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后,秦王政十六年,八月十五日。
正是中秋節呢。
可惜這一天秦國是不會放假的,因為王命詔。
李斯從蒲團上起身,走到殿下作揖而拜道:“啟稟大王,新鄭城中的貴族對于我大秦分地之事少有怨言,甚至主動幫助我大秦的官吏。”
滅韓后,秦王也信守承諾,對于韓王安和其他貴族還是很寬大的,韓王安可以繼續居留在新鄭,給予寬厚的待遇。
韓國貴族們大部分不僅性命無憂,更沒有遭受誅殺遷移,財產也都予以保留。
而這些貴族們知道打不過秦軍,就開始妥協,不過他們在分地的時候也在暗中傳播秦人的壓榨,告訴百姓們秦人對農夫是多么的壓迫。
導致了不少農夫拿到了田也很猶豫。
不過秦國這邊卻沉浸于亡韓的喜悅之中。
說完他將笏板放在地上,將一封竹簡拿出來,秦王身旁隨侍的宦官急忙上前接過拖在手上交給秦王。
秦王拿著竹簡后打開,低頭看著竹簡上面是文字,撫摸著下巴剛長出的胡須,朗聲笑道:“如此,潁川不出十年便歸入我大秦了!”
群臣迅速拜唱:“臣等為大王喝彩!大秦萬年!”
“好!”秦王正是青年時,意氣風發,他昂首看著眾臣,又問:“我大秦如今兵甲幾何?可否繼續支撐大軍開拔?”
負責的官員起身至殿下拜道:“啟稟大王,如今我大秦糧倉充足,兵甲二十萬,馬匹十萬有余,弓箭等皆足。”
“好!”秦王拍案而起道:“如此我大秦也就可以支持接下來的滅魏之戰了。”
尉僚起身,躬身上言:“大王,魏國也不是以前的魏國,他們糧草充足,兵甲尚有十萬精銳,還有那龍陽君輔佐,我軍想要滅魏恐怕得下一番功夫。”說著他又分析:“如今我大秦才滅亡韓國不過數月,其余五國皆震驚之中,他們還防備著我軍,如果我軍此時攻魏,不能迅速滅亡,那么等到我們的就是五國聯軍。”
五國聯軍是有實力的,在座的人都知道五國聯軍同仇敵愾時的可怕,當年魏國組建五國聯軍可是差點攻破函谷關的。
若非大良造與函谷關外攔住了信陵君,大秦怕是要傷筋動骨才能驅逐五國聯軍。
“大王。”
這時候一個少年出列,朗聲道:“大王,臣曾聽聞一個故事。”
秦王政有些好奇,撫摸下巴,含笑道:“不知道是什么故事?甘上卿可直言。”
說話的人正是少年名臣甘羅,甘羅跪拜道:“大王,我曾聽說仁慈的君主自然有許多人幫助,而有罪的國君大家都該討伐,所以商湯討伐夏傑。”當然甘羅自然不會說什么周武王伐紂,這事情秦國人都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他也不會說這事情。
“是以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說完甘羅跪拜道:“如今我大秦乃是仁道之國,討伐不守法禮的魏國何罪之有?乃奉天討伐,自是正道之軍!”
秦王低首,正襟危坐,用十分尊重的語氣詢問啊:“你的意思是?”
甘羅用簡潔明了的臺詞表達他的意思:“直攻大梁,先滅其王,而吞其地!中原垂手可得!”
隨后甘羅又跪拜道:“滅魏之后即刻陳兵魏國邊界,威懾齊國楚國,齊楚必不敢動,如此我軍可待以時日攻趙,趙亡而中原盡歸大秦!”說著他又說道:“況且我大秦之友后勝還在齊國,齊國怎么會與我大秦開戰?”
秦王贊許道:“好!甘羅上奏有功!來人,賜甘羅布匹二百,金五萬。另封甘羅為太子少傅。”
可是秦王并沒有立下太子啊!
秦王目前就幾個孩子,哦對了,連王后都沒有立下,哪怕是長子秦扶蘇,他好像才幾歲吧?
這么小這叫甘羅如何教導?
所以這個少傅的官職只是個虛名,因為沒有太子,也就立了也當沒有。
大王這是在明升暗降,準備把昔日投靠呂不韋的勢力完全逐出朝堂嗎?
甘羅心里如此想著。
但是秦王已經下令了,君令不可改,所以甘羅受賞后依舊得行禮拜謝說:“臣謝大王賞賜!”
這時候一個軍漢沖到殿外,將東西遞給侍衛后砰然倒地不起,他死了。
是活活累死的。
等秦王看了竹簡后眉頭緊鎖。
“嗯,諸位大臣,如今韓國滅亡了我們也不能松懈,他趙國就在今日就趁著我軍不備時奪取了原本插入趙國心臟的三座城池,如今趙國邯鄲的軍隊已經撤軍了。”
秦王的話說完朝堂震動。
趙國這時候出兵算是狠狠地打了秦國一巴掌,讓秦國的大臣們都感覺到了恥辱。
面對趙國的兩線出擊,王翦選擇了棄城出擊,全部聚集在了中陽之內,在做好了充足的鼓勵與準備之后,迅速朝著秦軍主力所在位置出擊,在此刻,蒙驁軍隊已經離開,在王翦看來,他們是來不及支援的,如此只能駐扎此地與趙國對峙等待援軍到達。
王翦看著軍營里的士兵,他仰面看著天空,那是一輪明月。
趙國的明月和秦國的明月相比,沒有秦國的明亮,有許多煙云圍繞。
王翦隨口問:“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副將說道:“將軍,今天是中秋。”
中秋?
他想了想,好像她說過這個節日,是要家人團聚的日子。
王翦看著那一輪明月,眼里充滿希冀:“此戰之后,再去她家里討一杯酒喝吧。”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由此可見,在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有了中秋節的雛形,民以食為天,當時的人們在中秋這一天已經開始注意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