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戰國風云之大魏天下

第三十九章 官有私有

戰國風云之大魏天下 井不是二二 2466 2021-02-20 13:04:08

  “鞅,我再問你,李悝丞相在魏國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又是為什么?”魏瑩問道。

  “井田制把一塊地用一個“井”字分成九份,名義上八私一公,實則九份皆為公,李悝丞相廢井田,開阡陌,把國家、貴族的土地真正的分給百姓。過去只能為他人耕種,變法之后卻有了自己的土地,耕田之獲僅為己有,百姓便會努力的耕種,從而能地盡其利,人盡其用。”

  “那為何前人能行井田,今人卻不行呢?”魏瑩再問。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把土地分給百姓,百姓便會努力耕田,田里產出的糧食就會增多,國家便會富強,廢井田開阡陌為的是富國強兵。”

  魏瑩一邊搖頭,一邊說道:“不是,你再想。”

  衛鞅詫異皺眉,低頭沉思。

  魏瑩就在一旁看著他,心中居然有些得意。

  歷史上衛鞅變法,變出一個虎狼秦國一統天下,改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這樣一個偉人,居然也有為難的時候。

  許久,魏瑩問道:“想出來了嗎?”

  衛鞅眼皮一垂,搖頭不語。

  “你去叫婉兒進來,讓她告訴你。”魏瑩笑道。

  衛鞅微閉的眼睛瞬間瞪大,身子略微向前一傾,下巴微微揚起,做不解之意。

  “去吧,去吧。”魏瑩揮揮手。

  片刻之后,二人推門而入。

  衛鞅稍微有些尷尬與不解,尷尬自己之前的魯莽,不解魏瑩話中的意思。

  姜婉面帶春風,嘴角含笑,好似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端莊大氣。

  “婉兒,我和衛鞅談到李悝丞相廢井田,開阡陌之事,衛鞅不知是其中為何,你講給他聽好了。”

  “嗯?”姜婉看著魏瑩。

  魏瑩把嘴巴湊到姜婉耳旁,輕聲說道:“記得邯鄲路上我講與你的嗎,如實講給他就好。”

  邯鄲路上,已是一年之前的事情了。

  姜婉不是入耳不忘之人,魏瑩講給他的那些事情,是經她手抄于帛書之上,思念魏瑩之時就會翻看,所以也還算記得。

  姜婉微微一笑,說道:“廢井田,開阡陌是吧?”

  魏瑩、魏瑩二人一起點頭。

  “我記得公子說的是過去人少地多而且沒什么農具,農民把種子撒到土地中,不需要再費太多心力,待春去秋來就有收獲。”

  “如今,中原人口眾多,五口之家所有的天地不過百畝,每人不過二十畝田。”

  這里的一畝合后世不過六分之一畝,百畝之田合后世十五畝左右。

  “而且現在農具發展起來,耕種的技藝也大大提高,每一畝田都需要精耕細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衛鞅插嘴一句:“婉兒姑娘的意思是,因生產力提高,反而需要更多的人力?”

  姜婉點頭稱是。

  衛鞅看向魏瑩:“這同公子所說不符呀?公子說生產力提高,需要的人力就會變少。”

  魏瑩笑了,說道:“你不看同樣一畝田的產出變多了?過去幾百畝才能養活一家五口,現在只需要一百畝。”

  “哦!”衛鞅說道,“土地也是生產力的一部分。”

  “不能那么說,土地更適合叫做生產資料,是死的,不是活的,只有通過人力勞動,才能生產出東西。婉兒,你接著說。”

  姜婉輕咳一聲:“因為耕田需要的人力變多,之前的井田制便不能適合百姓耕田的積極性,改行阡陌制,土地私有,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更加用心竭力,就能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所以百畝之田就能養活一家五口。”

  魏瑩接話道:“這個過程是生產關系的改變,而生產關系就是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所有者、付出勞動者、生產成果所有者之間的關系。”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井田制作為一種舊的生產,土地大都貴族所有,少部為國有,耕種卻需要百姓的辛苦勞作,最終獲取的糧食大部分落到了貴族手中,百姓不能溫飽。”

  “阡陌制則則不同,把土地分給百姓,百姓樂于耕種自己的土地,官府也省去中間貴族一道蛀蟲,直接向百姓收稅,如此民愈富,則國愈強!”

