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二次元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

第四章 出征(5)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 超人日丹諾夫 3831 2021-06-22 21:01:45

  英國人行事永遠那么讓人惱火。

  在軍情六處搞到一份內容模糊的“海獅計劃”后,整個英國都繃緊了神經。已經與德國空軍殊死搏殺了數日之久的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和戰機儲備也開始告急了。

  由于皇家空軍是本土作戰,還有雷達站的協助,目前德軍的損失是他們的兩到三倍。但這并不意味著皇家空軍可以游刃有余地抵擋德入侵,因為它的有生力量基本都在法國送光了,而足以與BF-109抗衡的噴火戰斗機產量還沒上來,這就使得經歷了一周血戰的皇家空軍逐漸力不能支。

  因此,荷蘭的、比利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波蘭的,當然也有法國的——所有流亡到不列顛的飛行員們都組織起來,駕駛著英國或自己帶來的戰機與皇家空軍并肩作戰。

  除了自由法國的這二十來個飛行員,對,除了他們。

  英國人給出的說法是,這些個法國飛行員曾參加或謀劃過反對英國政府的示威,英國方面自然對其難以信任。在法國上下對“弩炮行動”極為憤慨的情況下,這些飛行員升空后直接開著飛機飛去法國怎么辦?

  英國方面還特意點了羅貝爾·克呂爾少尉的名字,稱尤其不放心他。

  這件事令自由法國上下哭笑不得,克呂爾的父親德內爾就是自由法國的領袖之一,羅貝爾還能“駕機叛逃”?

  更過分的是,英國人還擅自把羅貝爾他們開來的幾架D.520和MS.406拉去工廠拆了。其實英國人要想拆兩架法國戰機逆向研究,戴高樂他們不會反對,上次大戰英國人拆的紐波特還少嗎?法國也沒少拆英國的索普維斯和斯帕德。但是英國人連問都不問就直接拖走飛機的行徑,還是讓暫時負責空軍重建的朗古感到不快。

  感到不快的不只是他,聲援過羅貝爾的馬塞爾·阿爾貝特少尉也被禁止駕機作戰。目前除了英籍法裔飛行員以外,能參加不列顛空戰的就只剩下勒布朗了。

  羅貝爾的這個舍友最早受戴高樂將軍命令,去試駕英國戰斗機并編寫法語飛行員手冊,以為將來法國飛行員使用颶風甚至噴火戰斗機做好準備。在羅貝爾和其他飛行員鬧事的時候,勒布朗正在阿伯丁的荒郊野嶺學習颶風MK.II型戰斗機的駕駛。

  “十二挺7.7毫米機槍突突起來確實爽!”

  “我們被英國警察暴打的時候你就在干這個啊?!”

  雖然不爽,但羅貝爾他們也沒什么辦法,總之,自由法國正在籌建的第一支航空隊——駕駛英國颶風戰斗機的洛林戰斗機中隊——是與他們無緣了。

  第一輪轟炸持續到了8月初,由于不列顛的大霧天氣,自8月2號起,德國的轟炸對倫敦的威脅便可忽略不計了,這就給了皇家空軍喘息之機。而拿不到制空權的德國人奪得制海權純屬癡心妄想,于是皇家海軍護送自由法國軍隊遠征非洲的計劃就有了付諸實踐的客觀條件。

  從主觀上講,此時的英國上下彌漫著一股焦慮的氣氛:德國人肯定要來,而且他們也做好了戰斗準備,但是等敵人上門總歸讓人心神不寧。即使是丘吉爾都有些坐立不安,更遑論其他人了。他們迫切想做點什么,但理智又告訴他們短時間內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絕非明智之舉。

  如此一來,自由法國的提議就相當誘人了。自由法國遠征非洲,既無需太多耗費,又有巨大的政治意義。首相甚至主動過問海軍部,要求他們編組一支海軍艦隊,為自由法國的運兵船護航。

  1940年8月3日,英法協議終于以備忘錄的形式公布。除此之外,德內爾的維多利亞勛章也沒了。

  這倒不是因為英國人又犯什么渾,而是該國又設立了一枚名為圣喬治勛章的新勛章,這枚勛章遠比維多利亞勛章更適合授予德內爾。雖然圣喬治勛章的等級更低一些,但德內爾并不在乎,自由法國上下也沒什么意見。

