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好……嗯……我知道了,謝謝您,霍金斯中校。”
等電話那頭掛斷,多米尼克才放下聽筒,已經連續數日未平的眉宇總算舒緩了一些。
“難得的好消息。”多米尼克嘀咕了一句,隨后命令傳令兵道,“叫羅貝爾少尉過來。”
傳令兵起身干脆利索地敬了個禮,隨后跑步離開了多米尼克的居室。
沒錯,現在多米尼克并不在機場,或者說,整個團都失去了機場。原因無他,城防司令部認為,在亞眠已經淪陷、蘇瓦松和貢比涅戰線僅存在于直面上的情況下,將航空部隊再部署到城東北的野戰機場已經是一個非常冒險且無意義的舉動。
沒有將機場放在戰線前的道理,更何況第二航空團現在基本上只剩人員了,飛機毀的毀、摔的摔。就算沒被德國人擊傷,連軸轉一樣的戰斗讓飛機的小毛病變成大毛病。羅貝爾的那個僚機勒布朗,起飛的時候就莫名其妙掉了左起落架——明明前天被德國佬打壞的起落架是右邊的。
不管怎么樣,迫降吧。這一迫降又卷了螺旋槳,別壞了幾個汽缸軸倒是小事,關鍵是發動機主軸扭曲變形,和那門伊斯帕諾-絮扎軸炮糾纏得難解難分,地勤立刻就沒了辦法:要么將發動機全拆,想辦法解開發動機軸跟機炮炮管擰成的螺旋;要么就大力出奇跡,直接把機炮硬拔出來。
無論是哪個辦法,飛機一時半會都沒法修好。等到撤退的命令下達,這架還有得救的飛機就只能被拆成架子,然后帶走零件,燒掉機身。
處理掉最后幾架狀況惡劣的戰機之后,一行人就進入了巴黎,在市區小住幾日之后,再根據城防司令部的命令轉移到新的機場。
結果司令部好像把他們忘了似的,讓他們在伊芙里區一住就是三四天。
直到今天,也就是六月一日,城防司令部才打來電話,盡管依舊不是通知他們轉移陣地的,但至少證明了第一戰斗機聯隊第二航空團仍未與上級失去聯絡。
多米尼克坐在旅社的破舊沙發上,伸出食指輕點茶幾,直到住在他樓上的羅貝爾敲門進來。
“剛剛不是回家看了看嗎?家里情況怎樣?”
“家里人都不在,中校。”羅貝爾尷尬地笑笑,“本來只是想探望一下薇爾莉特阿姨,結果她也上前線去了,就連霍金斯老板都被征召進了城防司令部。”
“剛剛我還跟他通過電話,八面玲瓏的人在哪里都好混,他現在已經是城防司令部與政府的聯絡員了。此外,他還告訴我一個好消息:讓長官已經順利脫險,去了英國。霍金斯中校讓你不要掛念。”
聽到這個消息,羅貝爾頓覺輕松:“他沒受傷吧?”
“受了點小傷,不過不致命。”
“司令部對我們的安排呢?”
“他讓我們不要著急,現在司令部里事務繁雜,簡直是一團亂麻,暫時還沒空安排我們這些沒有飛機的飛行員。”
“看來飛機庫存告急了。”
多米尼克肯定了這個猜測:“所有位于巴黎的兵工廠全部都要搬遷,去波爾多,甚至去北非。雖然我們的MS(莫拉納-索尼埃)廠房并不在巴黎,但巴黎的機炮、機槍基本停產,發動機的生產也大受影響,那邊總不可能手搓戰斗機。”
“說的是,中校。”
“所以就在巴黎休息一下,多看看首都的街道吧。”多米尼克話里透著一股難隱的悲意,“即使巴黎還能守住,肯定也會被炸得破破爛爛的。”
“我會的。”
德內爾的情況并沒有霍金斯說的那么樂觀,但是也確實沒糟糕到哪里去。除了肩膀骨折的地方第三次開了刀以外,別處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傷勢了。
英國軍方給予了他相當高的禮遇,居然以英國將軍的規格接待他。他一問才知道,原來丘吉爾首相已經“欽定”他的部隊為“英法友誼的象征”。
這樣的事情讓他感到無比荒謬,因為說實話,5月31號的戰斗跟他幾乎沒有什么關系。從戰斗一開始,局勢就完全失控了!
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那個勇猛卻有些魯莽的孩子——菲德爾二等兵——說起。他在德內爾取走他身上的反坦克手榴彈時,便用手勢示意其他警衛員按住德內爾,然后自己舉著反坦克手榴彈沖殺了出去,扔手榴彈的時候還喊了一句“法蘭西萬歲”。
德內爾當然感激菲德爾代替他去炸坦克,可后面發生的事情就讓德內爾心情復雜了起來。在主陣地上的48團1營和95團3營本以為面對如此多的敵軍,德內爾帶走的小隊不會再冒險襲擊。韋伯和瑪麗兩人已經商議好,自己派人隨便扔個反坦克手榴彈當信號使,熟料這個時候,菲德爾搞了這么一出。
反坦克手榴彈爆炸的時候,兩人還在討論,等他們的注意力被爆炸聲吸引過去的時候,正好看到一個瘦弱的法國軍人被德軍擊倒,德軍縱隊也因突然停止前進而擠成一團,一時間產生了小小的混亂。
前出部隊身上全是泥漿,根本無法分辨軍銜,但是他們居然下意識地認為發起沖鋒的那個人就是指揮官德內爾。指揮官的“英勇”和“犧牲”極大地鼓舞了兩營士兵的士氣,于是——
“戴澤南少校已經發起了進攻,這就是消滅敵軍的最好時候,戰士們!沖鋒!法蘭西萬歲!!”
