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柴梓干啞的聲音在殿內響起:“路尚書,目前燕京城能調動的兵馬有多少,恐怕韃靼不日就將兵臨城下。”
兵部尚書路行之回道:“燕京城內,短時間內能調集的兵馬,只有十萬。”
柴梓又問道:“韃靼此次有多少兵馬?”
“回王爺,有十五萬之眾。”那送軍報之人說道。
眾人一聽,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們此次出征的首領是誰?”
“是烏托,韃靼首領忽達爾的親弟弟,也是韃靼有名的大將。”
“路尚書,按他們目前的行軍速度,何時能來到京城?”
“回王爺,明日黃昏之前,韃靼大軍或能到燕京城外。”
“諸位可有何退敵之法,都說說吧。”
柴梓環顧著殿內的大臣們,可一時間殿內寂靜無聲,無人說話。
路尚書站出來說道:“王爺,老臣以為,韃靼大軍遠道而來,縱然作戰勇猛,但人數眾多,糧食供給是個問題。我方守城,當堅壁清野,等到他們無糧可吃,大軍自然無以為繼。到時自然退兵。”
徐英昌說道:“王爺,路大人說的有理。臣附議。”
“丁相,您以為如何?”
丁廉書沉默許久,方說:“如今軍力敵我懸殊,實在不宜與韃靼硬碰硬,微臣也贊成路尚書的建議。”
“我不贊成。”柴梓說道。
眾人吃驚地抬起頭,望向坐在龍椅旁邊的毅王,心里紛紛道難道你還有什么妙計。
“如今皇帝薨逝,正值國殤。燕國上下定然哀痛不已。我曾看過兵書上寫道,攻敵之計,攻心為上。我想,我方派出的軍隊,如若能化悲痛為力量,也說不定能扭轉戰局。所以我主張,全軍出城迎敵,背水一戰。”
“王爺,請三思啊。”路尚書說道。
“我意已決,如今皇上駕崩,新皇尚未選出。我暫代主政之職,此戰,我愿與燕京城共存亡。”
“老臣誓死追隨王爺。”丁廉書說道。
“臣等誓死追隨王爺。”眾大臣們紛紛附和。
“好,戶部尚書聽令。”柴梓說道。
“臣在。”
“到京城內百姓家召集人手,男子負責到城外修葺戰壕,運送武器,女子中條能干著,組成醫療隊,等戰事一結束,好救治傷員。男子中如有愿意隨軍作戰的,每戶賞白銀十兩。”
“是。”
“禮部尚書聽令。”
“臣在。”
“特殊時期,國喪從簡。今日派人到燕京城中各處安撫民眾,既要舉國哀痛,又不可哀傷過度,需讓百姓感受都戰時之勇,而不是逝者之悲。可明白?”
禮部尚書想說不明白,可是不敢:“臣明白。”
“兵部尚書聽令。”
“臣在。”
“明日午時之前,調集十萬兵馬。”
“是。”
“明日黃昏,如韃靼軍來戰。我方即出門迎戰。眾位將軍聽令。”
殿內一眾武官答道:“臣在。”
“陳武揚守東直門,楊飛虎守西直門,王玄武守安定門……”柴梓將燕京城內八個城門都安排了守將。
“德勝門,我來守。”
眾大臣一聽,紛紛上前勸阻:“王爺,不可啊,您一旦有個閃失,燕國可怎么辦啊。”
柴梓抬起手,示意眾人勿要再說:“出戰之時,丁相全權負責燕京城內狀況。明日黃昏,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此為死戰之時,守城將士,必要奮勇殺敵。傳我軍令,凡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后隊斬前隊。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注]”
眾人聽得心驚膽顫,卻又不敢反駁。
柴梓安排完,命眾人退下,只留下丁廉書。
“丁相,如若我此次遭遇不測,還請相爺國事為重,只要能保燕國安穩,百姓安康。這個皇位誰來做,都可以。”
“王爺,其實您不必親自上陣迎敵。”
“相爺不必再說,我自幼長在燕京,總要為這里盡些力。宮內宮外,也還請相爺多加留意。我先回府休息一下,明日還要出城迎戰。”
丁廉書點了點頭,行禮送走了柴梓。
柴梓回到毅王府,在書房中展開紙筆,寫了一封家書,裝入信封之后,把當歸叫來。
“當歸,這封信交給你。你現在出城去,找個地方躲著,如果明日韃靼大軍退去,你便直接回來,如果明日燕京城破,你便把這封信送到棋盤山上夫人的手中,可聽明白了。”
“王爺,我想留在您身邊。”當歸哭喪個臉說。
“別鬧,如果你這封信送不到夫人手上,我就算死了也不得安生。還不快起。”
當歸一聽,眼淚都泛起了淚花,可是無法,不得不聽命出城。柴梓安排好了后事,心道,夫人,如果此次我不能平安,先走一步,你和孩子一定要保重啊。
今日柴梓早早便入睡,竟然一夜無夢。第二日起時,只覺比往日更神清氣爽。吃飽了飯,柴梓出門進宮。到了午時,路尚書已把十萬大軍湊齊,柴梓帶著眾將去校場點兵,昨日在殿中說過的話自然又重復了一邊。
黃昏十分,當韃靼將軍烏托帶著十五萬大軍趕到燕京城外時,萬萬沒想到燕國的大軍已經迎著烈烈西風,軍旗招展,在外迎敵。烏托的軍隊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只聽鼓聲震天,不知誰喊道,殺呀。燕國的軍隊如出弓的利箭般,向烏托的軍隊殺來。
一時間喊聲震天,兩軍幾盡肉搏,廝殺遍地。燕國的軍隊雖人數少,此時卻勇猛無比。韃靼的軍隊平日也驍勇善戰,可如今跋山涉水而來,又未經休整,直接上戰場,便是鐵打的軍隊也撐不住。終于,在燕國軍隊的奮勇殺敵、死纏爛打、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中,這群遠道而來的軍隊終于抗不住了。
“撤退。”烏托喊道。
撤退的號角響起,韃靼軍紛紛撤退。可是燕國軍隊已殺紅了眼,只要看見穿韃靼軍服的人便本能地揮刀砍去。
在天將破曉的時候,戰爭終于結束了。戰場上彌漫著血腥的氣味,尸體堆積如山,戰場上活著的人,終于只剩下燕國的士兵。
“王爺,我們勝了。”站在柴梓身邊的一個副將說道。
柴梓仿佛還沒回過神,雙目刺紅地看向天邊的第一道朝陽,口中呢喃道:“結束了。”
注:見《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