  無他,維多利亞勛章實在是太珍貴了,以德內爾的戰功其實并不合格。當時英國首相提議破格授予這枚勛章只是出于籠絡法國的政治目的,現在維希法國和自由法國都無需籠絡了,自然也就不必破例授予了。

  更何況丘吉爾只是提議授予,國會行使權力駁回也無可指摘。

  德內爾倒是樂得如此,只授予圣喬治勛章的話,他就不必等喬治六世檢閱軍隊后再出征了。更何況他本就認為:“維多利亞勛章帶來的榮譽根本比不上提升我榮譽軍團的級別。”

  他的“希望”倒不難滿足,德內爾現在是榮譽軍團最低級的成員,以他的功績和軍階,提升一級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過軍團成員級別的升降需要經過榮譽軍團首腦(也就是共和國總統)的批準。戴高樂還沒有自封法國總統的興趣,德內爾又不可能跑去找貝當要晉升,所以這個希望恐怕只有到法蘭西復國才能實現了。

  德內爾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估計以他身先士卒的指揮風格,活到戰勝的可能性并不大,到時候說不定就成了“追晉原榮譽軍團騎士戴澤南為榮譽軍團軍官”。他的確不想要任何榮譽,但死后別人怎么搞,他沒心情操心。

  自由法國只打算讓英國提供三艘重型巡洋艦和一艘過時的戰列巡洋艦,可皇家海軍卻用三天時間準備了一支擁有兩條新銳快速戰列艦的龐大艦隊。

  得知這個消息后,海軍委員穆茲利埃中將聲稱,這支足以跟意大利海軍周旋一番的艦隊對于自由法國進攻喀麥隆、乍得的計劃來說有些過于浪費了。戴高樂也同意了這一點,于是他便帶著穆茲利埃中將和遠征司令德內爾找到了丘吉爾,向他說明了這個問題。

  然而而英國的首相先是揮舞著雪茄描述了一通大家都知道的達喀爾的意義,隨后又解釋道:“英國本土急需戰艦守護,所以你們慢吞吞地從叢林中拿下達喀爾地計劃是不行的,我們有必要派出一支相當強大的艦隊,不過停留時間必須要短。”

  戴高樂不可能讓英國艦隊轟平達喀爾,他正要拒絕,卻聽丘吉爾提出了一個……詭異的計劃。

  “某一天早晨,達喀爾在沉悶和疑懼的心情中醒來。在初生的旭日下,它的居民會看到遠處海洋中出現許多船只,這是一直龐大無比的艦隊!有一百只戰艦和運輸船!(英語)”

  那也不能讓你轟平達喀爾啊,戴高樂和德內爾在心里瘋狂吐槽。

  “它們慢慢地開來,用無線電廣播向城里、海軍和警備隊播送友誼地聲音,有些船上飄揚著三色旗,有些則掛著英國、荷蘭、波蘭、比利時等國地國企。這支盟軍艦隊中突然出來一只和平的小船,上面掛著談判的白旗,將戴高樂將軍的使者送上岸。(英語)”

  所以……這支艦隊就是來嚇唬人的?

  “只要總督允許他們登陸,盟軍的船只就可以撤退,往后所剩下的問題只是確定你和他之間合作的條件,相反,如果要打,他就必然會被毀滅!(英語)”

  還真是來嚇唬人的……

  丘吉爾繼續手舞足蹈、洋洋得意地描述自己想象的景象:“當你的代表和總督進行談判時,自由法國和英國的飛機將和平地在城市上空飛行,投下友誼的傳單。那里的軍隊和平民將會熱烈地討論與你達成一項協議的好處,以及相反的,同盟軍作戰的弊端。總督會感到,假如他抵抗,他就會垮臺。(英語)”

  戴高樂禮節性地笑笑,旁邊的德內爾更是無奈,但丘吉爾仿佛感受不到兩人的無語,還特意轉向了德內爾:“那時總督也許會為了榮譽的緣故開幾槍,但絕對不會再打下去,當晚你們就可以與他共飲,并舉杯祝賀最后的勝利了!(英語)”

  “很偉大的構想,首相閣下。(英語)”德內爾不得不擺出一副極為敬佩的樣子作為回應,隨后看向了戴高樂。

  戴高樂沉思了一會,隨后對丘吉爾說:“我希望和我的戰友們共同討論一下。”

  “當然,請自便。”

  丘吉爾的秘書將三人引向了一個密室,待那個秘書一告退,穆茲利埃中將就立刻吐槽道:“我想沒有一個正常人會支持丘吉爾的設想吧?”