  “不然!”衛鞅如有所悟,大聲說道:

  “土地私有則不免兼并,遇到天災人禍,窮人不能活,富人勢必奪窮人之田,鞅以為土地可交于百姓,卻不可私有。”

  呃,這個問題困擾了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年。

  一個封建王朝開國時,因戰亂導致人口稀少,土地較為充裕,休養生息就成了王朝盛世,然而到了王朝末期,無不土地兼并嚴重,民不聊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起來造反,建立一個新的封建王朝,如此周而復始。

  這個問題看似無解啊!

  魏瑩嘆氣道:“人心如此,土地私有也只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不然,朝廷可設立郡縣,根據人口授田,或根據功績授田,人死或犯罪,則剝奪其田,再授予需要之人,如此土地不會被兼并,官府也可牢牢地抓住每一個百姓,讓其為國種田,國力會愈發強盛!”

  “能夠這樣做當然是好事,但是做起來就不那么簡單!”魏瑩嘆氣道。

  “為何,國如此立法,官如此行法,民遵法而行,有何不可?”衛鞅不解。

  魏瑩一字一頓的說道:“因為那樣做的是,君主就是孤家寡人了!”

  “周王分封天下,到現在雖然諸侯做大,周氏失去權柄,然周氏傳承至今五百余年,姬氏一族依舊是王室!”

  “土地私有,世家大族雖兼并土地,但也起著貴族諸侯壓制百姓的作用,那些世家大族是最不愿造反之人,最怕天下大亂之人,他們會維護君主的統治,這是利益使然。”

  “倘若土地皆為國有,天下便只有官民這一種關系,君主只能仰仗官僚體系治理國家,可這個體系能維持多久呢?若官逼民反呢?”

  魏瑩想的是后世的秦國,六代明君,數代賢相,百年征戰終于一統天下,遇到秦二世和趙高二人,官僚體系崩潰,短短幾年就灰飛煙滅。

  后世讀書時魏瑩常思考其中的問題,除了大家常說的秦法嚴苛、昏君奸臣之外,魏瑩居然覺得很大一部分于秦國在六國之地強設郡縣,操之過急。

  天下是多大的誘惑,你一人獨占,怎能安穩?

  何況,那時交通不便,而天下多大,君臣都在中央,怎能事事知曉,所以國雖大,中樞卻猶如瞎子聾子瘸子一般,無力管轄。

  反觀劉邦,奪得天下之后分封諸王,漢家天下延續數百年。

  雖有劉邦剿滅異姓王、七王之亂、劉徹推恩令削弱諸侯等等紛亂,但歷史證明了其中的正確之處。

  呂后亂政,死后諸呂挾制朝政,劉姓諸侯殺死諸呂,擁立代王劉恒進長安即位,是為漢文帝。

  王莽篡漢,劉秀孤身如河北,勢單力薄,后得漢室諸侯真定王劉楊幾十萬大軍,于河北稱帝,復興漢室。

  再看朱元璋,那樣一個人杰,不也把自己的兒子封到邊疆為王嗎?后來即使朱棣造反篡位,這天下不還是姓朱嗎?

  但衛鞅不懂魏瑩的難處,他又不曾見過農民起義。

  戰國天下那么多諸侯,一國若是刑法嚴苛、若是稅賦過重,百姓大可跑到其他國家去,沒必要冒著九死一生去造反,所以衛鞅不理解。

  

井不是二二

第一次寫,很生澀,大家有什么建議我一定認真聽,謝謝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永靖县| 平顶山市| 丹阳市| 宿州市| 阜南县| 五原县| 盐津县| 修武县| 博客| 六盘水市| 伊春市| 山东省| 贡觉县| 壶关县| 晋州市| 根河市| 前郭尔| 福建省| 连州市| 合江县| 阜城县| 项城市| 禄丰县| 邢台县| 阿尔山市| 阿拉善盟| 临猗县| 策勒县| 蒲城县| 扶风县| 民权县| 平和县| 黎城县| 萨嘎县| 霍山县| 邯郸市| 吐鲁番市| 曲松县| 遂川县|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