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章節
昨天在微博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是吐槽前男友精神出軌之類的,里面一句話讓我印象頗為深刻。
“他在我們感情的縫隙中,插進了太多屬于別人的片段,他的感情甚至愛情已經在分一半給別人了。”
文字太過犀利,讓我一下子想到了年少時那幾近畸形的暗戀。
那時我高三落榜,準備復讀。那時總覺得高考大過于天,心情一度十分郁悶。
到了新學校還有一個小插曲。我來班級比較早,可以先選座位。
因為著急去認宿舍,匆忙間,就選了和高中一樣的位子。很晚才去上晚自習,這時候人已經很多了。
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我以為的正數第三排,變成了倒數第三排。并且整整四排坐滿了男生。
我滿臉問號,卻還是把占座的書拿走了。重新尋覓新座位。
放眼望去,只有第一排靠窗靠門的位置是空著的。眾所周知,這是一個冬涼夏暖的好去處。
當我終于重新坐上座位,抬頭就看到黑板上的字“女生坐前四排,男生坐后四排。”
無可奈何的低下頭,想著下次換位。
當時不曾想,這個位置,我心甘情愿的坐了一年。
果不其然,班主任說換位很麻煩,至少要等第一次月考之后。
就是這短短的一個月,我的心態竟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老套又落俗的問,你相信一見鐘情嗎?
我有些冤枉,因為我和他第一次正面打招呼之前,根本就沒注意到他的臉。
因為座位,陰差陽錯的成為了他的小組長。每次分配衛生我都會列在便利貼上,依次后傳,他坐在最后一排。
再次回到我手上的時候,上面卻有紅筆勾畫的一個“閱”字。我輕嗤,幼稚。卻默默把這張便利貼夾在我專門寫心事的本子里。
那時的我喜歡看窗外的樹,它不是一般的大樹,夏天的時候是綠色的,九月份正值秋天,它又是粉綠相間了。
疲憊時抬頭看一眼,頓時感到生機勃勃。
現在想來,我那時不換座位,似乎也有這樹的原因。
我想收集整個四季。
再一次換位,是按成績。
同桌想原地不動,于是“威脅”我,要我幫她看位子。這意味著我也不動。
同桌是我復讀班的第一個朋友,現在也是。
我當時看似屈服于同桌的“淫威”之下,實則樂見其成。
他的成績不好,被老師拎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我不再是他的組長了。他卻在我左后方,一扭頭就看的到。
我再也不用費力,假裝看后面的鐘表了。
我認為我是小心翼翼的暗戀,這件事后來也得到了證實。因為直到上大學,我同桌還被我蒙在鼓里。
不過我真慶幸自己后來告訴她了,才沒有釀成大禍。
和他一起被拎到前排的還有兩個男生。我同桌大大咧咧的性格,很是活躍氣氛。和他們仨聊的火熱。
有時聽到他們聊好笑的段子,我也忍不住和他們一起笑。
網上說,當一群人大笑時,每個人都會看向自己喜歡的人。
或許是我的錯覺,我和他的目光總能撞到一起。
和所有高中生一樣,課下的時候游走各個小賣部,和大家一起分零食。
我清楚地記得我們說的第一句話。
他笑著說:“給我一顆你的糖。”
是很普通的牛軋糖,可我當時真的恨不得把糖紙收藏起來。
事實上,我真的收藏了一張,只不過不是他手里那個。我想我可能還有救。
真正和他熟絡起來是寒假。也許不用面對面,我能更放松。
終于知道了等一個人消息的滋味。令我驚喜的是,大部分聊天都是他先找話題。這樣也好,我自認為我是個很好的傾聽者。
我從別的渠道了解他的生日,當時的我搜了很多關于星座的事。以至于那一段時間我的推送都是白羊座。
手機沒收的日子,只有周六能拿到手機。
一開機,收到他消息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完了。
