是愛它不成,產生了恨?還是太愛它卻又不懂它,產生了愁?愁恨交織,倒入愁海,哪里又是出口?
歌德說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找到一個宏遠的目標,并下定決心實現它。”那對于數學呢?若是連那遠大的目標沒了,又是否失掉了那重要的一部分,只是這重要的部分,是生命中的嗎?真希望它不是。
根據政治學原理的說法,有一段文字我想是再貼切不過了:
如果你不經過“眾里尋他千百度”,怎有“驀然回首”的喜悅?如果你不曾“入世”,又如何“出世”?如果你不曾“執迷”,又如何“頓悟”?
這段話是說必須主動去了解它,才會有收獲嗎?可為何了解它,會讓我如此不堪,看著生命中的時間消耗在沉默中,那分分秒秒的死亡,是否就證實著數學它對我早已產生了抗體,任我如何侵入,也炸不出一方路來,無光亮,無盡的黑暗,陰郁。
還有一個“數學天才”創造了文學史上的新詩體,至今讓我望塵莫及——
“∵憂愁是可微的,快樂是可積的
∴從今天到正無窮(左閉右開)的日子里,幸福是連續的
又∵我們的意志的定義域和值域是R
∴希望的導數是肯定存在且恒大于零的
好運的函數圖像是隨著坐標時間的遞增而嚴格單增且無止界的
一切困難都是△〉0的有實數解
錢包里的進帳是等比數列且首項大于零,公比大于一的
綜上,
青春是無極限的。”
想必,這位“數學天才”一定是個數學高手,都已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了,這可是我練到走火入魔也出不來的成果。可以說,至今,我仍在研究這詩里數學術語里的解體方式,和別人相比,真的如一個路也走不穩的孩子同參加競賽的飛人。這更讓人愁乎其天。
對于數學,要用多少個公式才能組成一個題干?
對于數學,要用多少個細胞才能拼湊成一個思路?
對于數學,要用多少個淚花才能融匯成一個海洋?
那是我始終不能觸及的傷,化成一片憂愁的葉,無方向地前行……

零點散了
故事解析:當時對數學的熱愛程度,可能是多了個寫文章的話題。現在覺得還是全面發展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