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臣)參見蜀國皇帝(陛下)!”
進入蜀國皇宮政殿之內的陳浩和孫遇,他們二人分居左右,并肩而立于堂前,面朝著端坐于堂上的孟昶,躬身拱手施禮道。
盡管陳浩和孫遇二人都是對孟昶進行參拜,有所不同的是,孫遇作為蜀國的禮部侍郎,躬身的幅度較大,而假冒成宋國使臣的陳浩,只是微微傾了傾身子。
對于陳浩的這個小小的舉動,無論是端坐于堂上的蜀國皇帝孟昶,還是位列左右兩班的蜀國文武百官,都看得是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即便是如此,孟昶還是擺了擺手,客氣地說道:“宋國使臣,孫侍郎,免禮?!?p> 孟昶把話說完,孫遇便持笏站到了左班之列,陳浩則是持節站在原地,目視前方,抬頭挺胸,朗聲道:“蜀國皇帝,外臣身上有我大宋官家的親筆書信,為了不勞煩蜀國皇帝費神閱覽,外臣便在這朝堂之上,念于蜀國皇帝和蜀國文武百官聆聽?!?p> 把話說完,陳浩就在蜀國的朝堂之上,當著一眾蜀國文武百官的面,從身上掏出來國書,撕扯掉封印,打開國書,振振有詞地誦讀道:“蜀國皇帝孟昶老弟,吾乃大宋皇帝趙匡胤,今次派遣吾大宋禮部侍郎王炯出使蜀國,實為修兩國之好,還望孟昶老弟莫怪。
“不久之前,我大宋幾十萬禁軍平定荊湖、武行兩地的叛亂,解救兩地處于水火之中的黎民百姓,使兩地百姓有田可種,有飯可食,有衣可穿。燃,吾聽聞巴蜀之地的黎民百姓,多有無田可種、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者繁眾,令吾深感痛心。
“吾知孟昶老弟乃以明君典范,心善人慈,被蜀國朝中諸多佞臣遮蔽,才不識百姓疾苦,以致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吾治下大宋境內民富國盛兵強馬壯,愿解救巴蜀之地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助孟昶老弟鏟除朝中奸佞之臣,還請不要推辭。
“現我大宋三路大軍已在蜀國東北兩側邊境整裝待發,只待吾之發號施令。吾給予孟昶老弟一月余的時日考慮。若是孟昶老弟在一月時日過后,仍然拒絕吾之好意,為了巴蜀之地的百姓能早日安居樂業,吾不得不發兵討伐蜀國朝中奸佞之臣,還望孟昶老弟慎重考慮?!?p> “出使蜀國之宋使王炯,是吾信任之人,孟昶老弟只要應允吾宋軍相助入蜀,可開些許條件,告知宋使王炯便是,吾皆盡答應。文行至此,不再贅述,遙祝吾弟孟昶一切安好?!?p> 在陳浩說出要把趙匡胤給孟昶的親筆書信當眾誦讀時,就已經讓朝廷之上的蜀國文武百官們感到萬分錯愕,因為按照以往的禮節,外國使節出訪蜀國,若是有國書的話,是要呈送給蜀國皇帝孟昶一個人過目。
可是,讓這些蜀國文武百官們大跌眼鏡的是,這位看上去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宋國使節,竟然打破了以往的慣例,俱都覺得陳浩太過于狂妄和囂張。
接下來,當這些蜀國的文武百官們,聽完了陳浩所誦讀的書信內容后,更是一個個氣得跺腳,若不是陳浩不是宋國的使節,而是蜀國官吏,他們即便是在朝堂之上,恐怕都會一擁而上,把如此編排他們的人打翻在地,非群毆致死不可,他們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些能夠參加早朝的蜀國官吏當中,幾乎都生活奢靡貪污受賄徇私枉法,沒有一個兩袖清風之人,正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就是這個道理。
聽完陳浩朗聲誦讀完書信內容,不僅讓滿朝文武官吏們對此恨得牙癢癢,就連坐在堂上的孟昶,也覺得宋國皇帝趙匡胤欺人太甚,從這書信的內容可以看出來,分明就是一封隱晦的勸降書。
更加讓孟昶覺得自己面上掛不住的是,原本這封信的內容只是讓他一個人看,結果卻被這個宋使當眾念于眾臣聽,不出三日,整個成都恐怕都會知道此事,肯定會搞得蜀國上下人心惶惶。
“你這宋使,不遵從兩國交往的禮儀,既然是宋國皇帝的親筆書信,應當呈送給朕一人過目,你怎在這朝堂之上念于眾人聽,實在是可惡至極。難道你就不怕朕治你的罪么?”怒火中燒的孟昶,怒目圓睜地盯著站在堂下的陳浩,大聲呵斥道。
不等陳浩答話,立于堂下左右兩側的蜀國文武百官們,見到他們的皇帝對陳浩大聲呵斥,便就紛紛持笏而出,齊聲奏請道:“宋使狂妄至極,方才誦讀宋國皇帝書信,羞辱陛下和我等眾臣,懇請陛下斬殺宋使,揚我國威。”
孟昶方才當眾訓斥陳浩,只是發泄一下心中的怒火而已,若是真的讓他斬殺宋使,他是斷然不敢的。
因為此時的孟昶心里頭跟明鏡似的,宋國目下已經非常強大,若是他真的斬殺了宋使,自然會激起宋人的憤慨,到時候,宋軍更是有了正當理由攻打蜀國,恐怕是正中了宋國皇帝趙匡胤的下懷。
持笏出列的一眾蜀國朝臣,看到端坐于堂上的孟昶,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他們先是左顧右盼面面相覷了片刻后,繼續對孟昶進行試壓,齊聲高呼道:“懇請陛下斬殺宋使,揚我國威!懇請陛下斬殺宋使,揚我國威!!懇請陛下斬殺宋使,揚我國威?。?!”
看來,在一千多年的古代社會,這些古人們也明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道理。
“宋使不可斬殺,來人,把宋使單獨關押在天牢的一個牢間之內,聽候發落。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準靠近關押宋使的牢間半步?!泵详破扔谝槐姵嫉膲毫?,當即就做出了一個慎之又慎的決定。
就這樣,這才假扮成宋國使臣王炯的第三天,陳浩就被蜀國皇帝孟昶關押在天牢之內,這是他此前所始料未及的。
就在方才當眾誦讀趙匡胤寫成孟昶的親筆書信一事,陳浩也是臨時起意,覺得昨個兒孟昶在宮中設午宴招待他,孟昶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私下拿到趙匡胤的這封親筆書信,不想把書信的內容傳揚出去。
陳浩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當著蜀國滿朝文武百官的面,把書信的內容宣讀出來,就是為了借此讓蜀國上下人心惶惶,同時,也讓蜀國的百姓們得知,宋軍攻打蜀國是為了解救他們,進而獲得蜀國百姓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