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都市

蘆葦蕩旁小村的故事

48.一鳴驚人

蘆葦蕩旁小村的故事 阿魯Y 3148 2021-04-09 22:34:42

  以前,小村的“計劃生育工作”特別地難搞,因為還沒有通電,晚上除了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干點家務活外便沒啥別的娛樂活動了,點油燈多浪費油呀!所以小村人往往都是早早地就熄燈上床躺著,成人的男女少不了就干起那不可描述的事情來,這是那時小村的夜晚唯一的成人娛樂活動了。但是,夏季的夜晚就豐富多彩多了,老少的都會出來在大小石拱橋面歇涼。習習水風下,談天的談天,說地的說地,拉家長的拉家長,有講故事的,有搞怪說笑的,還有唱歌哼小曲的…

  有一天,小村莊里來了一位打蘭花筒的說唱老頭。不知是他早已和顧大先生老相識,還是背地里有“高人”指點迷津,還是老藝人僅僅只是最先和顧大先生偶遇上了。總之,顧大先生先將老藝人在自己的家里安頓下來,然后便上門來找剪娃子的爺爺商量此事。

  顧大先生來時,我正在剪娃子的爺爺家里翻看著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當年的我肯定是看不太懂的,只是好奇這“皇帝”寫的東東,隨便地翻瞧著。只見那兩老頭表情凝重語氣嚴肅地商量著此事,仿佛此事是關系著國家民族存亡的頭等大事一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只聽剪娃子的爺爺緩緩地說道:“據我所知,解放前已傳承了三代,按師承推算流傳時間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間…”。

  我在我的小腦瓜里推算著,這道光皇帝算是溥儀的啥長輩呢?

  “現如今,幾乎快沒傳人了。咱們得賞口飯吃,讓他們有條活路呀!不然,這老祖宗留下的這好東西恐怕又要斷根了。吃住可以在我家,就是希望臨走時,隊上多少給點盤纏路費錢…”

  “你先去找祿貴商量,你顧大先生去說,估計他肯定會答應的…”剪娃子的爺爺話還沒有說完,旁邊的剪娃子的奶奶插嘴大聲地說道:“他要是敢不答應,你就跟他說,是他老娘我,想要聽的!”

  顧大先生走后,我便追問剪娃子的爺爺。老爺子便又詳細地介紹給我聽:

  蘭花筒,因其用較粗的楠竹筒制作而成,故始稱“楠竹筒”。蘭花筒又別稱漁鼓道情,據說最初是唐代道士們傳道或在民間化緣時所演唱之音樂,故稱之為“道情”。宋代,道教衰落,漁鼓道情所演唱的內容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多為民間故事、神話、傳奇、小說,通俗易懂,深受市井鄉里喜愛。

  演唱形式自由靈活。

  “不拘乎地,不擇乎人,不限于時,不滯于禮”。

  蘭花筒系用較粗且竹結長的竹筒作材料,先打通竹節,然后在一端覆上皮膜,或去鱗的魚皮、或較粗大的蛇皮。另還有一個附件叫云牙板,共有兩塊,用木板或竹片制作。表演時,演唱者左手臂向胸腹間彎曲,抱住蘭花筒,左手握住兩塊云牙板,右手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擊打蘭花筒一端覆蒙的皮膜,主要用于演奏“過門”,很少用于演唱時,而云牙板只用于演唱時,呈慢節拍邊唱邊擊打。

  新中國成立以前,蘭花筒均為“單口演唱”,即一個人演唱,而演唱者都是窮苦人,或是無依無靠的盲人。其演唱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游鄉串戶演唱;另一種是坐館演唱。游鄉串戶,也就是挨門挨戶乞討,為了討得聽者高興,乞討到施舍,所唱之詞多是即興創作,見啥唱啥,而且都是奉承吉祥之語。坐館演唱,就是在茶館、酒館里演唱,所演唱的內容一般是公案傳奇之類的節目,多為長段子,連本。每次演唱完之后,向飲者或吃者收點錢維持生活。

  主要流傳于咱們當地沿漢江兩岸的平原地區。

  蘭花筒因演唱均為男性藝人,嗓音粗壯、腔調渾圓,民間戲稱其為“南瓜腔”、“南瓜筒”。藝人嫌南瓜一詞鄙俚,流傳中,藝人取與“南瓜”鄉音相近相諧之“蘭花”為名,以示其高雅,遂有此稱。

  蘭花筒及云陽板的長度、重量均有規定,并有其寓意:“蘭花筒二尺五,走遍天下無人阻;云陽板八寸半,走盡天下不短飯”。

  蘭花筒的重量為二斤四兩五錢,不足時用布纏之。

  兩斤寓兩腿,四兩寓四海,五錢寓五湖,意即藝人可憑借蘭花筒走遍四海五湖。

  曲目可分開篇小段與長篇大書。

  開篇小段多為應景文章與即興短歌,長篇大書有案、傳、記三大類。

  開篇小段以唱為主,長篇大書說唱相間。

  說白有散白與韻白;唱詞有七字句、十字句及長短句。

  —個唱段—般均—韻到底,唱腔由當地的薅草歌衍變而成,屬上下句“—道腔”結構。

  平板是其主要唱腔——“當家腔”。

  除平板之外有板頭、散板、苫平板、垛板、數板,板尾等。

  這些不同的唱腔板式均與平板有—定的親緣關系,可抒情可敘事。

  音樂的基本變化規律是換頭不換尾。

  即每句的前兩個音節常處于變化之中,而后—個音節的音型則較為穩定,上句落徵音時,下句多落羽音,也可落宮音或商音。

  蘭花筒由誰創制無文獻記載。藝人為標榜其不同凡響,把蘭花筒附會為“八仙”之一曹國舅所創,所傳,并把“八仙”視為始祖,歷代敬奉,說唱前均要唱巜把漁鼓的根由盤》,以示敬祖與懷祖。