高考成績下來的時候,我決定留在本省,可他卻要去外省。
收到他的邀請,說要一起去外省時。
那一刻我卻猶豫了。最終還是選擇了本省。
我開學的前一天,他已經在學校準備軍訓了。而我在校外找了個賓館,等著明天一早去報名。
突然換了個地方,讓我很沒安全感。他也陪著我一直聊天,聊到凌晨兩點多時,我猛然發現已經這么晚了。
晚上比白天更容易讓人放下戒備,幾個月的相處,盡管他平時表現的對一切漠不關心,但他是一個細心的人,其實并不容易被忽略。
一個女孩子的心思有那么難猜嗎?心煩意亂之間和他說我困了。他就和我說了晚安,并發了個很可愛的表情包。
他的表情包很多,可愛搞笑的居多。我最初的表情包來源就是他。
我們學校不同,專業不同,卻總能找到聊天的話題。
習慣晚上互問有沒有課,作業多不多。早上也等著對方給自己發清晨的第一個消息。一直持續了將近兩個月。
天聊多了,給我一種錯覺,仿佛我們一直是這樣。以后也會這樣。
如果不是和同桌的一次通話,我想我可能會一直自欺欺人下去。
那天晚上,同桌給我打視頻通話。
話題轉到了他身上時,我就支支吾吾的。大概是太過于熟絡,被同桌一眼識破。
在我還沉迷的認為,我們是甜蜜的雙向暗戀,同桌的話,無異于晴天霹靂。
然后我才知道,他認識了他旁邊學校的一個女生,經常和他一起去吃飯。他們已經在一起了。
現在打下這些字,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還有點困。可我記得當時我站在四樓的陽臺,那天的風真的特別大,像要把我吹走似的。還很冷,冷的我不住的顫抖。
那天晚上是星期五,整個周末我都一直低迷。那一天我一直坐在床上,窗簾可以很好的掩飾我。室友卻聽到了動靜問我怎么了。
我說:“沒事,這個電影太好哭了。”
一幀幀,一幕幕,不就是一場電影嗎?
想起他曾經要我去他的城市,慶幸自己當時保留了一份理智。
現在想來,那時的我也許察覺,只是不想承認。
他會主動和我聊天,卻很少秒回我;會答應一些事情,卻很少做到;會給我評論,卻總是私密評論...
“才知道,并不是出現在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帶著善意和你交往的。他或許會對你說很多曖昧的話,讓你對他產生好感,但你心里要明白,他并不是一個良人。”
在微博看到那篇文章時,聯想到自己,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如果那個女孩是真心喜歡他,那我是不是無意間成為了她愛情里的雜質?
可是感情如此復雜,誰又是我懵懂喜歡里的縫隙呢?
我們在聊今天上午的的課有多長時,可能他在準備和那個女孩出去吃飯;我們互道晚安時,可能他也正在和那個女孩發可愛的表情包。
我并不想諷刺他的行徑,只是實在不能茍同。我甚至能客觀的分析,拋開感情來看,他還是一個不錯的朋友。
我甚至是希望他是真的喜歡那個女孩。可是,大概沒有兩個真心相愛的人,能接受他們的感情中參雜一絲雜質。
我那年少時的喜歡,也蒙上了一層灰。
和他斷聯后我就再也沒有過問,同桌也心照不宣的緘口莫言。
后來的日子,再遇到和他相似的男孩子,我都會避而遠之。
我一直以為這種陰影可能揮之不去了,直到某次看到了和復讀班窗外一樣的樹。
冬天在即,天漸微涼,粉色已經敗落,枝葉逐漸變黑,露出的殘枝敗葉也隨著北風搖曳。
有了的對比,我覺得這棵樹很陌生,不及復讀班的那棵樹。
原來我收集的四季,也已經隨著時間,永遠停留在了復讀班的窗外。
自認為的一見鐘情,怦然心動,甚至到最后的刻骨銘心。其實只是我漫漫人生里的一道年輪。
我那年少時的歡喜,就也隨著復讀班窗外的樹,遺落在那一年的四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