然后……就……
德內爾也只好帶隊發起沖鋒,以策應全線進攻的戰友,95團2營先沖入坦克之間,引起德軍的進一步混亂,緊接著大部隊就到了。由于德軍全部集中在道路上,坦克互相阻擋射界,火力完全施展不開,法軍這一沖鋒,居然直接與德軍展開了近戰!
隨后為了徹底消除敵裝甲部隊對坦克的威脅,德內爾派傳令兵告訴對這一場景瞠目結舌的英國人:不要擔心誤傷友軍,讓反坦克炮盡情輸出。
這場戰斗終于還是以法軍的小勝而告終,畢竟德國的第九裝甲師是入侵波蘭前才組建的新部隊,跟48團和95團這樣的老派常備軍素質還是比不過。雙方指揮官都沒法子指揮的時候,自然是老兵能占上風。
更何況還有英國的4門反坦克炮不斷扮演著游戲平衡者的角色。
雙方從八點打到十一點,英軍的援軍先到了,終于把損失過半的法軍換了下來。德內爾的部隊這下可出了大名:步兵沖坦克,跟德國佬主動打白刃戰,還幾乎戰而勝之。這是何等的勇壯!
而左臂又被德國人撞到的德內爾選擇在戰斗結束后把韋伯和瑪麗兩人罵了個狗血噴頭。
不管怎么樣,英國人已經把法軍的英勇宣傳出去了,德內爾也不好再多說些什么,只能帶著假笑假笑苦澀地面對亞歷山大中將的表彰。
無論如何,他們還是成了“法國日”的最早一批受益者。
5月31日晚,德內爾和剩余的部下抵達了不列顛多佛爾。英國的城市同樣在積極備戰,準備應對德軍可能的登陸和轟炸。德內爾透過醫院二樓的窗戶看到,多佛爾的大街小巷已經壘起了沙袋堆成的掩體,除了撤回本土的士兵外,當地的民兵同樣持槍巡邏,維持秩序。民兵的武器非常凌亂,有些人居然干脆拿的是馬提尼·亨利這個級別的老槍。
德內爾搖搖頭,回到了病床上,心想:不知道英國人還能不能搜出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剩下的罐頭。
在德內爾撤離后,敦刻爾克的槍聲直到6月4號才完全停下。到那時,法蘭西的局勢再度惡化,馬奇諾防線的大部分筑壘地帶都被放棄。魏剛上將向雷諾總理宣布,現在的局面變成了法軍60個師需要在從阿布維爾到斯特拉斯堡這一條漫長戰線上,對抗德軍100到120個師。
“魏剛還強調,法蘭西面臨的挑戰不止在前線,還有叛徒隨時準備背刺共和國政府。”桑波爾照常向好友霍金斯通報國防部的最新消息。
“是極右翼吧?”霍金斯舉了舉手中將要向國防部提交的報告,“我這里就有好幾起士兵叛逃以及極右翼軍官散布失敗主義言論的案子。”
“是法共。”桑波爾說的話令霍金斯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魏剛將軍認為,法共將會在近期于巴黎發動起義。如果總理不重視起來,法國將會重蹈1870年的覆轍。”
“恕我直言,1870年堅持抵抗普魯士入侵的恰恰是公社,而不是第一時間跑路到凡爾賽借師助剿的梯也爾。”霍金斯簡直無力吐槽魏剛的發言,“我們城防司令部都沒有感覺到任何工人起義的跡象,魏剛從哪里知道的?國防部二局提供的報告嗎?”
“國防部二局提供的報告恰恰相反,法共雖然一直相應莫斯科的號召,將現在的戰爭宣傳為‘帝國主義的狗咬狗’。但是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法共組織罷工或暴動的證據。把報告放在這里吧,霍金斯。”
霍金斯隨手將自己帶來的報告丟到凳子上,桑波爾接著告訴他一個更加勁爆的消息:“你知道幾天前魏剛對政府撤出巴黎做什么評價嗎?”
“什么?”
“他居然說‘政府必須留在巴黎,等待被俘虜’,甚至還說這是有先例的。”
桑波爾以尖酸的語調模仿著魏剛的聲音:“當蠻族入侵羅馬的時候——那時的蠻族就是我們——元老們繼續在元老院議事。蠻族打破大門,拉扯元老的袖子,元老用拐杖到了他,于是就被屠殺。這種態度不無壯烈的一面。”
“這算什么話?!”霍金斯勃然大怒,“我的朋友在貝爾格跟德國人拼刺刀,這叫壯烈!他這只是在引頸受戮!”
————
應該是本卷的最后一章了。
本章故事性不強,大家就當歷史書看吧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