  頭天晚上,我去晚了,慌急忙慌地跑到吳斌家門前的小石拱橋邊時,就聽得大石拱橋面上傳來陣陣叫好聲,忙擠鉆進人群到前排來。只見橋面正中央坐著一位六七十歲老頭,面黃饑瘦的,舊的黑衣黑褲黑鞋,都顯得不怎么太清潔干凈的,正在唱開篇小段,嗓音還可以,地方口音濃郁,粗獷爽朗:

  ……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紅粉佳人休使老,風流浪子莫教貧。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

  老藝人連著說唱了幾晚的長篇大書巜三國》。村民們都聽得很陶醉,也顯得很樸實純粹:劉備打勝了,大伙都高興;曹操贏了,大家不都高興。諸葛亮死了,大伙心里頭都不得勁地難受;司馬懿卻活得挺好的,大家伙都議論紛紛地說道:“好人命不長呀!壞人卻禍害千年!”

  第四個晚上還沒曾開場,年輕的一些人便起哄道:“先來段“干”的!來段帶“葷”的!帶“彩”的!”

  老藝人隨和地說:“好,先墊場來一段,梁山泊好漢一一拼命三郎石秀:《智殺裴如海》、巜大鬧翠屏山》。”

  老藝人身邊的趙“麻雀”立馬興奮得高興起來,拍著巴掌沖著“九nia娃”周根來大聲地說道:“好,好,好呀!這個好。姓潘的女人,沒一個好東西!”

  氣得周根來的媳婦潘云霞直朝趙“麻雀”怒瞪眼。

  拼命三郎石秀智殺頭陀與淫和尚裴如海,病關索楊雄翠屏山殺淫婦潘巧云。村民們只聽得是如癡如醉,叫好聲連連。

  老藝人剛說唱完,趙“麻雀”忙捧起放在橋面上大搪瓷缸雙手敬上,然后,眼巴巴地瞅著劉祿貴,像個孩子似的小聲哀求道:“讓老藝人歇會,喘口氣。我給大伙兒獻丑來上一小段花鼓戲?”

  趙“麻雀”雖說是趙冬菊的堂叔,但是歷來趙冬菊對他二大爺趙華年父子倆不感冒得很,劉祿貴看了看老父親和顧大先生,兩位老先生同時點了點頭。

  趙“麻雀”飛快地回家取來了家伙式:鼓架、小鼓、鼓棒與小竹板。

  只見那趙“麻雀”站在人群中間,氣定神閑,神氣的不得了,正如同一位作家描述的一模一樣的那般:“他那有如帝王般威嚴的眼睛里,既不是利害得失,也非愛恨情仇,更看不到一絲一毫為毀譽所苦的心懷,而是充滿不可思議的喜悅。或者說,那是一種感激之情,悲壯得令人神往。”

  周圍的人群吱吱喳喳的,議論紛紛,大都是調笑諷刺的。

  隨著一聲鼓點聲起,趙“麻雀”開口唱來,吵雜的人群瞬間鴉雀無聲了。

  趙“麻雀”一鳴驚人,小村人都被鎮住了。

  趙“麻雀”說唱的是《四姑爺拜壽》:講一個土財主家。三個富家姑爺和一個沒啥文化的農村窮姑爺去給土財主祝壽。土財主和三個富家姑爺連手想讓窮姑爺出丑難堪,結果反遭窮姑爺“反殺”,做出妙詩對來反嘴相諷,大快人心。

  趙“麻雀”吐詞字字清晰,如雷貫耳。聲音委婉清脆,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人們恍然明白,難怪他平常總是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唯我獨尊的神氣樣,此時,站在人群中央的趙“麻雀”臉上的表情更甚,仿佛廟里的一尊神佛像般,讓人們心底不敢產生一絲一毫的褻瀆藐視。

  表演結束,人們都將離散開去,趙“麻雀”立馬跌落下了“神壇”。

  有人嘲笑諷刺道:“趙麻雀,你大伯不是將唱戲的家伙式全都燒毀了,你這小鼓哪里偷撿回來的?”

  “別瞧不起個人。我自個花錢買的”。趙“麻雀”一臉神氣地拿著東西轉身離開。

  有人又追著他屁股后面大聲問道:“你大伯不是不讓你們再登臺表演了嗎?”

  趙“麻雀”小聲地嘟囔著:“我又不是那趙德秋”。神情依然得不可一勢,只是聽聲音顯得有點心虛沒底氣了。

  有句話,他嘴上沒說,心里卻在說道:那,趙德秋的閨女一一趙冬菊,早些年,不是早就登臺表演了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东县| 林芝县| 逊克县| 蕉岭县| 墨竹工卡县| 栖霞市| 双桥区| 四平市| 霍林郭勒市| 偃师市| 嘉祥县| 来安县| 中阳县| 甘孜县| 伊川县| 沐川县| 苗栗县| 马龙县| 宜春市| 迭部县| 宜阳县| 囊谦县| 西峡县| 抚顺县| 德保县| 独山县| 和平县| 海淀区| 定安县| 沿河| 东阿县| 炉霍县| 麟游县| 台安县| 桐庐县| 遂昌县| 玉山县| 夏邑县| 松溪县| 漳平市| 淮北市|