  “事實上,我就支持,中將。”“我也支持。”

  戴高樂和德內爾都表示支持,這讓穆茲利埃中將目瞪口呆。兩人也沒有興趣賣關子,先后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戴高樂認為,丘吉爾所說的英國海軍不能久戰的前提屬實,而且英國方面已經下定決心速戰速決。如果他拒絕英國人對達喀爾進行威懾,那么英國人就可能變威懾為打擊,直接炮擊達喀爾。反正他們之前也已經進行了對港內黎塞留號戰列艦的襲擊,再炮打港口也沒什么心理障礙。

  德內爾同意戴高樂的觀點,皇家海軍確實不能久戰,不過遠征軍本就沒指望皇家海軍能為他們提供多少支援。就算達喀爾的威懾行動失敗,對陸軍的行動也沒什么妨害:“反正燒的是英國人的油,他們愛揮霍就讓他們隨意揮霍去。”

  兩人說的確實有道理,穆茲利埃只是略一思考,就同意了他們的看法。于是三個自由法國軍官便回到首相辦公室,對丘吉爾表示支持。戴高樂更是許諾親自出馬,隨同大艦隊勸降達喀爾總督,這令英國首相大為贊賞。

  不過在離開唐寧街之后,三人就開始吐槽丘吉爾天真的想法了。

  “還讓飛機飛到達喀爾上空‘和平地’撒傳單,他難道不記得英軍上個月才用劍魚雷擊了港口里的法國戰艦?”穆茲利埃諷刺道,“我怕達喀爾的守軍會毫不猶豫地向英國飛機開火。”

  “確實。”戴高樂和德內爾異口同聲地表示贊同。

  要說英國人也算是掌握了“打一棒子,給個甜棗”的精髓,在自由法國同意按照英國的計劃行事之后,英國人立刻“偶然”發現了一支正在英國麾下作戰的法國非洲黑人部隊,并愿意將這一千人移交給法軍指揮。

  這當然是好事!德內爾正擔心他那群從來沒有到過赤道附近的遠征士兵水土不服呢!于是賈德魯將軍立刻帶領他那“精干濃縮”的參謀部微調作戰方針。

  原先的計劃是,自由法國第一團登陸尼日利亞之后,立刻向乍得方向挺進,與乍得境內的法軍回合之后,德內爾帶領兩營向東席卷法屬西非各邦,而勒克萊爾則帶一營先南下攻克法屬剛果,再去找德內爾會師。

  現在計劃調整為,德內爾帶領第一團全團全取乍得,隨后立刻北上,而勒克萊爾則帶領黑人部隊拿下喀麥隆,此后計劃不變。

  “爭取到今年年底,撒哈拉沙漠以南所有法國領地都升起我們的洛林十字旗!”

  下了這樣的決心之后,德內爾揮別留守諸君,在雄壯的馬賽曲中,與兩千官兵一道登上了前往尼日利亞的運輸船。

  自由法國自此踏上了解放故鄉的第一步。

  ————

  本章中丘吉爾的描述是原話,歷史上和丘吉爾商量的只有戴高樂自己。戴高樂的態度是,他雖然覺得丘吉爾的想法并不靠譜,但看他這么熱情,折騰這一番對自由法國又沒什么損失,就同意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桐乡市| 西昌市| 庄河市| 上犹县| 淅川县| 河南省| 调兵山市| 龙江县| 舞阳县| 平塘县| 仙游县| 凌海市| 公主岭市| 长沙县| 新平| 新疆| 侯马市| 柳江县| 临城县| 淳化县| 万年县| 宕昌县| 浮梁县| 汤阴县| 全椒县| 璧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天水市| 福清市| 嘉善县| 顺昌县| 梁山县| 博白县| 青河县| 抚松县| 汨罗市| 出国| 陆丰市| 青河县|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